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引言 1
一、本书的目的 1
二、历史肯景 1
三、北美洲的污水土地处理 2
污水土地处理现状 3
参考文献 5
第二章 基本技术和设计方法 6
一、污水土地处理的基本概念 6
(一)场地特征 6
(二)设计要点 7
(三)处理效能 7
二、慢速渗滤法 8
三、快速渗滤法 10
四、漫流法 12
五、限制性设计参数 14
参考文献 16
第三章 污水参数和土地处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18
一、BOD有机负荷 20
二、悬浮固体 21
(一)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22
(二)工业废水土地处理系统 22
三、病原体 23
(一)寄生虫 23
(二)作物污染 24
(四)地下水污染 25
(三)径流污染 25
(五)气溶胶 27
四、油脂 32
五、金属元素 35
(一)金属极限值 36
(二)土壤和作物对金属的去除 38
六、氮 39
(一)土壤对氮的反应 40
(二)硝态氮 41
(三)设计要点 42
(四)有机氮 42
七、磷 46
(一)去除机制 47
(二)快速渗滤系统 47
(三)漫流系统 49
八、痕量元素及盐类 51
(一)硼 51
(二)硒 52
(三)砷 53
(四)钠 53
(五)硫 56
(六)钾 57
九、痕量有机物 58
(一)非挥发性有机物 59
(二)氯代烃 60
参考文献 61
第四章 土壤水力学 66
一、土壤性质 66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 66
(二)土壤的化学性质 68
二、水在土壤中的运动 69
(一)入渗率 69
(二)吸入率 69
(五)给水度 70
(四)导水系数 70
(三)渗透系数 70
(六)持水量 71
三、饱和水力传导率 74
四、不饱和水力传导率 76
五、渗漏量 77
(一)设计渗漏率 77
(二)垂直渗透率的计算 78
(三)剖面排水 79
地下水丘形成的预测 80
六、地下水丘的形成 80
七、地下排水管布置 85
参考文献 87
第五章 植被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一个组分 89
一、土地处理系统中的植被 89
二、蒸发蒸腾作用 89
(一)蒸发作用 90
(二)蒸发蒸腾量的计算 91
(三)可能蒸发蒸腾量 95
(四)蒸发蒸腾量的预测 96
三、农作物的选择 98
(一)慢速渗滤系统 98
(二)漫流系统 104
(三)快速渗滤系统 105
四、森林作物选择 106
(一)氮素的吸收 108
(二)磷和痕量金属元素 109
五、作物管理和水质 110
(一)漫流系统的作物管理 112
(二)森林作物的管理 112
参考文献 114
第六章 场地的鉴别和选择 118
一、对土地的初步需求 119
(一)污水特征 119
(二)初估污水负荷率 120
(三)蓄水土地需求 120
(四)场地面积估算 122
(一)地图重叠法的使用 123
(二)场地适宜性诸因子 124
二、场地的鉴别 128
三、气候因素 130
四、水权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冲突 132
五、场地的选择 133
场地筛选法 133
参考文献 139
第七章 现场调查步骤 141
一、土壤性质 142
(一)物理性质 143
(二)化学性质 145
(三)测试坑和测试孔 147
二、地下水状况 152
(一)地下水埋深和静水头 152
(二)地下水流 154
三、地下渗透性 156
(一)螺旋钻孔试验 157
(二)渗漏污水与地下水的混合 160
四、入渗率 161
(一)测试池测定法 162
(二)圆环式测渗仪 164
(三)气入式渗透仪(AEP) 166
五、农学因素 169
(一)pH值 170
(二)植物有效性磷和钾 170
(四)测试步骤 171
(三)盐度和钠 171
参考文献 172
第八章 污水的预处理和蓄存 174
一、污染物质在氧化塘中的去除 176
(一)BOD和固体物质在氧化塘中的去除 176
(二)氮在氧化塘中的去除 179
(三)磷在氧化塘中的去除 181
(四)病原体在氧化塘中的去除 182
二、蓄水塘的设计 185
(五)金属和痕量有机物在氧化塘中的去除 185
(一)蓄水量的计算方法 188
(二)漫流系统蓄水塘的设计 189
三、蓄水塘的运行 194
四、蓄水塘的实体设计与施工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九章 输送系统与分配系统 198
一、提升站 198
(一)输送提升站 198
(三)尾水提升站 199
(二)分配提升站 199
(四)压力管道 200
二、分配系统 201
(一)地面分配系统 201
(二)喷灌分配系统 202
(三)设计依据 202
三、地面分配 205
(一)垄沟分配 205
(二)坡面条田分配 209
(三)漫流法的地面分配 214
(四)快速渗滤法的地面分配 214
四、喷灌分配 216
(一)固定式系统 216
(二)林地固定式系统 220
(三)固定式喷灌的漫流系统 221
(四)动-停式喷灌系统 222
(五)连动式系统 223
参考文献 229
第十章 慢速渗滤系统的设计 231
一、系统类型 231
二、最大水力负荷率LW 232
(一)设计渗漏率(PW) 233
(二)设计降水量(Pr) 236
(三)设计蒸发蒸腾量(ET) 236
三、根据限制性设计参数确定水力负荷率 237
(一)为补充氮素而对设计进行的修改 239
(二)除氮素外作为限制性设计参数的其他物质 240
四、最终设计用的月水量平衡和水力负荷率(LWD) 242
五、所需土地面积的确定 245
(一)对缓冲带的要求 247
(二)对蓄水的要求 247
(三)作物的选择 248
(四)配水系统 248
六、编制施水程序表 248
七、有毒和有害废水 255
参考文献 256
第十一章 漫流系统的设计 257
一、漫流系统的概念和组分 257
(一)场地特征 257
(二)系统布局 258
(三)运行标准和系统能力 259
二、设计步骤 260
(一)BOD 261
(二)悬浮固体 265
(三)氮 266
(四)磷 268
(五)其他组分 268
三、所需土地面积的确定 268
(一)施水时间 269
(二)施水程序表 269
(三)冬季运行和蓄水间的关系 270
(一)径流收集 272
四、物理特征和施工细节 272
(四)降雨径流的贮存 272
(二)配水系统 273
(三)场地坡面修整 274
(四)植物 274
五、复合系统 275
参考文献 278
第十二章 快速渗滤系统的设计 281
(一)硝化作用 282
一、处理要求 282
(二)氮的去除 283
(三)磷的去除 284
二、水力负荷率 284
(一)设计入渗率 285
(二)施水/落干比 285
(三)设计水力负荷率 286
三、所需的土地面积 287
四、水力负荷周期 288
(二)污水施用速率 289
(一)快速渗滤池的数目 289
五、寒冷气候条件下快速渗滤系统的运行 291
六、快速渗滤系统的排水 292
(一)地下排水进入地表水体 293
(二)地下排水管 294
(三)回收井 295
参考文献 295
(一)传输设施 298
(二)提水设施 298
一、投资 298
第十三章 投资和能源问题 298
(三)预处理设施 299
(四)蓄水设施 299
(五)现场整修 299
(六)配水设施 300
(七)回收设施 305
(八)土地 307
二、效益 309
(九)污泥的土地处理 309
三、能源需求 310
(一)水泵所需能源 310
(二)污水土地处理所需能量 311
(三)污泥土地处理所需能量 311
(四)能源的节约 311
参考文献 313
一、慢速渗滤系统 315
(一)人员编制 315
第十四章 运行、维修与监测 315
(二)一般技术 316
(三)特殊技术 317
(四)过程控制与监测 317
(五)蓄水塘 321
(六)施水场地监测 322
(七)维修 328
二、漫流系统作物管理 329
三、快速渗滤系统 329
(一)监测要求 330
四、污泥系统 330
(二)在农用场地上施用的时间安排 331
(三)污泥在被破坏的土地上的应用 331
(四)污泥施用方法 332
参考文献 334
第十五章 小规模系统和一些新的处理方法 335
一、化粪池系统 336
(一)设计负荷 338
(二)地下水丘的形成 340
(三)土丘系统 343
(四)就地处理系统的修复 345
二、小规模土地处理 347
(一)场地的鉴别 347
(二)场地的最终选择和调查 349
(三)简化的设计方法 350
三、新的处理方法 355
污水处理系统 355
参考文献 358
一、处理场地和过程的评价 360
第十六章 污泥的土地处理 360
二、农业利用 361
(一)氮素的限制 362
(二)金属的限制 363
(三)磷的限制 364
(四)污泥负荷量的确定 364
(五)施用污泥所需土地面积的确定 365
(六)监测和编制污泥施用程序表 369
三、森林利用 369
(一)编制林地施用污泥的程序表 370
(二)森林场地的污泥负荷 370
四、场地改良 372
(一)污泥施用速率 373
(二)场地恢复状况的监测 375
五、土壤处理系统 376
参考文献 377
附录 计量单位换算表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