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古代哲学 21
引言 21
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26
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 28
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 28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32
第二节 南意大利哲学 36
一、毕达戈拉斯学派的数目哲学 37
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 41
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 50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51
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54
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57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64
第一节 智者的启蒙 65
一、普罗泰戈拉 67
二、高尔吉亚 70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73
一、认识你自己 74
二、德性即知识 75
三、“是什么”的问题 76
四、助产术 78
第三节 小苏格拉底学派 81
一、麦加拉派:善即存在 81
二、昔兰尼派:善即快乐 82
三、犬儒派:善即节欲 83
第四节 柏拉图的理念论 84
一、理念 87
二、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90
三、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93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97
五、摹仿创世论 105
六、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107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108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110
二、本原—原因论 115
三、运动论 121
四、存在—实体论 125
五、灵魂论 135
六、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138
第三章 晚期希腊哲学 144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主义 145
一、准则学 145
二、物理学 146
三、伦理学 147
四、卢克莱修 149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 151
一、早期斯多亚学派 151
二、中期斯多亚学派 157
三、晚期斯多亚学派 159
第三节 怀疑主义 163
一、早期毕洛主义 163
二、晚期罗马怀疑主义 165
第四节 新柏拉图主义 170
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来源 171
二、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 172
三、叙利亚学派 177
四、雅典学派 178
本编小结 179
第二编 中古哲学 185
引言 185
第四章 教父哲学 193
第一节 护教学者:从游斯丁到德尔图良 194
一、游斯丁 194
二、伊里奈乌 196
三、德尔图良 197
第二节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199
一、克莱门 200
二、奥里根 201
第三节 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206
一、论自我意识 207
二、上帝的认识与信仰 208
三、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210
四、灵魂的不朽、堕落与获救 213
五、历史神学 215
第四节教父哲学的尾声:伪狄奥尼修斯与波爱修 216
一、伪狄奥尼修斯 216
二、波爱修 217
第五章 经院哲学 221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223
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 224
二、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斗争 228
三、安瑟尔谟 230
四、阿伯拉尔 233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237
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240
二、早期弗兰西斯教派:亚历山大和波纳文图拉 242
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 244
四、托马斯·阿奎那 246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解体 268
一、罗吉尔·培根 269
二、邓斯·司各脱 273
三、威廉·奥卡姆 276
四、艾克哈特 279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287
第一节 人文主义运动和政治哲学 290
一、人文主义运动的一般特征 291
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 297
第二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303
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园 303
二、庞波纳齐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307
三、蒙台涅的怀疑主义 309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 313
一、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315
二、加尔文的“先定”说 317
三、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319
第四节 新时代的曙光 320
一、尼古拉·库萨 321
二、布鲁诺 327
本编小结 334
引言 339
第三编 近代哲学 339
第七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 346
第一节 培根 348
一、四假相说 349
二、自然哲学 351
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354
四、经验归纳法 356
第二节 笛卡尔 359
一、方法论和认识论 360
二、形而上学 366
三、物理学 374
第三节 霍布斯 378
一、认识论和方法论 379
二、自然哲学 382
三、公民哲学 386
第四节 斯宾诺莎 390
一、实体学说 392
二、认识论 399
三、伦理学 403
第五节 洛克 407
一、批判“天赋观念论” 409
二、经验 410
三、观念 412
四、知识 417
五、社会政治学说 422
第六节 莱布尼茨 425
一、机械论的局限 427
二、单子论 429
三、认识论 436
第七节 巴克莱 441
一、感觉主义唯心论 442
二、非物质论 446
三、科学与宗教 450
第八节 休谟 453
一、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455
二、温和的怀疑论 458
三、因果观 460
四、宗教怀疑论 466
第八章 法国启蒙哲学 471
第一节 孟德斯鸠 473
一、法的精神 474
二、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 476
三、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 477
四、地理环境决定论 479
第二节 伏尔泰 480
一、经验论 481
二、自然神论 483
三、社会政治思想 484
第三节 卢梭 486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487
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489
三、社会契约论 491
第四节 拉美特利 494
一、心灵和身体的关系 495
二、人是机器 496
三、无神论思想 498
第五节 孔狄亚克 499
一、唯理论批判 500
二、感觉论 501
第六节 爱尔维修 502
一、肉体的感受性 503
二、利益论 505
三、环境和意见 508
第七节 狄德罗 510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 512
二、观察、思考和实验 515
第八节 霍尔巴赫 517
一、自然的整体性和必然性 518
二、对宗教的批判 523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 527
第一节 康德 532
一、哥白尼式的革命 534
二、理论理性 541
三、实践理性 557
四、判断力 566
第二节 费希特 580
一、知识学的基础 582
二、法权哲学 596
三、伦理学 597
四、知识学的演变 600
第三节 谢林 606
一、自然哲学 608
二、先验哲学 612
三、同一哲学 622
四、启示哲学 624
第四节 黑格尔 630
一、精神现象学 632
二、实体即主体 641
三、逻辑学 650
四、哲学全书 658
五、辩证法 665
六、形而上学的终结 674
第十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 677
第一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680
一、青年黑格尔派 681
二、费尔巴哈 686
三、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终结 694
第二节 非理性主义思潮 697
一、叔本华 698
二、克尔恺郭尔 707
三、尼采 717
第三节 实证主义及其发展 729
一、孔德 731
二、穆勒 737
三、斯宾塞 741
四、马赫主义 745
第四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758
一、新黑格尔主义 759
二、新康德主义 776
本编小结 786
结束语 790
后记 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