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符号表 1
国际单位制换算表 1
第一篇 岩石与地质作用 1
第一章 岩石的类型及特征 1
第一节 造岩矿物 1
一、造岩矿物及其物理性质 1
二、主要造岩矿物及其肉眼鉴定 2
第二节 岩石的类型及特征 4
一、岩浆岩 4
二、沉积岩 7
三、变质岩 10
第三节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2
一、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 12
二、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 13
第二章 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 18
第一节 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地质年代的划分 18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 18
二、地质年代的划分 19
第三节 褶皱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21
一、褶皱及其主要类型 21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 21
二、褶皱与工程的关系 23
第四节 断裂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24
一、裂隙(节理) 24
二、劈理 27
三、断层 28
第五节 不整合 30
第六节 结构面类型及特征 31
一、结构面和结构面的类型 31
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32
一、岩体结构类型 33
第七节 岩体结构类型和岩体质量分级 33
二、岩体质量分级 35
第三章 第四纪沉积层的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37
第一节 风化作用及残积层 38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38
二、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防止风化的措施 39
三、岩石风化的产物——残积层 41
第二节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 41
一、地表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积层 41
二、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冲积层 44
二、海洋的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 48
第三节 海洋的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 48
一、海洋区域的划分 48
三、海岸稳定性的评价 50
第四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层 50
一、湖泊的地质作用及湖相沉积层 50
二、沼泽及沼泽沉积层 51
第五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冰碛层 52
一、冰川的地质作用 52
二、冰碛层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52
一、风的地质作用及风积层 53
第六节 风的地质作用及风积层 53
二、风砂的危害及其防治 54
第四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55
第一节 地下水的形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55
第二节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55
一、上层滞水 56
二、潜水 56
三、承压水 58
四、裂隙水 59
五、岩溶水 59
第三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60
第四节 岩土渗透系数的确定 61
第五节 地下水的涌水量计算 64
第六节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66
一、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66
二、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 67
三、地下水的腐蚀性(附地表水与土的腐蚀性) 67
四、地下水的几种不良地质作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71
第七节 地下水监测 74
第二节 土的结构与构造 76
一、土的结构 76
第五章 土的类型及其特征 76
第一节 概述 76
第二篇 土力学 76
二、土的构造 79
三、土的结构性与灵敏度 79
第三节 土的组成 80
一、土的固体颗粒 80
二、土中水 84
三、土中气体 86
第四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86
一、岩石 89
第五节 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89
二、碎石土 90
三、砂类土 91
四、粘性土 92
五、粉土 93
六、人工填工 93
七、湿陷性土 93
第六节 岩石、碎石土和砂土的工程特性 93
一、岩石的工程特性 93
三、砂土的工程特性 94
二、碎石土的工程特性 94
第七节 粘性土的特性 95
一、胶体的某些特性 95
二、粘性土的塑性 97
三、土的粘性与粘聚力 99
四、粘性土的触变性 99
五、土的冻胀 100
六、土的膨胀、收缩和崩解 101
七、土的最优含水量 101
第二节 土的自重应力计算 103
第一节 概述 103
第六章 地基中应力的计算 103
第三节 接触压力的分布与计算 104
一、接触压力实际分布的类型 104
二、接触压力的简化计算法 105
三、中心荷载时圆形刚性基础下的接触压力 107
四、基础埋深对基础底面处附加压力的影响 108
第四节 应力分布的空间课题 108
一、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 108
二、矩形面积上作用均布荷载时地基中的应力 111
三、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的应力 119
四、圆形面积上作用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的应力 120
五、竖向集中力作用于半无限体内部时地基中的应力 123
第五节 应力分布的平面课题 125
一、竖向线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 125
二、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 125
三、三角形分布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 127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 130
第六节 非均质与各向异性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132
一、双层地基 132
二、变形模量随深度增大的地基 134
第七节 地基中应力实测结果及其分析 135
三、各向异性地基 135
第七章 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 138
第一节 土的压缩性 138
一、压缩试验 139
二、载荷试验 146
第二节 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151
一、瞬时沉降量的计算 152
二、固结沉降量的计算 158
三、砂性土地基的沉降计算 180
四、次固结沉降量的计算 182
第三节 基础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固结理论) 183
一、饱和土的渗透固结——外荷作用下饱和土骨架和孔隙水的分担作用 184
二、单向渗透固结的微分方程式及其解答 185
三、固结度 188
四、成层地基上建筑物基础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 193
五、基础沉降与时间关系的经验估算法 194
六、讨论 196
第四节 沉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196
第五节 沉降观测要点 198
第八章 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稳定 200
第一节 概述 200
一、抗剪强度的库伦定律 201
第二节 土的抗剪强度 201
第三节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202
二、抗剪强度的构成 202
第四节 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 204
一、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 205
二、直接剪切试验 207
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08
四、三轴剪切试验 209
五、十字板剪切试验 211
六、剪胀、剪缩与残余强度 213
七、长期抗剪强度 214
一、地基的临塑荷载 215
第五节 地基的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 215
二、地基的临界荷载P1/4和P1/3 216
第六节 地基的极限荷载 217
一、太沙基(K.Terzaghi)公式 220
二、梅耶霍夫(G.G.Meyerhoff)公式 222
三、汉森(Hansen.J.B)公式 227
四、魏西克(V.S.Vesic)公式 231
五、各承载力理论公式的比较 233
第七节 深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235
一、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238
第一节 简单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238
第九章 土坡稳定和土压力 238
二、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条分法 239
三、讨论 245
第二节 土压力 246
一、库伦土压力理论 248
二、朗肯土压力理论 260
三、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270
四、讨论 271
五、板桩墙所受土压力的计算 275
六、支撑所受土压力的计算 276
第三节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 277
一、挡土墙的墙型、断面尺寸和构造 278
二、挡土墙的计算 280
三、挡土墙的施工要点 285
第四节 两种新型的挡土墙 285
一、锚定板挡土墙 285
二、加筋土挡土墙 287
一、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291
第一节 岩土工程(学)的定义 291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 291
第三篇 基础工程 291
第十章 岩土工程勘察 291
二、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294
第三节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 295
一、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295
二、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 297
三、初步勘察(初勘) 297
四、详细勘察(详勘) 299
五、施工勘察 301
第四节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301
一、勘探 302
第五节 勘探和取样 302
二、取样 306
第六节 原位测试 309
一、静力触探 311
二、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标贯)试验 318
三、扁铲侧胀(扁胀)试验 326
第七节 室内试验 330
第八节 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 331
一、箱形基础和筏板基础的勘察 332
二、桩基础勘察 333
一、图件的编制 335
第九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35
二、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339
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342
四、勘察报告书的编写 344
第十一章 浅基础设计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一、地基基础方案的概念 346
二、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 346
第二节 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 347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47
三、设计步骤 347
二、两种极限状态与设计规定 348
三、地基基础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 349
四、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350
第三节 基础的选型与材料选用 351
一、基础材料 351
二、基础的构造类型 352
第四节 基础埋置深度 355
一、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 355
二、季节性冻土上的基础埋置深度 356
第五节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360
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61
二、按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362
三、按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363
四、用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364
五、按工程实践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364
六、关于地基承载力问题的讨论 364
第六节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 376
一、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计算 376
二、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计算 378
三、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 379
一、地基变形特征及其允许值 381
第七节 地基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381
二、按允许沉降调整基础底面尺寸的概念 385
三、滑动和倾覆稳定性的验算 386
第八节 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386
一、建筑措施 387
二、结构措施 390
三、施工措施 393
第十二章 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 394
第一节 概述 394
第二节 地基上梁和板的分析 394
一、地基模型 394
二、弹性地基上结构物分析的一般原理 396
三、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 397
第三节 无筋扩展式基础 403
一、概述 403
二、灰土基础 404
三、毛石基础 405
四、砖基础 405
五、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 405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扩展式基础 406
一、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406
二、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计算 411
三、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416
第五节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419
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 419
二、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简化计算法 420
第六节 十字交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422
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节点力的分配 423
二、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节点力分配的调整 425
第七节 筏形基础 425
一、筏形基础的构造 427
二、筏形基础的地基计算 428
三、筏形基础内力的简化计算 429
四、筏形基础抗冲切和抗剪验算 434
五、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 438
第八节 箱形基础 438
一、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 439
二、箱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440
三、箱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与变形验算 441
四、箱形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443
五、箱形基础的内力分析 445
六、箱形基础强度计算 449
七、箱形基础的施工要求 452
第一节 概述 453
第十三章 桩基础 453
第二节 桩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454
一、桩的分类 454
二、桩的适用条件 456
第三节 单桩工作原理 456
一、桩土间的静力平衡 456
二、桩土间的荷载传递及桩侧阻力的分布 457
三、桩尖下土的极限平衡 458
四、单桩的破坏模式 459
第四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 459
一、按静载荷试验确定 460
二、经验公式 463
三、按静力触探法确定 466
四、根据桩身结构强度确定 467
第五节 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若干问题 468
一、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桩的极限荷载的方法 468
二、利用Q-s曲线划分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 470
三、桩的负摩擦力 470
四、打桩对地基土强度的影响 472
五、单桩抗拔承载力 473
第六节 单桩水平承载力 474
二、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 475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变位 475
三、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 476
四、单桩在水平力作用下的理论计算 478
第七节 群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及沉降验算 485
一、群桩工作原理 485
二、桩基中各桩受力的计算 487
三、群桩按实体深基础法的计算 488
四、桩基沉降验算 489
五、桩与承台下土的共同工作 492
一、承台的设计与计算 498
第八节 承台和桩的设计与计算 498
二、桩的设计与计算 505
第九节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508
一、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508
二、桩和桩基的构造要求 509
三、桩基础的设计步骤 510
四、桩基础设计例题 511
第十节 沉桩方法及打桩设备 518
一、锤击法 518
二、锤击沉桩的施工技术问题 519
五、压桩法 521
六、预钻孔沉桩法 521
三、振动法 521
四、射水法 521
第十一节 灌注桩 522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简介 522
二、沉管灌注桩施工简介 525
三、灌注桩的基本尺寸及布置 526
四、灌注桩的构造 527
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527
二、检测方法和内容 528
一、概述 528
第十二节 桩基工程的检测 528
六、灌注桩基础设计 528
三、桩的动力测试 531
四、高应变动测法 532
五、静动试桩法 539
六、动力打桩公式法 541
七、低应变动测法 542
第十四章 沉井及墩基础 549
第一节 概述 549
一、沉井的类型 550
第二节 沉井的类型及基本构造 550
二、沉井的基本构造 551
第三节 沉井的施工 552
一、沉前准备 552
二、取土下沉 553
三、接筑沉井 553
四、沉井封底 553
五、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553
第四节 沉井的设计与计算 554
一、沉井尺寸的确定 554
二、沉井作为天然地基上基础的计算 555
五、刃脚计算 556
三、沉井自重的验算 556
四、第一节井壁在自重作用下应力验算 556
六、沉井井壁计算 560
七、沉井封底混凝土的计算 562
八、沉井抗浮验算 562
第五节 对沉井设计理论的讨论 562
第六节 墩的类型与特点 563
一、墩的类型 563
第七节 墩的承载力与变形 565
一、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565
二、墩的特点 565
二、墩的沉降估算 567
三、墩的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 567
第八节 墩基础设计要点 569
一、设计依据与原则 569
二、墩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 570
三、设计中的若干重要因素 570
第九节 墩基础施工要点 571
一、墩基础的施工程序 571
二、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572
一、质量检测的阶段与内容 573
第十节 墩基工程质量检测 573
二、检测方法简介 574
第十五章 地基处理 575
第一节 概述 575
一、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 575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577
二、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579
第二节 复合地基 580
一、复合地基的构成形式 580
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581
三、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583
四、复合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585
第三节 换填垫层法 585
一、垫层设计 585
二、垫层施工 586
三、质量检验 588
第四节 预压法 588
一、砂井堆载预压法 589
二、真空预压法 596
一、概述 599
二、强夯法加固机理 599
第五节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599
三、强夯法施工参数、施工程序 600
四、强夯置换法 601
五、质量检验 603
第六节 振冲法 603
一、概述 603
二、设计与计算 604
一、概述 606
二、设计与计算 606
第七节 砂石桩法 606
三、质量检验 606
三、施工 608
四、质量检验 608
第八节 水泥土搅拌法 608
一、概述 608
二、设计与计算 609
三、施工 610
四、质量检验 610
第九节 高压喷射注浆法 611
一、概述 611
二、设计与计算 611
三、施工 612
第十节 夯实水泥土桩法 613
一、概述 613
二、设计与计算 613
四、质量检验 613
三、施工 614
四、质量检验 614
第十一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615
一、概述 615
二、设计与计算 615
三、施工 616
一、概述 618
四、质量检验 618
第十二节 石灰桩法 618
二、设计与计算 619
三、施工 620
四、质量检验 621
第十三节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 621
一、概述 621
二、设计与计算 622
三、施工 623
一、概述 624
四、质量检验 624
第十四节 柱锤冲扩法 624
二、设计与计算 625
三、施工 626
四、质量检验 626
第十五节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627
一、概述 627
二、设计与计算 627
三、施工 629
一、概述 631
第十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 631
四、质量检验 631
二、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 632
三、施工要点 632
第十六章 动力机器基础 634
第一节 实体式机器基础振动原理 635
一、质阻弹理论 635
二、弹性半空间理论简介 644
第二节 振动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和地基刚度及阻尼 647
一、振动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647
二、天然地基刚度及阻尼 647
三、桩基刚度及阻尼 650
一、曲柄连杆机器基础的设计原则及一般构造 654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器基础的计算 654
二、基础的振动计算 655
第四节 锻锤基础的设计和振动计算 666
一、锻锤基础的设计和构造 666
二、锻锤基础的计算 668
第五节 防止动力机械基础振动影响的措施 674
一、振动波在土中的传播 674
二、动力机器基础对建筑物的影响 675
一、基坑(槽)的开挖 677
第十七章 基坑的开挖与排水 677
第一节 基坑(槽)开挖 677
二、坑壁的支撑 679
三、基坑稳定性验算 681
四、验槽和基底土的处理 685
五、基础的砌筑和回填 686
六、基坑开挖监测 686
第二节 土层锚杆 687
一、土层锚杆设计 688
二、土层锚杆的施工 691
第三节 土钉墙 692
一、土钉墙的设计 693
二、土钉墙的施工 696
第四节 地下连续墙 698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 699
二、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要点 703
第五节 基坑降水 704
一、明沟排水 704
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706
一、地震波 714
第一节 地震概述 714
第十八章 地震区的地基与基础 714
第四篇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问题及特殊土地基 714
二、地震强度 715
三、我国的地震区分布 715
第二节 场地的地震效应与地基震害 716
一、场地的地震效应 716
二、场地选择和场地类别划分 717
三、发震断层与不良地形的影响评估 719
四、地基基础震害 721
五、建筑物按重要性分类 721
二、土的主要动力指标 722
一、应力-应变的非线性 722
第三节 土的动力性质与液化 722
第四节 液化地基 726
一、概述 726
二、液化危害类型和特点 727
三、液化判别 729
四、液化危害性分析 731
五、液化地基上的抗震措施 734
第五节 软土地基与不均匀地基 735
一、软土震陷 735
第六节 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 736
二、不均匀地基 736
第七节 桩基础的抗震验算 738
一、桩基的震害 738
二、桩基的抗震验算 741
三、桩基的构造要求 743
第八节 地震反应分析和小区划分概念 744
一、地震反应分析的概念 744
二、地震小区划的概念 745
第十九章 边坡运动及其防治 747
第一节 边坡的应力分布特征 747
一、边坡变形 748
第二节 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748
二、边坡破坏 749
第三节 滑坡 750
一、滑坡的形态特征 750
二、滑坡的发育阶段 751
三、滑坡的分类 751
四、产生滑坡的条件 752
五、滑坡稳定性计算 753
六、滑坡推力计算实例 758
七、滑坡的预防 760
八、滑坡的整治 761
九、滑坡的勘察与监测 765
第四节 崩塌 766
一、崩塌的产生条件和发育因素 767
二、崩塌的工程分类 767
三、崩塌的防治 768
四、崩塌的勘察与监测 769
第五节 泥石流 769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布 769
二、泥石流的分类 770
三、泥石流的防治 771
四、泥石流的勘察与监测 772
第一节 岩溶 773
一、岩溶的形成及特征 773
第二十章 岩溶与土洞 773
二、岩溶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 775
三、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777
四、岩溶地基的处理 779
五、岩溶的勘察报告 780
第二节 土洞 780
一、土洞的形成 780
三、土洞和地表塌陷的处理 782
二、查明土洞的方法 782
四、土洞的勘察报告 783
第二十一章 红粘土地基与花岗岩残积土地基 784
第一节 红粘土地基 784
一、红粘土的形成条件 784
二、红粘土的特征 784
三、红粘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 787
四、红粘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787
第二节 花岗岩残积土地基 788
一、花岗岩残积土的特征 788
二、花岗岩残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 790
三、花岗岩残积土场地的岩土工程评价 791
第二十二章 山区地基 792
第一节 概述 792
一、山区地基的特点 792
二、山区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792
第二节 山区不均匀岩土地基 793
一、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 793
二、石芽密布并有局部出露的地基 794
三、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795
四、山区不均匀岩土地基的处理 795
一、岩石地基的承载力与压缩性 797
第三节 岩石地基 797
二、岩石地基的利用 798
三、岩石锚杆基础 798
第四节 采空区地表塌陷 800
一、采空区的工程地质勘察 800
二、地表移动与地面破坏的关系 800
三、采空区地面建筑的保护与加固措施 801
第二十三章 填土地基 803
第一节 素填土地基 803
一、压实填土地基 804
二、未压实填土地基 806
第二节 杂填土地基 807
一、杂填土地基的利用 808
二、杂填土地基的处理 809
第三节 冲填土地基 811
第二十四章 软土地基 814
第一节 软土的形成 814
二、透水性低 815
三、高压缩性 815
一、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 815
第二节 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815
四、抗剪强度低 816
五、触变法 816
六、流变法 817
第三节 软土地基的计算 818
一、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818
二、软土地基的变形计算 819
第四节 软土地基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 820
第二十五章 湿陷性黄土地基 823
第一节 黄土的湿陷特征以及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性质 823
一、黄土湿陷的原因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824
二、湿陷变形的特征指标 825
三、自重湿陷变形和外荷湿陷变形的特征 828
四、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 830
五、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835
第二节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 842
第三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和施工 843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措施的选择 843
二、地基处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 844
三、湿陷性黄土的地基计算 851
四、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要点 852
五、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下水上升问题 853
六、湿陷性黄土地区墓坑的探查和处理 854
第四节 黄土地基湿陷事故的处理 856
第二十六章 膨胀土地基 860
第一节 膨胀土的特性 860
一、野外特征 860
二、矿物成分 861
三、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861
四、主要工程特性指标 861
五、影响胀缩变形的因素 864
第二节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 865
二、建筑物变形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866
一、建筑物的变形 866
第三节 膨胀土地基的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867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867
二、膨胀土地基的评价 867
第四节 膨胀土地基的设计 869
一、设计原则 869
二、膨胀土的承载力 870
三、膨胀土地基按变形设计 870
第五节 膨胀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措施 873
一、设计措施 873
四、坡地场地的设计要点 873
二、施工及维护管理要点 876
三、事故处理 877
第二十七章 多年冻土地基 878
第一节 概述 878
第二节 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879
一、土的起始冻结温度和冻土的未冻水含量 879
二、冻土的构造和融陷性 879
三、多年冻土的主要物理指标 880
四、多年冻土的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 881
五、冻土的变形性质 882
一、按保持冻结状态设计 883
第三节 多年冻土地基的基础设计 883
二、按逐渐融化状态和预融化状态设计 887
第四节 多年冻土勘察要点 890
第二十八章 盐渍土地基 892
第一节 概述 892
第二节 基本工程性质 892
一、盐渍土的定名 892
二、盐渍土的三相物质组成 892
三、物理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893
五、渗透性 895
六、抗剪强度 895
四、粒径组成 895
第三节 盐渍土的溶陷性、盐胀性和腐蚀性 896
一、盐渍土的溶陷性 896
二、盐渍土的盐胀性 896
三、盐渍土的腐蚀性 897
第四节 盐渍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898
一、盐渍土地基的承载力 898
二、盐渍土地基的溶陷变形 898
三、地基设计 899
四、施工要求 900
参考文献 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