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中国农村生活的当代图景 2
二、多学科的区域研究及其理论研究和方法论 14
研究的缺乏 14
三、区域发展研究对社会学的呼唤 20
四、本书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主要结构 24
第一章 区域发展模式研究:基本概念界定 29
一、区域概念的界定 29
二、“发展”的历程:从“增长”到“发展” 37
三、发展研究 40
四、西方的区域发展研究 41
五、为什么要注重区域发展问题 45
六、“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 47
七、区域发展模式的不同类型 54
第二章 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历程 57
一、改革以来日益严重的区域发展差距及其成因 58
二、社会结构分化:区域发展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宏观背景 61
三、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 64
四、80年代以来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77
第三章 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批评与补正 93
一、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 93
二、比较方法:一些批评性评价 101
三、文献研究法 113
四、寻求完整的因果解释:必要的但不充分的条件——以温州模式研究为例 115
五、从社区类型到区域发展模式:费孝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
第四章 构建区域发展模式发生、运行的理论框架 127
一、用于解释区域发展模式成因的理论假设 128
二、影响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134
三、理论框架的案例应用:苏南模式 154
第五章 区域发展模式的几种理想类型 158
一、模式何其多? 158
二、认识社会现实的概念化工具: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 161
三、区域发展模式的几种理想类型 165
四、动态变化中的区域发展模式 188
第六章 对现有区域发展理论的再讨论 191
一、扩散理论与“苏南模式” 194
二、创新理论与“温州模式” 204
三、依附理论与“珠江模式” 222
四、从非正式社会关系到正式社会关系:关于区域发展中利用传统资源的讨论 236
第七章 模式的应用: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 245
一、苏南模式的借鉴意义 247
二、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和“松江模式”:亦步亦趋? 250
三、可否把“温州模式”奉为榜样? 253
四、西部边远地区怎么办?一个开放性的探讨 259
结语和有待讨论的问题 274
附录 282
A南海模式 283
B清河模式研究批判:内部的逻辑一致性问题 289
C界首:第二个温州? 290
D礼泉模式研究:在形成研究报告之前,研究者应该准备些什么? 295
E南街模式研究:热点、争论和质疑 297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