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艾思奇在昆明、南京、日本、上海时期的哲学思想研究 1
第一章 早期革命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4
一 艾思奇生长的时代和革命家庭的影响 4
二 中学时代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到初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10
三 日本留学时期的革命活动和世界观的转变 16
四 上海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1
五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及其特点 36
一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 38
第二章 上海时期的哲学研究和宣传活动 38
二 对黑格尔、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研究 56
三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研究 63
四 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 75
第三章 上海时期三部哲学著作的主要贡献 81
一 《大众哲学》等三部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 81
二 《大众哲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84
三 《思想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111
四 《哲学与生活》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123
一 对叶青哲学思想的批判 133
第四章 上海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 133
二 对反进化论哲学思想的批判 147
三 对中庸哲学思想的批判 152
第二编 艾思奇在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哲学思想研究 159
第五章 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学术交往 163
一 延安时期的工作 163
二 与毛泽东的结识和哲学交往 170
三 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活动的影响和评价 181
四 从毛泽东那里受到的启示和教育 187
一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中的贡献 196
第六章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贡献 196
二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阐释 202
三 艾思奇与《实践论》、《矛盾论》 212
第七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 220
一 对中国革命任务的哲学思考 22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理论论述 228
三 对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探索 237
第八章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 250
一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深入研究 250
二 对近现代中国文化问题的重点阐发 262
三 整顿学风与反对主观主义 272
一 捍卫辩证法唯物论 282
第九章 延安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 282
二 对几种反动哲学思想的批判 292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哲学研究及其成果 307
一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论阐释 307
二 批判经验主义 316
三 对社会发展史的宣传和研究 326
第三编 艾思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哲学思想研究 339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宣传和普及 343
第十一章 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教学活动 343
二 建国后对宣传毛泽东三篇哲学著作的贡献 353
第十二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 366
一 关于人民政权的重要职能的认识 366
二 批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观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和重视调查研究 370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规律的研究 379
四 对生产发展规律性的有益探索 383
五 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 392
一 《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的理论贡献 398
第十三章 建国后三部哲学著作的理论贡献 398
二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的理论贡献 406
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 416
四 三部著作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425
第十四章 关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431
一 对学习哲学方法的阐述 431
二 对工农群众学哲学经验的总结 444
三 对哲学研究方法的阐述 448
四 与青年理论工作者谈哲学理论工作 457
第十五章 建国后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462
一 对胡适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 463
二 对梁漱溟哲学思想的批判 481
第十六章 三次哲学争论中的主要观点 488
一 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争论 488
二 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 493
三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 501
结束语 508
艾思奇主要著作书目 518
主要参考文献 519
后记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