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沈立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059579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集了200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辽宁经济保持又快又好发展态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关于辽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辽宁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振兴辽宁的体制机制主要障碍及深化改革的对策研究;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体制创新及政策环境研究。

第一课题组 辽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态势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一、辽宁经济已经跨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1

(一)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已经显现 1

(二)全面加速增长阶段即将来临 5

二、辽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态势面临的挑战 9

(一)经济因素 10

(二)非经济因素 19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22

(一)加快发展 22

(二)技术立省 24

(三)以人为本 28

(四)就业优先 30

(五)生态和谐 33

四、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5

(一)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36

(二)加快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牵动力 37

(三)以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 39

(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引领,推进城市化进程 42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5

(六)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48

参考文献 50

第二课题组 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内涵 52

(一)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概念 52

(二)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53

(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构成要素 53

(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内涵 53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54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 54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55

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总体思路 56

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点措施 57

(一)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业扩大开放 57

(二)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建设两大核心聚集区 57

(三)着眼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培育三大产业集群 59

(四)抓住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重点突破 61

(五)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3

参考文献 65

第二课题组 辽宁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特征 67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68

(一)行业竞争力定量分析 68

(二)市场综合竞争力评价 73

(三)市场竞争力的对比分析模型 78

三、辽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差距 79

(一)规模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的差距 79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 83

(三)与装备制造业密切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差距 86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89

(一)金融危机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态势:冲击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到波及 89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91

(三)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预测:预计装备制造业市场会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恢复,辽宁将在未来国内行业复苏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93

五、处于国际竞争力前沿的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94

(一)地位基础化 94

(二)产品高技术化 95

(三)经营规模化 95

(四)产业集群化 96

(五)制造信息化 96

(六)过程服务化 97

六、加快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98

(一)加大组织、协调、扶持的力度,促进装备产品的国产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 98

(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强化装备制造业在区域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100

(三)延伸制造业的服务内涵,使装备制造业向“后工业化”发展,加快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02

(四)支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帮助企业缓解当前资金链紧张状况 104

(五)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组织形式,推进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105

(六)提高装备制造业集群水平,打造国家新型产业基地 106

(七)加快提升企业的成套能力和总承包能力 107

第三课题组 设置专区、分署统筹政策先导、制度保障——沈阳经济区体制创新与政策环境研究一、沈阳经济区框架体制的号召性、规划性与非实体性 109

二、沈阳经济区体制创新方面的不足与缺失 115

三、沈阳经济区体制创新萌芽 118

四、沈阳经济区体制创新建议 120

五、沈阳经济区政策环境与优化策略 122

附录 大经济区建设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126

一、大经济区建设的社会背景 126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127

(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128

(三)京津冀经济圈 129

(四)东北经济区 129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130

二、经济区的理论基础 130

(一)劳动地域分工 130

(二)主要理论概述 132

(三)我国正形成九大经济区和都市区 133

参考文献 145

第三课题组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体制创新及政策环境研究一、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 147

(一)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147

(二)佩鲁的“增长极”假说 148

(三)弗里德曼的“空间结构演变模式” 149

二、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政策环境存在的问题 149

三、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的体制障碍 150

(一)辽宁中部城市群合作与利益主体多元化 151

(二)区域经济合作中市场实现机制的不健全 151

(三)大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协调机制的有限性 152

四、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体制创新的原则、目标和政策环境建设的重点 153

(一)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体制创新的原则 153

(二)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体制创新的目标 154

(三)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体制创新政策环境建设的重点 155

五、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体制创新及政策环境建设的对策选择 158

(一)重塑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区域发展的协调和运行机制 158

(二)制定落实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产业布局和分工规划 160

(三)通过机制创新培育产业群 161

(四)启动六个一体化网络 162

(五)构建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163

(六)采取协调行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164

参考文献 165

第四课题组 振兴辽宁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深化改革的对策研究一、简要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 167

(一)遵循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建设新型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的高级化 168

(二)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力,重塑具有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推进了现代产权制度的规范化 169

(三)遵循世界市场分工规律,依托沿海经济开放带,融入东北亚乃至世界市场体系,推进了生产要素组合的国际化 171

(四)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坚持以民生工程为主线,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化 172

二、振兴辽宁的体制机制的主要障碍 174

(一)从微观经济基础的角度看,辽宁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亟待完善 174

(二)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看,辽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需拓展 176

(三)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辽宁政府职能转换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179

三、体制及运行机制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 182

(一)从特有的社会结构演化进程看,东北地域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快速完成了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工业文明向农业文明嵌入的历史过程,由此形成了特有的意识形态 183

(二)从特有的社会经济组织关系看,东北地域通过外来移民的本土化,逐步构建了政府强势、社会中间组织弱化、个体之间缺乏凝聚纽带的组织结构状态,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组织行为 186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府对策选择 188

(一)要抓住国外资本和南方民营资本投资流向变化的契机,继续深化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 190

(二)要借助国际国内高级人才市场动态变化的趋势,加大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将辽宁打造成世界级创新型人才聚集的高地 191

(三)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重速度、轻结构”的观念,实施以内涵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创造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192

(四)要强化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仆服务意识,继续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构建辽宁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环境 193

(五)要打破计划经济“城乡分治”的格局,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附属利益体制的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194

(六)要转变传统的非理性思维方式,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的改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依法行政的治理机制 195

(七)要改造传统的地域文化心态,加大政府对文化意识教育的投资,激活企业家和社会公众的创业意识 196

参考文献 198

第五课题组 金融危机下辽宁经济持续增长的几个重要问题 200

一、经济波动的规律与趋势 200

(一)全国经济波动的阶段性特征 200

(二)辽宁经济波动的特点 201

二、经济波动的重要启示 202

(一)经济波动趋势预测与令人担心的问题 202

(二)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结构调整 202

(三)经济走出谷底往往需要大手笔 203

三、辽宁经济结构特点 204

(一)产业结构特点 204

(二)“十字交叉”现象与产业结构“反向变化” 205

(三)辽宁的经历对全国经济的启示 205

四、影响辽宁经济增长的要因分析 207

(一)投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 207

(二)消费拉动作用越来越弱 207

(三)净流出拉动作用甚至为负 209

五、辽宁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建议 209

(一)正确看待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作用 209

(二)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210

(三)着眼“大手笔”的政策思路 211

辅报告Ⅰ 辽宁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征及机制研究 213

一、引言 213

二、辽宁与全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分析 215

(一)HP滤波(Hodrick—Prescott) 216

(二)辽宁与全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分析 217

(三)辽宁与全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 219

三、辽宁经济增长波动机制的实证分析 222

(一)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 222

(二)辽宁省经济增长波动机制的实证分析 223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226

(一)主要研究结论 226

(二)初步政策建议 227

辅报告Ⅱ 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复苏政策概览 229

一、韩国 229

二、日本 230

三、马来西亚 231

四、印度尼西亚 231

五、菲律宾 232

六、新加坡 233

七、泰国 234

八、中国 236

九、政策概要 237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