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思维方式的界定 2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7
三、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 11
四、中西文化比较法 17
五、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维方式观念 26
六、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与内容 28
上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模式 39
第二章 系统整体观 39
一、整体性思维的根本倾向 39
二、系统整体观的基本特征 46
三、系统整体观念模式的类型 57
四、系统整体观的历史演变 65
五、对中国传统整体观的思考 68
一、崇尚变易的致思倾向 73
第三章 系统过程观 73
二、生化日新模式 78
三、循环反复模式 84
四、阴阳调节模式 90
五、系统过程观及其影响 96
第四章 系统和谐观 100
一、追求和谐的致思倾向 100
二、有机性和谐与机械性和谐 104
三、整体性和谐的思维特征 113
四、中庸求和思维模式 124
五、评价与影响 130
中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法模式 136
第五章 直觉思维 136
一、中西哲学与直觉思维 137
二、以直觉为归的致思倾向 140
三、直觉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149
四、直觉的途径 158
五、对直觉思维的评价 166
第六章 意象思维 170
一、意象思维的含义 170
二、意象思维倾向及其一般特点 175
三、意象思维的象征功能 184
四、意象思维元素的多相意蕴 193
五、意象思维的类比方法 202
第七章 经学思维 210
一、传统与经学思维方式 210
二、以圣道为崇拜对象的权威意识 215
三、以经为宗的经学模式 225
四、经学思维方式的整合功能 232
五、应有的评价与态度 237
下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思维模式 243
第八章 内向型思维与人本价值取向 243
一、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243
二、内向型思维 250
三、心性主体思维模式 257
四、以天证人的思维模式 267
第九章 实践理性与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275
一、实践理性型思维 275
二、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281
三、“仁——礼”价值结构模式 287
四、“义——利”价值结构模式 295
五、“死而不朽”价值模式 304
六、目的与工具 308
第十章 精神超越与价值理想 314
一、内倾型的精神超越 314
二、理想人格的建构途径:为学与为道 321
三、理想人格的境界:天人合一 330
四、理想人格的结构:内圣与外王的合一 339
五、儒道互补与儒主道从 346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