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班 3
第一讲 初级排球教练员 3
一、初级排球教练员的职责 3
二、排球教练员的条件 3
(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牢固的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4
(二)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4
(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
(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交流能力 4
(五)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7
第二讲 排球运动发展简史 9
一、从普通的娱乐活动到奥运会竞技项目 9
(一)排球运动初创时期的娱乐思想 9
(二)竞技思想的形成和竞技排球的兴起 10
(三)“攻防链”的认识与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变 10
(四)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 11
二、从室内六人排球到形式多样化的排球 11
(一)妈妈排球 11
(二)小排球 12
(三)墙排球 12
(四)坐式排球 12
(五)软式排球 12
(六)气排球 13
(七)公园排球 13
(八)沙滩排球 13
三、从一般的体育活动到专门的运动科学 14
(一)排球学科的建立——教学训练方法的发展 14
(二)起步晚而发展快的排球科研活动 15
第三讲 排球运动员的初级选材 17
一、概述 17
(一)初级选材的科学性 17
(二)经验的作用 18
二、阶段划分 18
(一)初选阶段 18
(二)复选阶段 18
(三)精选阶段 18
三、身高预测 19
(一)骨龄预测身高 19
(二)脚长预测身高 21
(三)手长预测身高 21
(四)父母身高预测未来身高 21
(五)瓦尔克尔预测法 22
(六)利用青少年逐年身高百分比预测身高 24
四、形态指标与测试方法 24
(一)身高 25
(二)指距-身高 25
(三)下肢长A/身高×100 26
(四)跟腱长/小腿长A×100 26
(五)骨盆宽/髋宽×100(髂宽/髋宽×100) 27
(六)去脂体重及其测试方法 27
(七)评价与分析 29
(八)初级选材应注意的问题 30
第四讲 排球基本功 33
一、排球基本功的概念 33
二、排球基本功的分类与内容 34
(一)基本功分类 34
(二)基本功内容 34
三、排球基本功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38
四、排球基本功与战术意识的内在联系 38
五、排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 39
(一)传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 39
(二)垫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 40
(三)发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 41
(四)扣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 41
(五)拦网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 42
第五讲 排球技术与教学 44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44
二、排球技术教学目标与要求 44
(一)务必正确 45
(二)力求全面 45
(三)追求先进 45
(四)精确熟练 45
(五)形成特点 46
三、排球技术的特点 46
(一)完成动作的技巧性 46
(二)技术运用的攻防两重性 46
(三)各项技术均有得失分的可能性 46
(四)击球部位的全身性 46
(五)技术与战术的关联性 47
四、技术动作规格 47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47
(二)发球 49
(二)传球 50
(四)垫球 51
(五)扣球 55
(六)拦网 57
五、教学顺序与步骤 58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58
(二)发球 59
(三)传球 60
(四)垫球 60
(五)扣球 61
(六)拦网 61
六、练习方法示例 62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62
(二)发球 63
(三)传球 64
(四)垫球 65
(五)扣球 66
(六)拦网 67
七、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68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68
(二)发球 69
(三)传球 69
(四)垫球 70
(五)扣球 70
(六)拦网 71
第六讲 排球战术与教学 73
一、战术的概念 73
二、战术的特点 73
(一)完成战术时间短促 73
(二)运用战术空间局限 74
(三)组织战术先防后攻 74
(四)组合战术分工明确 74
(五)形成战术协同配合 74
(六)战术成败每球得分 75
三、阵容配备与位置交换 75
(一)阵容配备 75
(二)位置交换 77
四、二传队员、主攻队员和副攻队员的挑选 78
(一)二传队员 78
(二)主攻队员 78
(三)副攻队员 78
五、进攻基本阵形 78
(一)“中一二”进攻阵形 79
(二)“边一二”进攻阵形 79
(三)“插上”进攻阵形 79
六、集体防守战术 80
(一)接发球及其基本阵形 80
(二)接扣球防守及其基本阵形 80
(三)接拦回球及其基本防守阵形 82
(四)接传、垫球防守及其基本阵形 82
七、教学顺序与步骤 83
(一)进攻战术 83
(二)防守战术 83
第七讲 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85
一、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 85
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86
(一)速度素质 86
(二)力量素质 86
(三)耐力素质 86
(四)灵敏与协调素质 86
(五)柔韧素质 86
(六)弹跳力 86
三、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示例 87
(一)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示例 87
(二)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示例 88
(三)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示例 89
(四)灵敏与协调素质训练方法示例 90
(五)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示例 91
(六)弹跳训练方法示例 92
四、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93
第八讲 如何上好一堂排球教学训练课 95
一、教学训练课的类型与结构 95
(一)课的类型 95
(二)课的结构 96
二、确定适宜的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 98
三、课前准备工作 98
(一)排球课教案 98
(二)教案示例 101
四、训练课计划的执行 102
(一)准备活动 102
(二)基本部分 103
(三)结束部分 104
五、课后总结 104
六、游戏示例 104
第九讲 运动医学常识 112
一、常见运动损伤及其现场紧急处理 112
(一)出血 112
(二)挫伤和扭伤 112
(三)脱位 113
(四)骨折 113
二、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113
(一)急功近利,忽视健康 113
(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114
(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充分 114
(四)身体局部负担过重 114
(五)身体训练水平低,技术不正确 114
(六)场地、器材、服装的原因 114
三、训练安全保证 115
四、训练后体力的恢复 115
五、水的补充 115
六、自己配制运动功能饮料 116
(一)配方 116
(二)饮用方法 116
七、其他 116
第十讲 排球场地的画法与检查 118
一、室外简易场地的修建 118
(一)选址 118
(二)修建 118
(三)保养 119
二、场地的画法 119
三、场地的检查方法 120
第十一讲 排球主要规则与裁判法 121
一、球队的组成 121
二、球队的位置 121
三、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 121
四、发球犯规和判罚 122
(一)发球击球时的犯规 122
(二)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122
五、位置错误 123
六、击球的犯规 123
(一)四次击球 123
(二)持球 124
(三)连击 124
(四)借助击球 124
七、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 125
(一)过网击球 125
(二)过中线 125
(三)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并妨碍对方比赛 125
(四)触网 125
(五)进入对方无障碍区的球 126
八、拦网犯规 126
(一)过网拦网 126
(二)后排队员拦网 126
(三)拦发球 127
(四)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场区拦网 127
九、进攻性击球犯规 127
十、不符合规定的请求间断 127
(一)超过规定次数请求普通暂停 127
(二)超过规定次数请求换人 128
(三)同一队未经比赛过程再次请求替换 128
(四)无权“请求”的成员提出请求 128
(五)在比赛进行中或裁判员鸣哨发球的同时或之后提出请求 128
十一、延误比赛 128
(一)同一局中再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请求 128
(二)换人延误时间 128
(三)拖延暂停时间 129
(四)场上队员拖延比赛继续进行 129
(五)请求不合法的替换 129
十二、例外的比赛间断 129
(一)队员受伤 129
(二)外因造成的比赛间断 129
(三)拖延比赛的间断 130
中级班 133
第一讲 中级排球教练员 133
一、中级排球教练员概述 133
(一)中级教练员的职责 133
(二)排球教练员的培训、考核与晋级 134
二、排球运动队的管理 135
(一)什么是运动队管理 136
(二)管理原理 136
(三)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过程 138
三、教练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138
(一)运动员技术档案 139
(二)应搞好的公共关系 140
(三)了解运动员 140
(四)树立形象,形成风格 141
四、我国排球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141
(一)历史沿革 141
(二)训练与竞赛管理体制 142
(三)职业排球俱乐部的建立与运作 143
第二讲 排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148
一、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148
(一)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实践基础 148
(二)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理论基础 149
二、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150
(一)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通过战术来表现和发挥 150
(二)新技术的运用导致新战术的产生,新战术的运用刺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150
三、排球运动的制胜规律 151
(一)技术全面,突出特点 151
(二)准确熟练,快速善变 152
(三)发展高度,不断创新 152
四、排球运动的创新规律 152
(一)排球技、战术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152
(二)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153
第三讲 排球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 156
一、排球教学训练原则 156
(一)自觉性原则 156
(二)直观性原则 157
(三)巩固性原则 157
(四)系统性原则 157
(五)周期性原则 158
(六)互相渗透原则 158
(七)区别对待原则 159
(八)手脑并用原则 159
二、排球基本教学训练法 159
(一)诱导性训练法 160
(二)分解性训练法 160
(三)串联性训练法 160
(四)综合性训练法 160
(五)难度性训练法 160
(六)对抗性训练法 160
(七)重复性训练法 160
(八)鼓励性训练法 160
(九)限制性训练法 161
(十)指标性训练法 161
(十一)分化性训练法 161
(十二)分组训练法 161
(十三)半场训练法 161
(十四)全场训练法 161
(十五)模拟训练法 161
(十六)多球训练法 162
第四讲 排球技术教学训练 163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163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的功能 163
(二)准备姿势与移动的要领 163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65
二、发球 166
(一)发球的功能 166
(二)发球的要领 166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68
三、接发球 169
(一)接发球的功能 169
(二)接发球的要领 169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71
四、二传 172
(一)二传的功能 172
(二)二传的要领 172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74
五、扣球 175
(一)扣球的功能 175
(二)扣球的要领 175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77
六、拦网 178
(一)拦网的功能 178
(二)拦网的要领 178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80
七、后排防守 180
(一)后排防守的功能 180
(二)后排防守的要领 181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 182
八、错误动作的纠正 183
(一)纠正错误动作的意义 183
(二)纠正错误动作的步骤 183
(三)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184
(四)注意几个问题 185
第五讲 排球战术教学训练 187
一、战术指导思想 187
(一)战术指导思想的概念与意义 187
(二)制定战术指导思想的依据 187
(三)我国排球战术指导思想的内涵 188
(四)战术指导思想的贯彻与实施 188
二、战术意识 189
(一)战术意识的概念与意义 189
(二)战术意识的内容 189
(三)战术意识的培养 190
三、战术分类 190
四、选择战术的依据 192
(一)要与本队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相适应 192
(二)贯彻本队的指导思想 192
(三)发挥队员的特点 192
(四)要考虑战术的发展与变化趋势 192
(五)要考虑对方的适应程度,扬长避短 193
五、战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193
(一)目的 193
(二)任务 193
六、信号联系 193
(一)信号联系的方法 193
(二)应注意的问题 194
七、进攻战术的基本阵形 194
(一)进攻战术的基本阵形 194
(二)进攻基本打法 195
八、接发球站位 198
(一)基本阵形 198
(二)对接发球队员的要求 200
九、防守阵形 201
(一)接扣球防守阵形 201
(二)接拦回球防守阵形 205
十、练习方法示例 206
(一)进攻战术 206
(二)防守战术 209
十一、战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4
第六讲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216
一、体能训练概述 216
(一)体能训练的基本意义 216
(二)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217
(三)体能训练手段的分类 218
二、弹跳力训练 218
(一)影响弹跳力的相关因素 219
(二)弹跳力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220
(三)弹跳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21
三、灵敏素质训练 223
(一)影响灵敏素质的相关因素 223
(二)灵敏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224
(三)灵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27
四、移动速度训练 229
(一)影响移动速度的相关因素 229
(二)移动速度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230
(三)移动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32
五、提高扣球力量的训练 233
(一)影响扣球力量的相关因素 234
(二)扣球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235
(三)扣球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37
六、高大队员的身体训练 238
(一)影响高大队员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 238
(二)高大队员身体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239
(三)高大队员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42
第七讲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健康人格和动机发展 245
一、发展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健康人格 245
(一)主要生理变化及影响 245
(二)认知能力的发展 246
(三)情感、情绪的特点 247
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动机的发展 248
(一)开始从事运动阶段 249
(二)专项化运动阶段 249
(三)高度运动水平阶段 249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49
第八讲 排球运动训练计划与安排 252
一、排球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252
(一)计划的定义 252
(二)计划的特点 252
(三)计划的目的 253
(四)计划的分类 253
(五)计划的依据 254
(六)制定排球运动训练计划细则 255
(七)制定训练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257
二、如何制定训练计划 259
(一)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259
(二)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260
(三)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 261
(四)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 263
(五)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264
三、制定训练计划示例 265
(一)多年训练计划示例 265
(二)全年训练计划示例 268
(三)大周期训练计划示例 272
(四)周训练计划示例 276
(五)课训练计划示例 279
第九讲 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280
一、选材概述 280
(一)科学选材的定义 280
(二)科学选材的任务 281
(三)科学选材的一般模式 282
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指标与内容 283
(一)形态类 283
(二)机能类 284
(三)素质类 284
(四)心理类 284
(五)智力类 284
三、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 284
(一)形态指标 284
(二)机能指标 285
(三)素质指标 285
(四)心理指标 286
(五)智力指标 288
四、发现排球人才 289
(一)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选材 289
(二)青年运动员的选材 289
(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 290
第十讲 青少年排球训练 291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教学训练 291
(一)神经系统 291
(二)骨骼系统 292
(三)肌肉系统 292
(四)心血管系统 292
(五)呼吸系统 293
(六)女队员青春期 293
二、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 293
(一)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294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特点 294
三、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00
第十一讲 排球比赛统计与分析 301
一、排球比赛统计与分析概述 301
二、临场技、战术统计 302
(一)统计工作 302
(二)排球技、战术统计 303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307
(一)描述性统计 307
(二)推断统计 307
(三)计算机统计分析 308
第十二讲 排球规则要点诠释 310
一、教练员与队长的职责 310
(一)教练员 310
(二)助理教练员 310
(三)队长 311
二、关于服装的规定 311
三、关于场上位置 311
四、发球 312
(一)发球的执行 312
(二)发球掩护 312
(三)发球时的犯规 312
五、击球 313
六、球网附近的犯规 313
(一)触网 313
(二)过网 313
(三)过中线 313
七、暂停与换人 314
(一)暂停 314
(二)技术暂停 314
(三)换人 314
八、后排自由防守队员 314
九、不良行为及其判罚 315
十、对延误比赛的判罚 315
高级班 319
第一讲 高级排球教练员 319
一、高级排球教练员的职责 319
(一)高级教练员的职责(含国家级教练员) 319
(二)总教练和教练组长的职责 319
(三)高级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20
(四)高级教练员的现代观念体系 322
(五)优秀教练员模式 323
二、排球教练员管理运动队的任务 324
(一)建立运动队科学的管理目标 324
(二)保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有效的沟通 325
(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326
(四)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326
三、排球教练员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328
(一)行政方法 328
(二)法律方法 329
(三)经济方法 330
(四)思想教育方法 331
(五)运动队管理的技巧 332
四、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基本内容 335
(一)科学选材 335
(二)科学诊断 336
(三)科学确定训练目标 337
(四)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337
(五)科学控制训练过程 337
(六)科学指导比赛 338
(七)科学反馈信息 338
(八)科学训练管理 338
(九)如何在INTERNET上获取排球信息 338
第二讲 排球技术、战术教学训练方法论 341
一、技、战术教学训练中的辩证法 341
(一)“三从一大”的辩证关系 341
(二)教学与训练的关系 343
(三)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344
(四)战术训练与运用的辩证关系 345
二、训练方法与手段 348
(一)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意义 348
(二)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原则 348
(三)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349
三、制定与实施排球战术的原则与依据 349
(一)符合排球运动自身基本规律 349
(二)顺应世界排球技、战术发展趋势 350
(三)遵循本国、本队技、战术指导思想 350
(四)适应排球竞赛规则要求 350
(五)切合本队运动员实际 350
(六)针对主要比赛对手具体特点 351
第三讲 排球运动中的生物力学 352
一、起动与制动 353
(一)起动 353
(二)制动 354
二、起跳 355
(一)蹬伸式起跳 355
(二)蹬踏式起跳 356
(三)冲跳 356
三、球的飞行特点 357
(一)球的旋转 357
(二)球的飘晃 358
四、击球动作 359
(一)转动 359
(二)平动 360
(三)鞭打动作 361
五、滞空 361
第四讲 排球技术的训练与应用 363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363
(一)训练指导要点 363
(二)临场运用提示 364
二、发球 364
(一)训练指导要点 364
(二)临场运用提示 365
(三)个人战术运用 365
三、接发球 366
(一)训练指导要点 366
(二)临场运用提示 367
(三)个人战术运用 368
四、二传 369
(一)训练指导要点 369
(二)临场运用提示 370
(三)个人战术运用 371
五、扣球 371
(一)训练指导要点 371
(二)临场运用提示 373
(三)个人战术运用 374
六、后排进攻 375
(一)训练指导要点 375
(二)临场运用提示 376
(三)个人战术运用 376
七、拦网 377
(一)训练指导要点 377
(二)临场运用提示 378
(三)个人战术运用 379
八、后排防守 380
(一)训练指导要点 380
(二)临场运用提示 381
(三)个人战术运用 382
九、“小球”技术 383
(一)训练指导要点 383
(二)临场运用提示 384
(三)个人战术运用 384
十、国内外排球技术发展动态 385
(一)排球技术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385
(二)排球技术发展的形式 385
(三)排球技术发展的内容 386
第五讲 排球战术策 388
一、战术阵形的变换 388
(一)“中一二”“边一二” 388
(二)插上阵形活用 389
(三)假站位 391
(四)以对方后排进攻队员为中心的防守布阵 392
(五)以本方自由人为中心的防守布阵 394
二、拦防整体运筹 395
(一)单人拦网防守阵形的活用 395
(二)双人拦网防守阵形的活用 396
(三)三人拦网防守阵形的活用 397
三、集体进攻战术打法的运用 398
(一)交叉进攻 398
(二)加塞儿进攻 399
(三)重叠进攻 400
(四)双快一游动进攻 401
(五)立体组合进攻 402
(六)二次进攻及其转移 403
四、四攻系统 404
(一)接发球组织进攻(一攻)系统 404
(二)接扣球组织进攻(防反)系统 414
(三)接拦回球组织进攻(保攻)系统 419
(四)接垫(传)球组织进攻(推攻)系统 421
第六讲 新赛制、新规则对排球运动员体能提出的新要求 422
一、对排球运动员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422
(一)对神经系统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422
(二)对代谢系统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424
(三)对肌肉系统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425
二、对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426
(一)对反应速度训练的新要求 426
(二)对灵敏素质训练的新要求 428
(三)对爆发力素质训练的新要求 430
三、对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提出的新要求 431
(一)训练的频度和节奏 432
(二)训练的内容与安排 433
(三)主客场比赛体能训练的不同要求 435
四、针对性身体训练 435
(一)对新、老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不同要求 435
(二)怎样安排慢性运动损伤运动员的身体训练 436
(三)竞赛阶段运动素质训练的安排 437
第七讲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441
一、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概述 441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 441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 442
(三)心理训练的作用 444
(四)心理训练的原则 445
(五)心理训练的内容 447
二、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 447
(一)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和种类 447
(二)教练员如何控制、调动运动员 448
(三)运动员如何控制自己 451
三、排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 453
(一)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 453
(二)认识偏差与“心理波动” 455
(三)归因与定向 457
(四)教练员与全队的凝聚力 458
(五)介绍两种运动员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459
四、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460
(一)发球的心理训练 461
(二)接发球的心理训练 462
(三)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及其调控 463
第八讲 排球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 466
一、运动负荷结构与分类 466
(一)排球运动负荷定义与意义 466
(二)排球运动负荷分类与作用 466
(三)遵循负荷安排原则的意义 468
二、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基本原则 468
(一)合理安排负荷的基本依据 468
(二)排球运动训练负荷安排的基本原则 469
(三)贯彻训练负荷安排原则的基本要求 471
三、排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各个训练周期负荷安排的基本模式 471
(一)训练大周期的负荷安排 472
(二)训练小周期的负荷安排 474
第九讲 医务监督 479
一、对排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了解 479
(一)运动员主观感觉 479
(二)用于机能评定的客观指标与评价 480
(三)排球运动员机能评定指标的实际运用 483
二、排球运动训练的生理学评价 488
(一)排球运动训练负荷的生理学评价 488
(二)排球运动员机能恢复的生理学评价 488
(三)排球运动员过度疲劳的生理学评价 489
(四)排球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的生理学评价 489
三、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490
(一)大运动量负荷期营养补充 490
(二)赛前营养补充 492
(三)赛后营养补充 492
(四)食谱(大运动量负荷期间) 493
四、排球运动员的补剂 493
(一)运动饮料 494
(二)运动补剂 495
(三)补铁 496
(四)补糖 497
(五)补肌酸 499
五、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现场处理 500
(一)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发病率及性质 500
(二)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及规律 501
(三)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病机理 504
(四)排球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 506
六、伤后的运动康复 509
(一)康复的目的 509
(二)康复治疗的几项原则 510
(三)对已伤部位的伤后训练安排的阶段划分 513
七、运动员伤后运动训练安排的目的、内容、原则及方法 514
(一)伤后训练安排 514
(二)伤后训练的基本内容 516
八、伤后训练处方 517
(一)劳损伤 517
(二)一般挫、拉、扭伤(部分纤维损伤) 518
(三)膝关节韧带损伤 518
(四)髌骨软骨病 520
(五)半月板损伤术后 521
(六)运动员髌腱腱围炎与髌尖末端病 521
(七)其他部位的伤后训练 522
(八)运动员伤后训练后的参加训练标准 522
第十讲 排球比赛工作 523
一、比赛工作的内容 523
(一)比赛工作的范畴 523
(二)比赛工作的重点 523
(三)比赛工作的关键 523
二、比赛工作阶段的划分 524
(一)赛前准备阶段 524
(二)比赛期阶段 524
(三)赛后工作阶段 524
三、比赛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24
(一)搞好比赛是运动队伍的重中之重 524
(二)对比赛工作要慎之又慎 525
(三)赛练必须有效结合 525
四、赛前准备 527
(一)制定赛前工作计划 527
(二)思想工作的重点 527
(三)训练上的要求 528
(四)制定比赛作战方案 530
(五)心理上的准备 531
(六)严格生活管理 532
(七)加强医务监督 532
五、比赛期的工作 533
(一)到赛地报到 533
(二)适应比赛环境 534
(三)参加技术会议或裁判长和主教练联席会议 535
(四)认真开好一场比赛的准备会和总结会 535
(五)赛期训练 536
(六)赛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537
六、临场比赛及指挥的技巧 539
(一)临场比赛对临场指挥主教练的要求 539
(二)阵容的确定及变化 541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43
(四)关于临场技术统计 543
(五)暂停的时机和运用 544
(六)换人的技巧 546
(七)主教练局间休息时应做的工作 547
(八)要有处理赛场突发事件的能力 548
七、大赛后的工作安排 549
(一)认真搞好赛后总结 549
(二)赛后调整 551
第十一讲 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方法 553
一、借助科研促进训练 553
(一)如何发现问题 554
(二)运用科研方法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557
(三)与科技人员合作促进训练 558
二、科研的基本程序 558
(一)选题 560
(二)确定研究任务、方法和手段 560
(三)制定研究计划 561
(四)收集文献资料与调查实验 562
(五)整理与分析数据资料 563
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64
(一)文献法 564
(二)调查法 566
(三)观察法 570
(四)实验法 571
(五)逻辑法 572
(六)数理统计法 574
四、论文的撰写 574
(一)选题依据 575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575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575
(四)结论 575
(五)参考文献 576
第十二讲 排球规则与裁判法 578
一、排球竞赛规则与排球运动发展的辩证关系 578
(一)排球规则是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而制定和修订的 578
(二)规则在修订过程中促进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579
二、修改规则的原则 579
三、规则修改的程序 579
四、新规则要点诠释 580
(一)关于每球得分制 580
(二)关于暂停的规定 580
(三)关于击球的规定 580
(四)关于触网 581
(五)关于过中线 581
(六)关于后排自由防守队员 581
(七)关于不良行为的判罚等级 582
五、排球教练员与规则及裁判员 582
(一)出于信任 582
(二)精通规则 582
(三)树立形象 582
(四)维护权益 583
(五)友好交往 583
(六)用好队长 583
主要参考文献 584
附件 587
附件一: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 587
附件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总则 592
附件三:教练员四年参加一次培训的办法 593
附件四: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办法 594
附件五: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颁发程序管理办法 595
附件六: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596
附件七:英汉排球术语 597
附件八:教练员用语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