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课程的基础 20
第一章 课程的本质和类型 21
第一节 课程的历史形态 21
第二节 多种课程定义产生的原因 30
第三节 现代课程概念的探讨 39
第四节 课程的类型 45
第二章 课程的客观基础 56
第一节 课程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56
第二节 “三因素”制约课程的辩证分析 67
第三节 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思想 71
第四节 课程设计思想的分歧 76
第三章 课程的理论基础 82
第一节 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83
第二节 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87
第三节 课程的哲学基础 93
第四章 课程理论流派 99
第一节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99
第二节 要素主义课程理念 107
第三节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12
第四节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118
第五节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25
第六节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131
第七节 课程理论流派研究的启示 137
第二编 课程的构成 141
第五章 课程目标 141
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 142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设计 151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表述 167
第六章 课程内容 180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概念 180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构成 184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186
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组织 191
第一节 学习活动方式的意义 195
第七章 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 195
第二节 学科课程中学习活动方式的构成 203
第三节 活动课程中学习活动方式的构成 209
第四节 综合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217
第八章 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 223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概念和属性 223
第二节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 234
第三节 课程结构优化原理 239
第四节 课程模式 250
第九章 课程设计的方法论 259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层次 259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 263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269
第四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276
第十章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设计 282
第一节 培养目标的研究与建构 282
第二节 课程设置 285
第三节 课程的学时分配与编排 297
第四节 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 300
第五节 课程方案与地区差异:统一性与多样性 305
第十一章 教材的编制 314
第一节 教材编制的历史考察 314
第二节 教材的概念和类型 317
第三节 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 323
第四节 教材的结构和体系 328
第五节 教材编制的步骤和方法 335
第三编 课程系统的运行 339
第十二章 课程系统运行的协同性 340
第一节 课程系统的剖析 340
第二节 课程系统与教学系统 350
第三节 课程系统与考试系统 358
第四节 课程系统与教育管理系统 363
第五节 课程系统运行的协同性 366
第十三章 课程实验 372
第一节 课程实验的目标 372
第二节 课程实验的实施 378
第三节 课程实验的评价 387
第十四章 课程评价 399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意义与发展 399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取向 408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413
第四节 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429
第五节 课程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437
第十五章 课程管理 446
第一节 课程管理的概念、结构和任务 446
第二节 课程管理的职能 450
第三节 课程管理的体制和系统 455
第四节 课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原则 465
第五节 课程管理的方法 473
第十六章 课程改革 480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实质 480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488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 500
第十七章 新世纪课程发展展望 510
第一节 未来社会发展与课程变革的基本走向 510
第二节 课程观的更新与转变 513
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改革构想与思考 517
参考文献 528
后记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