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上篇 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 15
第一编 文学的外围:周边文化中的边缘书写 38
第一章 离岛写作与归岸之响 38
第一节 概述 38
第二节 离台内渡写作 41
第三节 台湾作家在日本等外国的写作 51
第四节 岛外文化人的台湾题材写作及对台交流 55
第一编 小结:映摄中华文化意涵的台湾现代文学外围书写 61
第二编 文学的内部:语言暴政下的痛苦言说 64
第二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文言创作 64
第一节 概述 64
第二节 赖和与陈虚谷、杨守愚等人的文言创作 94
第三节 吴浊流与叶荣钟等人的文言创作 113
第四节 连横等人的文言创作 122
第五节 石中英、黄金川等女性文言诗人 135
第三章 日据时段的国语(白话)文学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第二节 赖和、杨守愚、周定山等人的国语(白话)文学创作 172
第三节 张我军与杨云萍等人的国语(白话)文学创作 209
第四节 吴漫沙等人的通俗国语(白话)文学创作 223
第四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日语文学 229
第一节 概述 229
第二节 杨逵、吕赫若、龙瑛宗、张文环、翁闹等人的日语作品 257
第三节 杨炽昌、张彦勋、郭水潭、王白渊、陈奇云等日语诗人 282
第四节 吴浊流、叶荣钟、杨云萍等人的日语创作 295
第五节 女性作家及其日语通俗文学创作 304
第五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方言文学 312
第一节 概述 312
第二节 闽南语流行歌、报告文学等通俗文学创作 333
第三节 台湾民间方言戏曲文学 352
第六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翻译文学 360
第一节 概述 360
第二节 张我军的日文中译 367
第三节 黄宗葵、刘顽椿、吴守礼等的中文日译 371
上篇第二编 小结:语言转换、文化隐喻与韧性抗争 373
下篇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 20
第一编 文学的外围:光复之喜与恶政之怨 385
第七章 彼岸之念与此岸之思 385
第一节 概述 385
第二节 在大陆的台湾文化人和在台湾的大陆文化人 387
第三节 范泉、《文艺春秋》与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之关联 387
下篇第一编 小结:光复初期庶民写作和官方意识形态:融合—分流—交织 403
第二编 文学的内部:回归的欢喜与转换的阵痛 406
第八章 光复初期台湾文言文学 406
第一节 概述 406
第二节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言诗歌 409
第三节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言散文 414
第九章 光复初期国语(白话)文学 417
第一节 概述:光复初期国语(白话)文学的复苏 417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国语运动 430
第三节 光复初期的国语(白话)小说家 432
第十章 光复初期台湾日语文学 446
第一节 概述 446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日语小说创作 449
第三节 光复初期的日语诗歌创作 457
第十一章 光复初期台湾方言文学 464
第一节 概述 464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闽南语流行歌 467
第十二章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翻译文学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第二节 许寿裳、黎烈文等的翻译文学活动 482
下篇第二编 小结:语言转换的艺术与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 489
结论 台湾现代文学:语言转换中的中华文化脉搏 493
参考文献 513
后记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