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电话交换的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绪论 1
1.2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2
1.2.1 人工电话交换 2
1.2.2 机电制自动电话交换 2
1.2.3 程控模拟电话交换 3
1.2.4 全数字电话交换 3
1.2.5 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3
1.2.6 异步转移模式 3
1.3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 4
1.4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与结构 4
1.4.1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 4
1.4.2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5
1.4.3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 5
1.5.1 大容量交换网络 6
1.5.2 基本结构组件按照模块化的网络形态设计 6
1.5 程控交换技术和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 6
1.5.3 大线束动态集线比 7
1.5.4 移动交换的系统综合已显得日趋紧迫 7
1.5.5 智能网的发展最终将使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 7
1.5.6 “网上的机”——机网一体化 8
1.5.7 接入网 8
2.1 脉冲编码调制数字传输原理 10
2.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0
第二章 脉码调制技术与数字交换原理 10
2.1.2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12
2.1.3 时分多路复用概念 12
2.1.4 PCM30/32路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构成 14
2.1.5 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 15
2.1.6 定时和同步 16
2.1.7 PCM 的一次群和高次群 17
2.2 数字交换原理 19
2.2.1 复用器、分路器和串/并、并/串变换 20
2.2.2 时分接线器和空分接线器 21
2.2.3 数字交换网络 25
第三章 数字交换系统的终端设备 32
3.1 用户线终端 32
3.1.1 用户模块 32
3.1.2 用户电路 34
3.2 中继器 36
3.2.1 模拟中继器 37
3.2.2 数字中继器 37
3.3.1 数字音频信号的产生 41
3.3 信号终端 41
3.3.2 数字音频信号的发送 43
3.3.3 数字音频信号的接收 43
第四章 程控交换机的控制设备 45
4.1 对控制设备的要求 45
4.2 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45
4.2.1 集中控制方式 45
4.2.2 分散控制方式 46
4.3.4 同步方式 48
4.3.3 主/备用方式 48
4.3 处理机的冗余配置 48
4.3.2 双重备用方式 48
4.3.1 N+1备用方式 48
4.3.5 成对互助方式(话务分担方式) 50
4.4 处理机间通信方式 51
4.4.1 通过 PCM 信道进行通信 51
4.4.2 采用专用总线传送和交换控制信息 52
4.4.3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令牌传送) 52
第五章 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 54
5.1 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 54
5.1.1 程控交换机对运行软件的要求 54
5.1.2 运行软件的组成 55
5.2 基本软件 56
5.2.1 局数据库 56
5.2.2 程序 58
5.3.1 群处理、多重处理和实时处理 59
5.3 程序的执行管理 59
5.2.3 软件结构 59
5.3.2 程序的执行级别 60
5.4 程控交换机软件用语言简介 61
5.4.1 高级语言 CHILL 62
5.4.2 描述语言 SDL 63
5.4.3 人机语言 MML 63
5.5 故障处理 63
5.5.1 故障处理的过程 63
5.5.2 故障检测的方法 64
5.5.3 系统再组成 66
5.5.4 再启动处理 66
5.5.5 故障诊断 67
5.5.6 例行测试程序 68
第六章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69
6.1 呼叫接续的处理过程 69
6.2.1 稳定状态和状态转移 70
6.2 用 SDL 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 70
6.2.2 SDL 图简介 72
6.2.3 呼叫处理过程 72
6.3 输入处理 75
6.3.1 用户线扫描及摘/挂机识别分析 75
6.3.2 接收脉冲话机的拨号号码 77
6.3.3 按钮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 79
6.4 分析处理 79
6.4.1 去话分析 80
6.4.2 号码分析 81
6.4.3 来话分析 81
6.4.4 状态分析 82
6.5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82
6.5.1 动作准备 83
6.5.2 输出命令 83
6.5.3 终了处理 83
7.1 话务基本知识 84
7.1.1 话务量 84
第七章 交换技术基础 84
7.1.2 线群的利用度与利用率 86
7.1.3 爱尔兰公式 87
7.1.4 呼损 88
7.2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90
7.2.1 网络阻塞的概念 90
7.2.2 阻塞概率的计算 90
7.2.3 降低内部阻塞的方法及无阻塞网络 93
7.3 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 94
7.3.1 BHCA 的计算 94
7.3.2 BHCA 的测量 96
7.3.3 工程设计中选择设备处理机负荷能力的规定 96
7.3.4 过负荷控制 98
7.3.5 呼叫处理能力的提高 99
8.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
8.1.2 信令分类及一些基本定义 101
8.1 简述 101
第八章 信令方式 101
8.2 用户信令 103
8.2.1 用户状态信令 103
8.2.2 选择信令(地址信令) 103
8.2.3 各种信号音 104
8.3 局间随路信令 104
8.3.1 局间随路信令的传输方式 104
8.3.2 线路信令 105
8.3.3 多频记发器信令 111
8.4 公共信道信令 112
8.4.1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112
8.4.2 No.7公共信道信号系统 113
8.4.3 公共信道信号网 121
第九章 电话通信网 124
9.1 通信网简述 124
9.2 电话网的结构 124
9.3 长途电话网 125
9.3.1 长途电话网络的路由计划 126
9.3.2 长途电话的接续制度和接续方式 127
9.4 市内电话网 128
9.4.1 单局制市话网 128
9.4.2 多局制市话网 129
9.5 入网方式 130
9.5.1 用户入网方式 130
9.5.2 专用电话网交换机进入公用网的进网方式 134
9.6 数字同步网和网同步 134
9.6.1 滑码的产生及影响 134
9.6.2 网同步 135
第十章 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 138
10.1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原则 138
10.1.1 技术先进性问题 138
10.1.2 可靠性问题 138
10.1.8 计费问题 139
10.1.7 机房环境要求问题 139
10.1.6 经济性问题 139
10.1.5 功能要求问题 139
10.1.4 符合进公用网的要求 139
10.1.3 适用性问题 139
10.1.9 维护方面 140
10.2 编号计划 140
10.2.1 编号方法 140
10.2.2 编号原则 140
10.2.3 出入中继的号码制度 140
10.2.4 特种业务号码 141
10.3 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的内容 142
10.4 用户交换机的调试、验收和开通 143
10.4.1 安装系统调试 143
10.4.3 开通与试运转 145
10.5 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 145
10.5.1 与交换机间的接口 146
10.5.2 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 146
10.5.3 工程中程控用户交换机一般使用的接口 147
10.6.1 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 148
10.6 程控交换机的管理与维护 148
10.4.2 验收测试 148
10.6.2 话务量的统计和管理 149
第十一章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 150
11.1 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 150
11.1.1 电路交换 150
11.1.2 报文交换 150
11.1.3 分组交换 150
11.2 分组交换的原理 151
11.3.1 我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的构成 154
11.3 我国的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 154
11.3.2 我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提供的业务功能 155
11.3.3 进入 CHINAPAC 网的用户终端种类及入网 158
第十二章 ISDN 技术 161
12.1 ISDN 的基本概念 161
12.1.1 ISDN 业务具有的特点 161
12.1.2 ISDN 的业务功能 161
12.2.1 ISDN 用户网接口技术 162
12.2 ISDN 技术 162
12.1.3 发展 ISDN 的必要性 162
12.2.2 ISDN 采用的协议及连接 164
12.2.3 ISDN 的技术特点 165
12.2.4 ISDN 的业务及应用 166
12.5.5 ISDN 终端分类 170
12.2.6 终端设备配置 171
12.2.7 ISDN 的技术比较及发展前景 172
13.1.1 宽带网的产生 176
13.1.2 宽带网的技术 176
13.1 什么是宽带网 176
第十三章 宽带网基础 176
13.1.3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177
13.2 宽带接入网技术 178
13.2.1 接入网的各种技术方案 178
13.2.2 几种接入技术的比较 181
13.3.3 高速 Internet 上网 182
13.3.2 会议电视 182
13.3.1 局域网高速互联 182
13.3 宽带网业务 182
13.3.4 实时影视点播(VOD)业务 183
13.3.5 远程医疗 183
13.3.6 远程教育 183
13.3.7 虚拟专用网(VPN) 183
14.1.1 2B1Q 方式 184
14.1.2 CAP 方式 184
14.1 xDSL 的调制方式 184
第十四章 xDSL 宽带接入技术 184
14.1.3 DMT 方式 185
14.1.4 CAP 与 DMT 的比较 185
14.2 xDSL 的分类 185
14.2.1 HDSL 185
14.2.2 ADSL 186
14.2.3 VDSL 187
14.2.4 分离器的功能 187
14.3.1 ADSL 简介 188
14.2.5 xDSL 的应用范围 188
14.3 ADSL 概述 188
14.3.2 ADSL 的特点 189
14.3.3 ADSL 的工作原理 191
14.3.4 ADSL 的编码技术 191
14.3.5 ADSL 的协议标准 192
14.3.6 ADSL 的应用与发展 193
14.3.7 ADSL 的接入 196
第十五章 异步传送方式 200
15.1 ATM 的基本概念 200
15.1.1 ATM 信元 200
15.1.2 ATM 的特点 200
15.1.3 通信线路、通信实体和通信规程 203
15.2 ATM 交换 203
15.2.1 时分交换结构 203
15.2.2 空分交换结构 207
15.3.1 公众电信网络 210
15.3 ATM 应用 210
15.3.2 公众数据通信网络 212
15.3.3 ATM 数据通信接口(ATM DXI) 213
15.3.4 计算机局域网 216
15.3.5 Internet 217
15.3.6 电视 218
15.3.7 语音通信 219
第十六章 光交换技术 220
16.1 光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220
16.2 光交换技术实现方式与原理 220
16.2.1 光复用技术 221
16.2.2 光交换技术的实现方式 221
16.3 光交换基本原理 221
16.3.1 光空分交换 221
16.3.2 光时分交换 221
16.3.3 光波分交换 222
16.4 光 ATM 222
16.5 光交换器件技术 223
16.6 光交换机的发展 224
第十七章 智能网 226
17.1 智能网概述 226
17.1.1 智能网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226
17.1.2 智能网特点 228
17.2 智能网体系结构 229
17.2.1 智能网概念模型 229
17.2.2 智能网的功能部件 230
17.2.3 智能网的目标 232
17.3 智能网业务 232
17.3.1 智能网业务简介 232
17.3.2 智能网业务举例 233
17.4 宽带智能网及其关键技术 235
17.4.1 宽带智能网 235
17.4.2 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235
17.4.3 宽带智能网的问题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