第一节 学术研究的领域 1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领域 3
第三节 关于语言文字与标点符号的几点说明 4
第一章 价值哲学的元理论 5
第一节 “价值哲学”辨析 5
一 作为哲学基础理论的价值哲学 6
二 作为哲学学派的价值哲学 6
三 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价值哲学 6
四 作为哲学价值学的价值哲学 8
第二节 关于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 8
一 方法的实质 8
二 从所知学的角度处理价值哲学问题 9
(一)所知学的建立 10
(二)所知学与认识论的区别 11
(三)从所知学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基本特征 13
(四)说明与所知 15
(五)诠释与所知 16
三 关于采取理论批判态度 18
第三节 价值哲学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元问题 20
一 关于定义 21
二 关于分类 25
三 关于分歧 28
四 避免虚假进展 33
五 关于价值哲学与人类价值关怀 34
第二章 价值哲学的基础理论 35
第一节 价值的哲学本质 35
一 重提关于方法的几点考虑 35
二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主要内容辨析 37
(一)价值的基本规定 37
(二)关于价值的基本规定的补充说明 40
(三)价值的正负与量 44
三 价值的普遍性 46
四 对主体的价值与对客体的价值的统一 47
(一)价值不只是对主体而言的 47
(二)对客体而言的价值也是由主体确定的 48
(三)一切价值都由主体确定,在主体确定的价值中有对客体而言的价值 48
(四)一切对客体而言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主体而言的价值 49
(五)一切对主体而言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又都是对客体而言的价值 50
五 价值与活动、需要、情感 51
(一)价值归根到底是对活动的价值 51
(二)价值作为对满足需要、实现目的而言的价值 52
(三)价值与情绪、情感 53
(四)有价值的是活动、作用 53
六 内外价值 54
七 小结 57
第二节 两种value(值与价值)、两种意义(meaning与significance)以及value与意义的统一 59
一 问题的提出 59
二 “统一”的含义 60
三 “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以及“value”与“意义”的统一 61
(一)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的相互引申 61
(二)从符号与变元的角度看 62
(三)关于“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统一的进一步论证 64
(四)关于“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统一的其他解释 65
四 建立在价值与值、significance与meaning统一基础上的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的统一 66
第三节 价值判断 67
一 价值判断的一般规定 67
二 价值判断的基本模式与层次 69
三 价值判断的类型 69
(一)“作为同一所知的自身关系的价值判断”与“作为不同所知的彼此关系的价值判断” 70
(二)第一种类型的价值判断的变形以及进一步说明 72
(三)第二种类型的价值判断的变形以及进一步说明 75
(四)两种类型的价值判断的交叉 78
(五)“对施者的价值判断”与“对受者的价值判断” 78
(六)内外价值判断与施受价值判断的交叉 81
附:从自身完善的角度对所知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83
(一)从完善的角度作价值判断所涉及的方面 83
(二)关于对是否完善的判断 84
(三)关于对完善的影响的判断 92
(四)关于完善所能产生的影响的判断 93
(五)与完善相关的价值取向 95
第四节 评价的本质与类型 96
一 评价的本质 97
(一)严格意义上的评价 97
(二)广义的评价 98
二 评价的分类 98
三 评价与解释(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100
四 价值与真理 100
第五节 价值取向 101
一 价值取向的一般规定 101
二 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的联系——深思熟虑的价值取向 102
三 价值取向与经验、习惯 104
四 价值取向的最终根据 105
(一)一般性说明 105
(二)个体的与生活共同体——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根据 106
五 价值取向的基本模式与层次 107
六 价值取向的类型 108
(一)自我完善型的价值取向与功利型的价值取向 108
(二)对施者的价值取向与对受者的价值取向 110
(三)关于“做什么”与“怎么做”的价值取向 111
七 价值取向的普遍性与作用 114
八、小结 118
第六节 价值观 118
一 价值观的层次 118
二 价值观的差别与冲突 120
第三章 价值问题与某些其他问题的交叉研究 121
第一节 关于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的几点元思考 121
一 关于方法的一点考虑——尺度的尺度 122
二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的基本含义与要求 124
三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的三个方面 129
四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与社会发展规划 132
五、小结 134
第二节 价值取向与改革——兼论哲学教学改革 135
一 改革离不开价值取向 135
二 与改革相关的五种价值取向问题 135
三 价值取向问题的实质 136
四 关于“改什么”的问题 136
五 关于“为什么要改”的问题 136
六 关于“改成什么”的问题 140
七 关于“如何改”的问题 141
八 关于“能否改成功”的问题 141
第三节 关于邓小平社会改革思想中的价值取向标准问题的几点思考 142
一 社会改革离不开价值取向 142
二 价值取向的两个方面 142
三 价值取向的标准 143
(一)手段取向的标准 143
(二)关于目标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 143
(三)手段取向标准的复杂性 144
(四)“三个有利于”与社会改革中的最高目标 145
四 邓小平社会改革思想中的完整的价值取向标准 146
第四节 经济活动及其价值取向 146
一 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定 146
二 关于以节约为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 148
三 关于以实用与适用作为经济活动的价值取向 152
第五节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几点元思考 153
一 问题定位与研究的意义 153
(一)问题定位 153
(二)考察“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意义 153
二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 154
(一)市场 154
(二)市场体制 155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156
(四)作为生活方式的市场经济 156
三 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157
(一)从完善的角度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158
(二)从手段的角度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160
(三)从完善型价值判断与手段型价值判断的结合来对市场经济作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163
第六节 从目的与手段的角度看对民主的价值取向 164
一 目的与手段的联系 164
二 民主与价值取向 166
三 小结 168
第七节 科学与价值 168
第八节 关于“价值和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的几点元思考 170
一 关于作用 170
二 关于价值 173
三 关于伦理 173
四 关于在比较中确定价值与伦理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175
第九节 市场经济下对教育的价值判断与取向 176
一 谋生教育 176
二 人格完善教育 178
三 谋生教育与人格完善教育的联系 180
第十节 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观教育的几个方面 181
一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的价值观教育 181
二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的价值观教育 183
三 从教育的角度看的价值观教育 184
四 总结与补充 186
第十一节 与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价值观教育 188
一 素质与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教育 189
(一)素质 189
(二)素质教育 192
(三)素质与价值 194
二 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教育 196
(一)文化与文化教育 196
(二)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 198
(三)关于“文化与文化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199
三 人文与人文素质教育以及相关的价值观教育 200
(一)人文 200
(二)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 203
(三)人文素质的高低优劣以及相关的价值观教育 205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