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П.В.马卡洛夫著;陈阅增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8
  • ISBN:13010·488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细胞发现的历史 1

细胞学说的创立 4

细胞研究的主要阶段 7

细胞学说的歪曲 9

著者对中译本的序言 11

导言 12

文献 15

原生质的显微镜检术 17

第一篇 生活物质的特性及其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显微技术的原理 17

固定和染色 18

活体研究 20

超显微镜检术 22

偏振光学的研究 24

落射光显微镜检术 26

显微电影 27

电子显微镜 27

化学反应 34

生活物质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34

显微灰检 35

莹光显微镜检术 36

紫外线光谱分析 37

原生质的物理特性的研究 38

比重 38

折射率 39

粘滞性 43

表面张力 51

文献 53

第二章 关于生活物质的化学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的主要材料 55

有机物合成的历史 56

研究原生质化学的困难性 57

生活物质的化学问题 58

原生质的元素组成 59

原生质的化合物的类型 62

定量的资料 62

碳水化合物 63

脂类 65

蛋白质 66

水 73

胶体状态 75

胶体学说 75

胶体溶液的异质性 76

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原因 79

胶体的两种类型 80

团聚作用 82

凝胶的特性 84

文献 85

生活物质的普遍结构的探研 87

关于原生质结构的学说 87

第三章 原生质的结构问题 87

研究原生质特性的结果 89

化学成分 89

比重 90

折射率 91

生活物质的物理状态 91

原生质的粘滞性 93

弹性 96

表面张力 98

原生质是胶体系统 99

原生质的相 99

原生质的亚微粒的特性 101

原生质的胶体特性 101

生活物质的超倍镜检术 102

分散胶体的双折射 106

原生质的偏振光光学分析 109

原生质伸展成丝的能力 112

X-射线结构分析及其在原生质和它的衍生物的研究方面的应用 113

生活物质亚微观结构的学说 122

关于原生质不可溶性的原因 123

关于细胞膜的存在 123

原生质相的划分 125

作为相的原生质 127

文献 128

第二篇 生命的非细胞的及细胞的形态 131

第四章 原生质的非细胞的及细胞的结构 131

生命的前细胞形态 131

病毒和噬菌体 132

“间”质的问题 134

生命的非细胞形态 135

在植物界中的非细胞形态 135

原生动物 136

在后生动物中的非细胞结构 137

细胞作为整个有机体的一部分 138

细胞及其特征 138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139

关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一般概念 142

文献 144

第五章 细胞核 145

核质的化学成分 145

一般的报导 145

核蛋白 146

核酸 148

关于细胞核内脂类的存在 150

细胞核的结构问题 151

细胞核的矿物质成分 151

问题的历史 152

细胞核的物理状态 153

论核丝架的真实性 155

细胞核的超倍镜检术 157

在不同的影响下细胞核结构的改变 159

固定剂对于细胞核物质的影响 162

论细胞核的活体结构的固定 167

论核质的结构 173

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及数目 177

细胞核形态学的一些问题 177

细胞核的类型 180

细胞核的内含物 183

细胞核膜 183

核仁 183

核仁的结构和特性 183

核仁的形成及其作用 185

论无核细胞 186

细菌的结构 186

蓝绿藻的结构 188

文献 189

第六章 细胞的细胞器 190

线粒体 191

线粒体的显示方法 191

线粒体的形态学 191

线粒体的化学成分及物理化学的特性 199

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 200

质体 202

质体的形态学 203

质体的化学成分及亚微观结构 205

关于质体连续性的问题 208

胞内器与液泡系 209

胞内器的结构 210

胞内器的特性 216

植物细胞的液泡系及胞内器的液泡系的观念 219

细胞中心,或中心体 224

中心体的结构和特性 224

中心体的起源及作用 227

文献 228

特殊的细胞器 230

肌原纤维 230

第七章 特殊的细胞器及细胞的支持结构 230

神经原纤维 234

支持丝架 236

细胞外部的骨胳结构 238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238

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 239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 240

细胞膜的显示方法和特性 240

文献 242

吞噬作用 243

物质进入细胞的类型 243

第八章 物质的进入细胞 243

第三篇 细胞的新陈代谢 243

渗透作用 246

细胞的渗透压 247

细胞与介质间物质分配的问题 250

透性研究的方法 250

物质进入细胞的基本规律性 253

物质的化学结构及其进入细胞 253

分子的大小与透性 254

细胞对于不同物质的透性 254

透性对外界环境与细胞状态的依赖性 257

透性的学说 259

拟脂学说 260

筛子学说 261

吸附学说 262

原生质学说 263

文献 271

第九章 细胞内新陈代谢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指标 272

酶 272

酶的特性和分类 272

呼吸酶 274

发酵 276

光合作用 278

酶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 278

细胞内酶的显示法 278

关于细胞内氧化和还原的位置 280

氧化-还原势 280

氧化-还原势的概念 281

氧化-还原势的测量方法 282

细胞的氧化-还原势的数值 284

文献 285

第十章 细胞的电学特性 286

原生质的活跃反应 286

关于PH的概念 286

测定PH的方法 287

细胞质的PH值 290

核质氢指标 292

细胞电荷的符号和大小 293

分散体电荷发生的根源 293

细胞电荷的测量方法 294

细胞表面的电学特性 296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电荷 298

细胞胶体的等电点 299

细胞及其结构的等电点的测量方法 300

细胞结构的等电反应 304

文献 308

第十一章 细胞内新陈代谢的形态学的表现 309

细胞内含物 309

碳水化合物的内含物 309

脂肪和拟脂类 312

蛋白质内含物 313

色素 314

维生素 316

盐类内含物 317

代谢过程中细胞器的作用 318

线粒体与细胞内含物的关系 318

细胞内酶与线粒体的关系 318

胞内器和细胞分泌的机能 320

胞内器和活体染料的颗粒形成 323

线粒体和胞内器在细胞代谢作用中的作用 325

细胞质与细胞核的相互联系 327

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28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代谢的形态学 330

核的酶系统 332

核酸和蛋白质的综合 333

文献 336

第十二章 运动是细胞由代谢作用产生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337

细胞的运动 337

细胞质的流动(胞质环流) 337

变形运动 339

借助于鞭毛和纤毛的运动 342

肌肉的结构和肌肉收缩的学说 346

有关于收缩性的各种分化物的结构 347

肌原纤维的光学特性 349

关于肌肉收缩的机制 352

文献 355

第十三章 细胞的损伤,再生和死亡 357

细胞对于破坏条件作用的反应(类环死) 357

活体染色特征的变化 358

细胞胶体分散性程度的改变 360

关于类坏死的概念 361

细胞损伤的学说 364

类坏死和一些医学上的问题 366

细胞的死亡 369

细胞生活的寿命 370

细胞的衰亡 370

细胞的萎缩和退化 372

关于细胞衰老变化出现的原因 374

文献 374

第四篇 细胞的繁殖 377

第十四章 细胞的直接和间接分裂的一般特征 377

细胞的直接分裂,或无丝分裂 377

无丝分裂的类型 377

无丝分裂的普遍性 379

有丝分裂的一般特征 381

有丝分裂的期 382

有丝分裂及其个别期的持续时期 384

在细胞分裂时它的结构和特性的变化 386

细胞器 386

细胞内的代谢作用 389

粘滞性 390

表面张力、折射率、PH 393

文献 394

第十五章 有丝分裂及其各个期的分析 395

从染色体连续性的立场来看染色体的形成 396

前期 396

染色体的新形成 399

在前期核中所发生的过程的实质 402

中期 404

染色体的特性 404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407

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的问题 409

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 413

染色体的数目 414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状的永恒“定律”的批判 415

非染色质纺锤体的结构和特性 420

纺锤体和赤道板的形成 423

染色体的纵分裂 424

后期 426

磁铁及电力说 426

“漂流”说 427

支撑体说 427

牵引丝说 428

末期 431

在末期染色体的变化和新核的形成 432

核仁的形成 434

细胞体的分裂(原生质分裂) 435

文献 437

第十六章 分裂是细胞发育的阶段 438

细胞分裂开始的原因 438

外力推动说 438

核-质比例的破坏学说 440

细胞分裂--细胞发展的结果 440

细胞分裂的实质 443

在细胞分裂时形成两个不同质的细胞的有利证明 443

染色体的结构和基因线学说 446

染色体的连续性,或者不灭性 446

魏斯曼-摩尔根学派的有丝分裂本质观念的破产 446

拥护染色体连续性的其他论证的毫无根据 448

染色体的纵分裂和它们在末期中的变化 451

细胞的直接和间接分裂的更替 451

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452

文献 454

第五篇 生殖细胞及受精作用 455

第十七章 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发育 455

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 455

种质不灭学说及其批判 455

生殖细胞是整个有机体发育的结果 456

生殖细胞的发育 458

雄性配子的发育 459

雌性配子的发育 461

植物的大孢子发生和小孢子发生 467

成熟分裂时细胞核的变化。减数分裂 469

在准备进行成熟分裂时细胞核结构的变化 470

批判摩尔根学派的减数分裂的解释 472

终变期和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问题 474

关于精子细胞核的结构 478

文献 479

第十八章 受精作用 481

受精作用的本质 481

受精作用是新陈代谢 481

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482

受精作用的生物学与形态学 483

相互同化细胞的体积 483

精子入卵 484

雄性生殖细胞的数量对于受精作用的影响 485

雄性生殖细胞进入卵的数量 486

受精作用的形态学 488

受精作用的选择性 488

受精时配子相互同化的形态学的表现 490

原核的形态 493

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 495

受精作用中物理化学的变化和新陈代谢的变化 496

粘滞性 497

其他物理化学的标志 498

氧气消耗的变化 498

PH的变化 498

人工单性生殖 499

性别间数量的比例 500

性别的决定问题 500

性别决定的染色体学说 501

与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相矛盾的事实 502

性别间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的差异 505

性别决定于生活条件和亲本的情况 505

文献 508

结束语 509

细胞历史的发展 509

细胞学的当前任务 511

文献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