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鲁道夫(Rudolf,L.)编;张蔚林,陈名智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5033·6150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0 符号 1

1-1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 1

1-2 制动动力学 4

1-3 提高制动能力的方法 5

1-4 制动系统设计的概述 6

第二章 摩擦制动器的力学分析 11

2-0 符号 11

2-1 各种制动器的结构 13

2-2 制动蹄的位移量和致动 16

2-3 制动蹄的调整 17

2-4 摩擦制动器的扭矩分析 18

2-4.1 自增力和自锁效应 18

2-4.2 领蹄和从蹄 20

2-4.3 沿制动衬片的压力分布 22

2-4.4 衬片的磨损及其压力分布 24

2-4.5 制动因数和制动器的敏感度 26

2-4.6 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28

2-4.7 各蹄均为支承销式的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28

2-4.8 全支承销式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0

2-4.9 平行滑动支座式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0

2-4.10 平行滑动支座式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0

2-4.11 带斜面支座的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1

2-4.12 带斜面支座的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1

2-4.13 带滑动支座的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1

2-4.14 支承销式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 32

2-5 制动蹄和制动鼓的刚性对制动力矩的影响 32

2-6 包带式制动器的力学分析 34

2-7 自增力式盘式制动器的力学分析 37

2-8 各种制动器的比较 39

3-0 符号 42

第三章 摩擦制动器的热力学分析 42

3-1 温度分析 46

3-1.1 作为热交换器的摩擦制动器 46

3-1.2 制动器温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48

3-1.3 持续制动期间制动器温度的预测 51

3-1.4 紧急停车制动期间制动器温度的预测 53

3-1.5 重复制动期间制动器温度的预测 56

3-1.6 对流换热系数的预测 58

3-1.7 预测制动器温度的计算方法 63

3-1.8 密封式制动器的分析 68

3-2 热应力分析 72

3-2.1 有关热裂纹的理论基础 72

3-2.2 实心盘式制动器的热应力 74

3-2.3 制动鼓中的热应力 77

4-0 符号 79

第四章 辅助制动器 79

4-1 排气制动器 80

4-2 液力减速器 82

4-3 电磁减速器 84

4-4 联控式减速器-主制动器制动系统的分析 85

第五章 制动力的产生 91

5-0 符号 91

5-1 导言 93

5-2 非助力式液压制动系统 94

5-3 真空助力式液压制动系统 102

5-4 全动力式液压制动系统 110

5-5 气制动系统 115

5-6 气动-液压制动系统 117

5-7 机械制动系统 120

5-8 冲击式制动器 121

5-9 电制动器 123

第六章 轮胎-道路摩擦力 125

6-0 符号 125

6-1 轮胎-道路的接触面 125

6-2 路面摩擦力的测定 126

6-3 轮胎的摩擦特性 128

6-4 轮胎的滚动阻力 131

6-5 轮胎的结构和组织 132

第七章 车辆的制动性能 136

7-0 符号 136

7-1 制动性能的测定 138

7-1.1 效率 138

7-1.2 效能 138

7-1.3 响应时间 138

7-1.5 吸、散热能力 139

7-1.4 可控制性 139

7-2 制动力的调节 140

7-3 制动性能的预测和分析 140

7-3.1 制动性能计算程序 141

7-3.2 动态制动程序 148

7-3.3 牵引车-挂车的制动和操纵程序 149

7-4 车辆的阻力 150

7-4.1 滚动阻力 151

7-4.2 空气动力阻力 151

7-4.3 粘滞阻尼阻力 151

7-4.4 转弯引起的阻力 152

7-4.5 发动机阻力 152

第八章 固定分配比式制动系统车辆的制动 154

8-0 符号 154

8-1 双轴汽车的制动 161

8-1.1 动态制动力 161

8-1.2 实际制动力分配 165

8-1.3 轮胎-道路摩擦力利用率 168

8-1.4 制动效能 168

8-1.5 直线制动的最佳制动力分配 171

8-1.6 直线-曲线制动性能 177

8-1.7 总制动效能 182

8-1.8 车辆稳定性研究 185

8-2 并装双轴式载货汽车的制动 187

8-2.1 摆杆式悬架 189

8-2.2 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 192

8-2.3 空气悬架 198

8-3 单后轴牵引车-半挂车汽车列车的制动 199

8-3.1 动态制动力和实际制动力 199

8-3.2 最佳制动力分配 203

8-3.3 直线与曲线制动性能 208

8-3.4 车辆稳定性研究 209

8-4 并装双轴式牵引车-半挂车汽车列车的制动 210

8-4.1 双轴牵引车拖挂-辆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 210

8-4.2 双轴牵引车拖挂-辆摆杆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 215

8-4.3 摆杆悬架式三轴牵引车拖挂一辆并装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 215

8-5 双轴牵引车拖挂一辆单轴半挂车和一辆双轴全挂车的汽车列车的制动 221

8-6 装甲车辆的制动 223

8-6.1 旋转能量的影响 223

8-6.2 履带的滚动阻力 225

8-6.3 半履带式车辆的制动 225

8-6.4 全履带式车辆和特种运载车辆的制动性能 226

8-7 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式车辆的结论 226

第九章 装有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式制动系统的车辆的制动 230

9-0 符号 230

9-1 双轴汽车 232

9-1.1 动态制动力和实际制动力 232

9-1.2 制动力的最佳可变比例分配 235

9-1.3 动态制动管路压力 236

9-1.4 对踏板力的要求 239

9-1.5 压力调节阀 240

9-1.6 直线与曲线制动性能 241

9-1.7 对车辆稳定性应考虑的问题 243

9-2 牵引车-半挂车汽车列车的可变比例分配制动 243

9-2.1 动态制动力和实际制动力 243

9-2.2 动态制动管路压力 258

9-2.3 制动管路压力变化与悬架变形的函数关系 260

9-2.4 双轴牵引车拖带一辆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 260

9-2.5 摆杆悬架式三轴牵引车拖带一辆并装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 262

9-3 可变比例分配制动系统车辆的结论 266

第十章 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 269

10-0 符号 269

10-1 防抱死制动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 270

10-2 液压真空助力系统 279

10-2.1 车轮防抱死控制系统 279

10-2.2 真空控制式系统的分析 283

10-3 液压泵加压系统 286

10-4 气制动系统 287

10-5 直线与曲线制动性能 291

10-6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 291

10-7 各种防抱系统的结构 295

第十一章 制动系统的动态分析 300

11-0 符号 300

11-1 响应时间分析的基础 300

11-2 液压制动系统 301

11-3 气制动系统 305

第十二章 制动系统故障 311

12-0 符号 311

12-1 概述 312

12-2 制动系故障的形成 313

12-3 制动鼓和制动盘故障的形成 317

12-4 制动系故障的分析 320

12-4.1 制动管路的故障 320

12-4.1.1 车辆的减速度 322

12-4.1.2 踏板力 323

12-4.1.3 制动效能 323

12-4.1.4 踏板行程 324

12-4.1.5 性能计算 327

12-4.1.6 改进型双管路制动系统结构 332

12-4.1.7 双管路制动系统的比较 333

12-4.2 真空助力系故障 335

12-4.3 全动力式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 336

12-4.5 制动衰退 337

12-4.4 气制动系统安全制动器的故障 337

12-4.6 高温引起的制动器总成故障 339

12-5 制动器故障的后果 339

12-6 制动系统部件的老化 341

12-7 车辆的稳定性和可控制性 342

12-8 对人的因素的研究 343

12-9 保养对制动系故障的影响 344

12-10 通过适当的设计将制动系故障减少到最低程度 345

第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的试验 348

13-0 符号 348

13-1 基本试验要求 348

13-2 制动试验标准概述 349

13-3 制动性能的测定 350

13-3.1 效率 350

13-3.2 效能 351

13-3.3 响应时间 352

13-3.4 可控制性 353

13-3.5 吸、散热能力 354

13-4 制动系的使用与保养 354

13-5 制动系统的检查与诊断 355

13-6 制动系的试验 357

13-6.1 滚筒式测力器 357

13-6.2 跑板式试验台 358

13-6.3 制动路试 358

13-7 军用车辆的制动试验方法 361

13-7.1 军用轮式车辆的试验方法 361

13-7.2 履带式车辆的路试项目 364

13-8 部件的试验 368

第十四章 设计实例 371

14-0 符号 371

14-1 基本条件 374

14-2 设计的具体评价标准 375

14-3 悬架、轮胎以及轮辋之类的关联部件的设计 376

14-4 制动系统设计的校核 377

14-5 制动因数计算 379

14-6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 383

14-6.1 紧急制动器的分析 384

14-6.2 动态制动力 389

14-6.3 制动效能 392

14-6.4 制动性能图 394

14-6.5 制动液的容积分析 395

14-6.6 特定设计评价指标 397

14-7 载货汽车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式制动系统的设计 397

14-7.1 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系统——鼓式制动器 398

14-7.2 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系统——盘式制动器 400

14-7.3 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系统——鼓式制动器 400

14-7.4 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系统——盘式制动器 403

14-8.1 力学分析 404

14-8 坦克盘式制动器的设计 404

14-8.2 热力学分析 406

14-9 鼓式制动器系统的温度分析 409

14-10 重型载货汽车全动力式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 411

14-10.1 车轮分泵面积的确定 411

14-10.2 助力器和蓄能器尺寸的确定 412

第十五章 制动系统及其部件 413

15-1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的传递 413

15-1.1 液压制动系的基本原理 413

15-1.2 单管路制动系统 413

15-1.3 双管路制动系统 414

15-1.4 标准总泵 414

15-1.5 串联式总泵 416

15-1.6 阶梯式总泵 416

15-2.1.2 车轮分泵 417

15-2.1.5 制动蹄的调整 417

15-2.1.3 楔块式制动器 417

15-2 制动扭矩的产生 417

15-2.1.1 制动器制动蹄的基本布置 417

15-2.1 鼓式制动器 417

15-1.7 不等径串联式总泵 417

15-2.1.4 “S”型凸轮式制动器 418

15-2.2.1 基本布置形式 420

15-2.2.2 驻车制动器 421

15-3 制动力分配阀 421

15-4 液压制动管路 421

15-5 真空助力系统 421

15-6 气动-液压制动系统 423

15-7 气制动器 424

15-2.2 盘式制动器 428

15-8 第二制动系统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