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谋略宝典 文白对照 珍藏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润元,刘运才主编
  • 出 版 社: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36149X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暂缺《曾国藩谋略宝典》简介

目录 1

经国安邦之策 1

捕盗、催科之法 1

国家政体,当执大端 2

论盐法,定规矩;换元气,安邦国 3

民生以穑事为先 10

兵少国强,兵多国贫 10

民心涣散,国之大患 11

体察民情,深知民有三苦 12

平抑银价六法 19

天下三大患:人才、财用、兵力 25

自辩非尸位素餐之人 29

漕务与银价 30

言理财汰兵之急 31

告治河之策 32

非常之时当用严刑峻法 34

团练保甲,今日要务 35

劝捐重在绅,不重在民 36

慎用严法 37

忧世风日坏,需忠勇之人 37

禁止私设盐卡 38

先去私卡,再立官卡 39

贤人抚膺短气,奸滑机巧逍遥,乱世之兆也 40

世风日下,痛恨次骨 41

革故鼎新应取中庸之道 42

看重洋炮 43

大兵至,禁弁勇毋焚房屋 44

只办捐米局 45

制夷安民 47

对英俄之策 47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49

倡廉 50

大乱之世的表征 51

养民以为民,设官亦为民 52

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53

立功可以赎罪 54

借兵助剿,不胜为笑,胜则后患不测 55

借洋兵 57

奏章内容务求真实 58

为君、为师、为将、为父之道 60

用洋兵愧耻难当 61

为政之“术” 62

制夷之策 63

此后数十百年,沿江两督四抚必须精通洋务 64

诚信外交 67

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68

东南用兵,全赖厘金支持 71

洋务以平淡出之 73

不宜让洋兵深入内河 74

对苗沛霖宜赦其罪而不资其力 75

处苗之道 77

从容捩舵,涉险不惊 78

办厘要有救贫之实 79

危亡之际须用德器俱备之人 80

西洋为商战之国,开埠宜酌情而定 81

盐务 83

论开埠 85

劝捐不宜过滥 86

撤兵益民,将帅相和 87

理财之道不求速效 88

外交之道 89

购船以勤远略,不宜用于长江剿敌 90

吏治之坏,由于群幕 93

信服西人在于自强 93

筹粮之策 95

为政不可勒捐 96

论官制 97

论厘务利弊,言致富之途 98

论铸钱 101

抚夷之道 102

论筹粮 103

减粮减浮 104

用高薪聘请洋人传授技术 105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106

官职不可太滥 107

减浮收,安民心 107

论减浮 109

论厘务 110

培养士林风气 111

珍惜民力 112

贪劣之吏须严惩 113

因时制宜,改革赋制 114

军政分理 119

筹办淮南盐务对策 119

因势利导,去除淮北盐务之弊 124

同情百姓灾难,恳请免除赋税 129

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 133

民间苦况,须时时关心 134

严惩舞弊官员 135

海运漕粮法 136

武职各官大衔借补小缺,以慰军心 137

凡吸食洋烟者,官则革职,兵则革粮 139

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 140

吸食鸦片烟者革职 143

儆官邪,惩败类 144

中国自强之道,自造轮船、办铁厂、置译员始 145

川盐走私兴盛之因及相应措施 149

武职借补太多,易滋流弊 152

行文督抚,以杜弊端 155

创机器局乃中国富强之本 156

非刚猛不能除官邪 157

治理永定河之法 159

参劾劣员,整饬吏治 161

吏治之最忌 162

奏议以明白显豁、人人易晓为要 163

修德兴教,奸邪自止 165

为政当尽其在我,务其远大 166

道无端,德无穷 167

奏议之要 167

严刑为是 168

禁止私押告示式 169

房产的善后处理 171

对淮盐运行楚岸事宜的管理措施 175

重农 184

对洋庄茶引捐厘事宜的管理措施 185

对淮北票盐事宜的管理措施 190

对淮盐运行皖岸事宜的管理措施 197

治学论道之经 201

纵论中华学术,尊奉历代贤哲 201

分析经学源流,贬斥圈点陋习 210

推崇先贤,彰扬湘人 212

作文要诀 213

古今文字十一类 216

学业之精,概由己定; 218

求业之法,专一则成 218

读书在发奋自立,学识在身体力行 224

潜心以读书,宽厚以待人 230

记日记、读史书以求自新 233

读书应循序渐进,学问须处处留心 237

平生之病,其要在不诚 239

文以载道,文道并重 241

长见识应读史书 248

写字巧换笔胸有成竹, 249

读书求专一心有定向 249

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 253

学诗须随人性,读专集 256

推阐朱学,批驳王学 258

读书贵乎强而有力 264

勿以琐事误读书 265

读书忌懒惰,功到自然成 266

哀悯灾民 267

论学讲道,其病在好名争胜之私 268

读书勿懒勿躁,劝捐勿勒勿派 271

先读经书,后作时文 273

勉儿侄勤慎读书 274

读书重在领悟,临帖不拘一格 275

早读经论史书,晚作八股临帖 276

读书须有语文基础, 277

学习力戒奢侈骄傲 277

熟读四《通》、两《衍义》 280

教读书之法,授做人之道 281

精于学业,注重实用 283

广博读书,悉心探究 286

嘱纪泽作诗赋 287

教纪泽学习诸法 288

读书讲求精熟,望儿钻研天文 291

看胡刻《文选》,作四书文章 292

认真讲求八股 293

写字要重视用笔、结体; 294

作文作诗宜留心摹仿 294

书法素有各派,练字须用真功 296

探究名人路径,读书宜有选择 298

以手抄小本,收妙语词汇 301

古文要辨真伪,读书应求理解 302

嘱纪泽帮收文稿 304

探寻名人治学途径 305

细数读经写字之法 306

分类摘抄典故词汇 309

让纪泽常作诗文 310

通古训,多作文 310

作文写字,珠圆玉润 312

努力读书,勿置田产 314

家以骄奢逸为虑 315

作文当以行气为主 316

习字须多练间架,细心揣摩 317

读书靠自己发愤,治学宜扬长补短 318

治学当看读写并重 319

治学当知本源 320

学诗讲求古雅雄骏 323

为学做事,贵在有恒 324

读书可变化气质,立志乃换骨金丹 325

作文宜精读《文选》 326

欲治小学,当读王、段诸人之书 328

诗文求雄奇矫变,立意须超群离俗 329

书法中的阳德之美与阴德之美 331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332

勤练文笔,切莫妄自菲薄 334

如何上奏军情 335

写字之道 336

古文之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337

“善言德行”与“善为辞命” 338

作文须领略古文意趣 339

读书作文,审势度趣 340

《二十四史》颇为可爱 341

作文须在气势上痛下功夫 342

读书有恒,领会情趣 345

要读无注释的书 346

古文、古诗最可学者 348

练字须下苦功,不可求速效 349

要想不被人耻笑,就要下苦功 351

字当学颜柳 352

以练习墨卷试帖为头等大事 353

读《文献通考序》 354

读史应作史论、咏史诗 356

病中仍看书写信 357

读诗文贵在领会 358

凡事皆宜以气为主 360

治学应吸收前人成果,方能速进 361

论诗文趣味 362

读书破万卷,刚柔集一身 363

酷暑坚持读书 364

为学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365

可与言机,可与用神,而后能极诗之能事 366

五言古诗之最高境界 367

治学当求所谓乐者以自适 368

文人须心平气和 369

年少不读书,老大徒伤悲 370

分辨伪书之法 370

《孝武本纪》非褚少孙新补 371

司马迁与屈原内心相通 372

为文应力求洁净 373

司马迁史识过人 373

司马迁不作伟人计功簿 374

司马迁为文爱奇 375

司马迁最恶暴秦 375

司马迁倾向蔺相如 376

坚忍卓绝,睥睨富贵 377

司马迁作史有大度 378

为文贵在详略得当 379

为文须重位置之先后与剪裁之繁简 380

为文要悟画龙点睛之法 381

为文贵得不平之气 382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 382

司马迁为史难免爱憎由己 383

司马迁痛恨与民争利 384

《论六家要指》为司马迁之学术 384

循吏 385

游侠 386

国土 387

西汉之文冠绝古今 387

男儿轻死重义 388

爱之深,责之切 389

晁错自比于五霸之佐臣 390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 391

匡衡之文渊懿笃厚 392

不朽之文源自襟度远大 392

侍中 394

太尉、司马,名武实文 394

尚书令先卑后尊,校尉先尊后卑 395

官口 396

宋代的“纲” 397

推案 397

有远志而思立功于世 398

贤才与知音 399

弃妇与境遇 399

鉴黄鹄之失路,宁燕雀以卑栖 400

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400

一伸一屈,龙蛇之道 401

天之道,阴求阳,阳求阴 402

抱道守真,不慕富贵 402

驷马不贳忧患,贫贱或多欢娱 403

醒者实醉,醉者实醒 404

只求生前欢,不计身后名 404

《陌上桑》之意 405

荣利之场不宜轻入 406

积诚回天,众口铄金 407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一 407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二 408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三 408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四 409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五 410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六 410

同名之诗,表意不同之七 411

古人之诗意须细细体察 412

知己难逢 412

《白头吟》解意 413

《幽人》为游仙诗 414

以美人喻贤人 415

“空床难暗投” 416

奉三无私,以一有众 416

韩愈论文,切当有味 417

戏谑之文,意义深厚 418

凡为文,必视乎其行 419

赞韩愈 419

韩愈文气傲岸 421

立言有本,历久常新 421

韩愈之文,技进乎道 422

韩愈为文,极尽狡狯之能 423

铭文之法,创自韩愈 423

韩愈作墓铭有直道 424

矜慎简炼,一字不苟: 425

金石文字之正轨 425

铭者,垂后著名之通称 425

古来文士,并以赋物为难 426

韩愈不为史,识力过人 427

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428

怪怪奇奇,韩愈之文 428

石钟山辨 429

朱熹奏疏,深造有得 430

《古文辞类纂》之误 431

功夫在诗外 434

西汉之文,气味深厚,意调铿锵,非后世可及 435

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 436

文章须内容与形式相统 437

巧干构思之文,读之适为人人意中所有 438

奏疏以明显为要 439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 440

方苞古文辞为国家二百余年之冠 441

苦买残书堆破屋,屋小如船 442

板凳要坐十年冷 443

却笑文章成底用?千篇不值一盘飧 443

惟学足以传世 444

治学贵有恒心 444

治学要锲而不舍 445

科举害人 445

尽孝之道 447

科举夺志 448

器与识 449

刚直葆性,跻身大寿 451

物可移志 452

天下公害 453

恶寂寂思赫赫,世之恒情 455

持家教子之术 457

兄弟友爱,读书专一,择友谨慎 457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65

修德进业成于立志 467

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469

不可仗势欺人,不可恃才傲人 471

考不中,力戒牢骚太盛; 472

教人者,必当严律己身 472

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473

小挫折置之度外,但有恒必有成就 474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以为是 476

除贼图一方安宁,做人须一贯谨慎 477

兄弟间坦诚相待,于后人不留钱财 478

尽孝悌,除骄逸,勤耕读 482

做人应光明磊落 484

行社仓捐谷,遇荒歉济贫 485

力除流弊,公而忘私 488

行善教子于后,积德造福于民 489

教后辈半耕半读 491

爱整齐,有条理 492

须以勤敬律己教人 493

家人以勤敬为法 493

处处事事行勤敬 494

恪守勤敬和,边读书,边劳作 495

家中子弟切勿流于骄逸 496

为子侄读书择请明师 497

要俭于自奉,莫倚势骄人 498

包羞忍耻混官场,苦口婆心育后代 499

对后代重于身教 501

理乱不闻,教子以勤 501

要能吃苦耐劳 502

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503

新妇应教以勤俭,泽儿仍继续读书 505

嘱纪泽儿多写详信 506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507

联姻不必富室名门 508

子侄辈必须勤于读书 509

养猪种菜,振兴家业 510

承继勤俭家风,教育谦恭后代 511

家事家教处处留心 512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513

兄弟和睦,践行孝道,克勤克俭 514

敬爱长辈,阅读高邮王氏书 516

亲邻互敬,移风易俗,讲求品学 518

坚持早起,慎重有恒 519

勤敬服侍老人 521

八字家教口诀 522

家事忌奢华 523

深虑晚辈骄气 524

牢记教子侄以谦勤 525

为人须力戒骄情 526

做人当谦虚谨慎 527

治家宜谨守八字八本 528

勤劳谦谨,万善丛生 529

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530

为人傲惰,败家之道 531

居家之道,崇俭为上 532

嫁女不可铺张奢侈 533

办事应戒用人太滥,用财太侈 533

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534

鼎盛之际,宜自惕励 535

教育别人当顾及体面 538

俭朴之风,惜福之道 539

为妇要柔顺恭谨,耐劳忍气 540

担当大事,必须明强 541

明强二字,不可偏一 542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543

诸女当孝顺翁姑,勿恋母家富贵 545

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546

家中不可过于奢华 547

莫贪大方豪爽 548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550

勿忘先世之勤俭,不恃长辈之荫庇 551

承前启后,唯有节俭 552

家败的缘由 553

勤俭节约乃修身根本 554

兄弟间应互劝互勖互恭维 555

用一钱,须三思 556

勤俭保盛美 557

寓中请师 557

国藩一丝不苟为表率 559

考究典章制度,觅庠四处奔走 560

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 562

择良师以求教 563

家道兴旺,不依一时之官;家境昌盛,须若衰贫之时 564

对天下事无所作为者,终难成其事 567

女眷要善做饮食 569

人贵有志 570

宜在自修处求强 572

家训纲目:八好、六恼 573

忆昔日苦境,继寒士家风 574

以后辈读书天分为虑 575

勿因失败而自馁 577

受人讥笑,引以为训 578

勤俭处世 580

治家应以耕读为本 581

立勤俭耕读家规 582

尚俭去奢 583

兴家之道,当除子弟骄、奢、淫、佚 584

顺境太久必生灾 585

勤俭忠恕,不堕家风 586

用度浩繁,入不敷出 587

养生、为学箴勉后辈 588

古之英雄训子良言 590

疆场竞斗之计 593

将帅须以不骚扰百姓为第一要义 593

将士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 596

湘军征战致胜歌 597

禁扰民,戒烟赌,勤训练,尚廉俭 607

行军之道 610

骑兵章程 614

马队营制 616

湘军营制 620

湘军营规 626

严禁士兵抢夺民船 634

假礼教痪散太平军心, 636

凭忠信挽救清朝颓运 636

主客奇正,变动无定 640

以劳而强,以逸而弱 641

壮勇贵精不贵多,设局宜合不宜分 642

团练之难,在于捐资 644

办船为第一先务 645

团练防剿之策 647

逃兵、逃勇不得入 650

查办土匪为第一要务,其次是操练 651

兵勇 651

今日急务,在于廓清土匪 651

防守长沙之策 652

惧人心陷溺,重练兵除暴 654

团练重在团,不重在练 656

降服骄悍不驯的楚勇 658

军中变局,朝不同夕 659

不可扰民 660

乡村宜团不宜练,城厢宜练不宜团 660

坐山观虎,待机而动 662

慎毋轻敌 663

筑垒之道 664

招勇须察其胆气,虽死不避者为上 665

析太平军回窜之意图 666

战者必胜 667

营兵腐败,须别练乡勇 667

营营相救,万众一心 670

起练湘军之念 671

注重侦察军情 672

多派侦探,掌握敌情 673

安省城之策 674

万众一心,或有成功之一日 675

择将难于募勇 676

先训练,后出征 677

抢占制高点 678

湘鄂唇齿相依 679

练兵之要 680

论湘勇 682

地图以康、乾内府为佳 683

治军之事必从者五,自为者三 684

四省合防,以剿为堵 687

船炮未齐,不能草率成行 689

水师情形 690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693

阵法 694

剿捻宜用淮勇 694

用兵当动如脱兔,静如处女 695

组营之法 696

虑离心离德之象 697

攻黄州三策 697

振人心而作士气 699

统领士兵与筹集粮饷 700

除后顾之忧,成建瓴之势 700

军中吃饭宜早 701

勇纪不如兵,严管方可用 704

军内多一人不见其益, 704

家中少一人则见其损 704

乘虚而入 706

因地制宜 706

三路进兵,协同作战 707

以寡击众,不用虚声 708

众志成城,军之大恃 708

民心向背是战事成败的关键 709

军中事务,择将第一 711

严禁扰民 711

布袋攻城法 712

保护水师,如龙抱珠 713

攻其必救 714

兵勇素质,极为重要 715

水师不可顺风进击 717

坚持一“慎”字 718

士卒太劳不可战,伤亡太多不可战 719

善择营地 720

断后之要 721

用兵重气 722

须自固 723

火箭乃军中无用物 723

治军宜适当分权 724

不可过稳 725

用兵贵有余气 726

不可浪战 727

艰贞无咎,美成在久 728

谋定而后战 729

先自治,后制敌 730

和众之道 731

穿地道之法 732

行军当临时相机行事 733

士卒需恤,营规需严 733

细心防奸 734

兵不厌诈 735

须防埋伏 736

不可出队太早,冲锋太快 737

移营之要 738

壕沟宜深 738

主客之势 739

遇大敌时,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 740

将才四大端 742

打数大仗后则军心民心大定 743

围城之法,扎营不可太近 744

治军不宜求速效,用兵切要有定见 745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747

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748

治军之道,以能战为第一义 749

惧军民仇杀 750

驻兵须寻活水清泉之处 751

大军前进,剿宜兼防 752

水师破阵,陆师继之 753

勇夫病痊,又须捷驰 754

兵分则力单,将分则谋寡 754

多方维系湘勇,暗地转移鄂兵 755

探看地势为第一要义 756

名将以救败为第一难事 757

乱世带兵,心中要常存爱民念 758

强征民夫,后须善遇 759

为众所附,全凭忠义 760

围攻城垣,首在断其信息 762

分兵极难,若无得力统将,分之则两损 762

降贼之供不可尽信 763

凡说话不中事理者,其下必不服 764

看地势,察敌势,只宜一人独往 764

打仗四要诀 765

所论兵事,应从大处着眼 767

木簰笨重,可以火攻 768

盛暑酷热,须持坚守不战之策 769

守濠之方 770

进兵宜稳不宜急 771

用兵之要:贵得人和而不尚权势,贵求实际而勿争虚名 773

依实际情况裁增团练 775

行军自有次第 776

以退为进,埋伏夹击 778

稳扎稳打 780

谋浙之道 781

欲拔本根,先剪枝叶 782

安庆举足轻重,改建省城有弊 784

用兵的第一要义在于审势 786

抚策四等 788

用兵妙着亦险着 789

持久战 790

应求自保,不依援兵 791

团结军心,自当大加奖励 792

用兵不宜分散,要水陆相依 792

金陵、江西唇齿相依 793

宜调多军居中控驭,阻敌下窜 795

用兵当取活势而避长围 796

用兵布阵最重气势 797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798

迎战强敌须避锐击惰 800

号令须归一 801

用兵不宜苦攻坚城 803

两军交战,要在审力 804

用兵全在主力自强 805

薪饷宜归画一 806

出军不宜过远 808

变化不测乃用兵至理 809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 811

用兵不宜久围坚城 812

缓处苗党 813

不宜约期打仗 814

多用活兵轻兵,少用呆兵重兵 815

金陵之围不宜轻撤 816

不可轻信探报消息 817

对待苗练,不可一味优容 818

驭苗之道,宜赦其罪而不资其力 818

退兵以安反侧 819

守城之道,贵内外呼应 820

破阵之法 821

用兵贵在自强 822

保守江西一举数善 823

专主守城,不宜浪战 824

从无为攻漕四利二害 826

抄其后路,掣其上犯之师 828

湘军不宜迁地而处 829

坚壁不出避敌锐气 830

进兵之策 831

洋人洋器不足恃 832

不宜派兵正阳、寿城 833

击敌要害,以其骨节通灵 834

军队不宜驻扎在水土不服之地 836

大炮之利弊 837

局面愈大,真气愈少 839

贵在坚持 840

贼失民心,岂能久长 840

宜严军纪 841

论用兵之策 842

严军纪,保令名 844

奖将不如激将 846

不宜撤金陵围师 847

不可使敌军合势,不可使我军分割 848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849

剿抚宜有主见,不宜屡事更张 850

兵勇月饷须一视同仁 851

调兵以保腹地 852

御敌于外 853

主守主攻应因地而异 855

联络众志,兼取众长 856

粮饷为统兵之关键 857

水陆两军宜配合作战 858

打仗以多杀敌人为要 861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 862

不可贪敌资财 863

严禁军队扰民 864

反客为主,坚守要地 865

撤金陵非上策 868

截断金陵接济 869

孤立贼城,力断接济 870

失职之罪,虽胜不免 871

金陵已成合围之势,当严断接济 872

严断接济是围攻金陵第一要着 873

兵勇扰民,严惩不怠 874

分进包抄,奇正兼用 876

抄袭接应,内外合击 879

剿抚兼施 881

地道战术 883

节节堵遏,绝其去路 884

营私将弁须严惩 885

治军须严 889

侵吞军饷,讯明正法 890

军威大振,不可不慎 892

克复金陵,生俘李秀成、洪仁达 893

验明焚化洪秀全,凌迟处死李秀成 903

对付捻军四法 910

先稳内地根本,后可扬威塞外 915

治军严厉 916

寸土必争,一民必救 916

进军必有根据之地, 917

筹饷必有责成之人 917

水师炮船不宜用于岸高河窄之地 919

以骑制骑 920

以静制动 920

长江提督拟请文武兼用 922

定时维修更换长江战船 923

长江水师,约法三章 924

不准私设炮船 924

水师不准干预盐务 925

不准私借战船 926

定期考核官兵技艺 927

不可藐视客军 928

两军相对,哀者胜 929

试办水师之法要随时损益 930

严惩虐使兵丁之将 931

严惩侵饷恶习 932

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适 933

直隶练兵之法 938

凡行兵须畜不竭之气 942

长江水师为害,心中十分焦虑 943

处世交友之道 945

用人三法 945

交往师友,不可没有敬畏之情;读书习字,不可没有专恒之心 953

拜师求友,都须专一 956

道义与交谊 957

升官之要诀 961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家钱财 962

交友贵雅量 963

锋芒不可毕露 964

身居高位不为贤,求做耕读孝友家 966

论君子立身之道 967

办公事当深谋远虑, 968

苦读书为尽忠尽孝 968

提高效率 972

荐举贤士 973

世道混乱,“难得糊涂” 974

勿以小瑕弃有用之才 975

湘中有用之才 976

保举之事 977

招人入幕 978

带勇之人要求有三 980

知人缺点之明 981

用其所长,察其不逮 982

推荐侦探及绘图人员 983

皖中人才 984

知人善任 985

曲全好官 986

招造船人才 986

招人入幕办理文书 987

屈尊求贤 989

己非妒功嫉能之人 990

不计名利,书易读记 991

请人投笔从己 992

处此乱世愈穷愈好 993

德才并重 994

择优封典,实属大有裨益 995

爱才当为蕴之蓄之 996

使人略短服长,互相敬爱 997

用绅之道:奖之以好言,优之以廪给 998

民宜爱而刁民不必爱,绅宜敬而劣绅不必敬 999

做官以忍字为第一要义举才 1001

以声闻过,名浮于实 1002

重“敬”、“恕” 1003

求才必试以艰危,用人当责以实效 1004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 1006

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006

才中之上才,例当优遇 1007

处世不可从军恋官, 1012

持家首重读书勤俭 1012

经济以历练而成,人才以奖借而出 1015

与人交际,当求诚信素孚 1016

为人当知天之长,地之大,书之多,事之变 1017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1018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1019

惴惴以惜名,慎修以远罪 1020

恃才招谤,修德止怨 1021

将兵当求自强,持家宜戒求田问舍 1023

做事要日日有进境 1024

教育子弟须奖其所长,规其所短; 1025

与官交往宜若近若远,不亲不疏 1025

危急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 1026

清、慎、勤为终身固守之道 1027

危急时莫靠他人 1028

淡然处世 1029

人才取舍之道 1030

品评人物 1031

点评人物 1031

名实相孚,劳赏相当 1032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033

为臣难处功名之际 1034

“花未全开月未圆” 1034

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1036

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1037

为人应具豁达之识、恬淡之趣 1038

击杀鼠辈 1039

不为亲讳 1040

驭将之道 1041

喜爱英才 1042

昔日之功可嘉,今日之罪难免 1043

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相凑,半是 1044

勉强迁就 1044

身处高位要加倍敬重他人 1045

储选贤将以备朝廷之器使 1045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1048

不必占天下第一美名 1049

择友是人生第一要义 1050

湘军人才三要 1051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1055

刻书不彰名 1056

做事之法与观人之法 1057

才高之人必不甘于寂寞 1058

用人宜精心,处事宜虚心 1059

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1060

安身波平浪静处,莫想惊天动地事 1061

乱世处大位,人生之不幸 1062

畏祸之心,刻刻不忘 1063

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 1064

选拔官员要人地相宜 1065

恬淡处世 1066

往年开罪,近日追悔 1067

有张有弛,体学有成 1069

好学为第一要义 1070

兼听独思,慎用左右 1071

“寿序”的缘起 1073

司马迁之误 1074

即物穷理,遵循正道 1075

倡义重才,移风易俗 1078

忠、勤二字,济世成人 1081

机心未泯 1082

不信神道 1083

终身履冰,优游自如 1083

以诚待人 1984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 1084

不诚无物 1085

为人力戒自是之习 1086

圣人随心所欲而无逾矩 1087

为人治事的“五到”、“八本” 1088

格言十二首 1089

赠何子贞前辈 1090

知足天地宽 1091

柴关岭雪 1092

惜时如金 1092

骨肉兄弟,心心相知 1093

天生我材必有用 1093

题易公筠亭遗像 1094

修身养性之诀 1095

以善养人,以德服人 1095

求业贵精 1096

立志育恒,可为一流人物;无师无友,也可挺然独立 1097

考不中,力戒牢骚太盛;教人者,必当严律己身 1099

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1101

人需随时养气 1102

养病务须万虑俱息 1103

人以盛气凌人,盛气伤肝致病 1104

名人文集乃养病良方 1106

“悔”字功夫 1107

古之成大事者,须兼顾规模远大与 1108

综理密微 1108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1110

既惩长傲多言二弊,又须勤奋以图自立 1111

融会贯通,切己体察 1112

和蔼待人,用心读书 1114

为子弟师者,宜严而有恒 1116

小议日记,谨慎请师 1117

言行要稳重,写字下苦功 1118

不信医药,不信憎巫,不信地仙 1119

学识宜广,操守宜严 1120

宽以名利,严以礼义 1122

修性当潇洒,不可任性放荡 1123

行气为文章要义 1124

不可闭门自乐 1125

崇尚自责 1126

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1127

保重身体,珍惜光阴 1128

以谦虚相诫 1130

富贵功名皆浮荣 1131

艰苦则强筋骨,娇逸则弱精力 1132

于俭字用功 1133

善眠善食,以养肝疾 1133

毋恼毋怒 1134

博大名声,不可强求 1135

心静胜神医 1136

心肝之病,自养自医 1137

郁怒最伤人 1138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1138

博文约礼,家庭和睦 1139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141

存倔强,去忿激 1142

须有倔强自立之气 1143

谦虚谨慎,力戒傲惰 1144

为人为学并进 1145

夜不食荤 1146

养生以少怒为本 1147

种花竹,饱山水 1148

谈养生之道,论诗文之法 1150

既求保养,又须勤劳 1152

有病宜在眠食上调养 1153

健身养老之良方 1155

治生、读书、修德、能文 1156

治病总以能进饭食为急务 1157

尽心养性,保全天赋 1157

天旱之忧,尤甚于病 1159

嘱托后事,赤心可鉴 1160

修身四端 1166

修身以达天德 1167

人生三乐 1168

养生之法在洗脚、散步、静坐 1168

养生以视、息、眠、食四字为最紧要 1169

君子慎独,为善务实 1170

夜饭不荤,养生之宜 1172

养生五事 1173

顺应性命的自然,坚守专一的目标 1174

论“气度” 1176

神明如日之升,身体如鼎之镇 1177

修身首在研几 1178

不言人过,谨慎修行 1179

时时仁义,方为君子 1180

用药用材,均应适当 1182

积善成德,贤明自得 1183

修身十二款 1185

读书以养心凝气 1188

身心之间须有一种清气 1189

尚俭 1189

尚智 1191

学习经史,注重教化 1192

为政宜专,不设冗官 1196

注重修养,无好快意 1197

牧民治军,慎用宽赦 1198

修身治国须一秉乎礼 1200

从小教育,注意礼仪 1201

尊儒崇学,重视教育 1202

丈夫守身要倔强(节选) 1203

才多厌闲散 1204

附录:曾国藩大事年表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