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峙 6
第一节 德奥意三国同盟 6
一、法德对立和“三皇同盟” 6
二、三国同盟的建立 7
第二节 英法俄三国协约 8
一、法俄协约 8
二、协约国集团的最后形成 10
一、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2
第三节 摩洛哥危机 12
二、波斯尼亚危机 13
三、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4
第四节 英法海军协定 15
一、英德海军谈判 15
二、《英法海军协定》 16
第五节 巴尔干战争 17
一、意土战争 17
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8
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
二、七月危机 21
一、萨拉热窝事件 21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21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1
三、欧洲战争的开始 23
第二节 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24
一、大战进程 24
二、日本、土耳其和巴尔干中立国的参战 25
三、美国参战 29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31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俄国退出战争 31
二、保、土、奥的投降 32
三、《贡比涅停战协定》的签订 34
四、大战的总结 35
第四节 十月革命 42
一、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2
二、国内战争的爆发 45
三、粉碎协约国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 47
四、和平共处局面的出现 50
五、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53
一、和会的召开和列强的争夺与勾结 57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57
第三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7
二、《凡尔赛和约》 61
三、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63
四、国际联盟的成立 65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68
一、战胜国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68
二、华盛顿会议及其主要决议 70
一、赔款危机 76
第一节 道威斯计划 76
第四章 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 76
二、鲁尔事件 78
三、道威斯计划 80
第二节 《洛迦诺公约》 82
一、20年代欧洲同盟体系 82
二、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 83
第三节 裁军问题与《非战公约》 87
一、裁军问题 87
二、《非战公约》 89
一、杨格计划的提出 91
第四节 杨格计划 91
二、杨格计划的内容 92
第五章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后果 95
第一节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95
一、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95
二、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98
第二节 国际裁军会议 111
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3
一、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113
二、希特勒上台 115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确立 118
第四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20
一、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120
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21
第六章 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 124
第一节 德国的重整军备 124
一、德国扩军备战 124
二、斯特莱沙阵线 125
三、《英德海军协定》 126
四、德国进军莱茵区 128
一、苏联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129
第二节 苏联为集体安全而斗争 129
二、苏联加入国联和提出集体安全政策 131
三、苏法、苏捷互助条约 133
第三节 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 135
一、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 135
二、英法对意大利的纵容 137
三、《蒙特勒海峡公约》 139
第四节 西班牙内战 140
一、西班牙内战 140
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 141
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143
第五节 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144
一、睦邻政策 144
二、美国的《中立法》 146
第六节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形成 147
一、柏林——罗马轴心的建立 148
二、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149
三、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50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的国际关系 152
第一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 152
第二节 《慕尼黑协定》 156
第三节 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和英法反德意阵线的形成 160
一、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 160
二、英法反德意阵线的形成 162
第四节 英法苏谈判 163
第五节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66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70
第一节 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170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173
二、战争的性质 174
一、战争的原因 174
第三节 德国进攻波兰和英法宣而不战 175
第四节 “东方战线”和苏联西部边界的变迁 178
第五节 西线战争和法国的沦亡 180
第六节 德意日三国同盟与《苏日中立条约》 183
第七节 美国《中立法》的修改 185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89
第一节 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 189
一、战前的国际环境 189
二、苏德战争的爆发 192
三、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3
一、日本的战略企图及美日矛盾的加剧 196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6
二、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 198
第三节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形成 200
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背景及过程 200
二、《大西洋宪章》及美、苏、英三国会议 204
三、《联合国家宣言》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206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 209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09
第十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09
二、北非战争的根本转折 211
三、西西里岛登陆战胜利 213
四、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形势的转折 214
五、从卡萨布兰卡到德黑兰 215
第二节 苏、美、英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218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218
二、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219
三、雅尔塔会议 220
四、旧金山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 222
一、意大利败降 224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224
二、德国战败投降 225
三、日本无条件投降 228
第十一章 战后初期盟国对战败国的处理 233
第一节 五国和约 233
一、对罗、匈、保和约的主要内容 233
二、对芬兰和约的主要內容 234
三、对意大利和约的主要内容 235
一、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236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德国问题 236
二、对德和约问题 237
三、柏林危机 240
四、德国的分裂 242
第三节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46
一、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46
二、麦克阿瑟的“民主改革” 248
第十二章 美苏从合作走向对峙 252
第一节 杜鲁门的扩张战略 252
第二节 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 253
一、富尔敦演说 256
第三节 美苏对峙 256
二、杜鲁门主义与冷战爆发 259
第十三章 大西洋联盟的形成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263
第一节 美苏对峙下的西欧 263
一、西欧联合的倾向 263
二、美国的大西洋联盟政策 264
第二节 马歇尔计划 265
一、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265
二、马歇尔计划的通过与实施 268
三、第四点计划 269
第三节 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271
一、布鲁塞尔条约的缔结 271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72
三、伦敦——巴黎协定 27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80
第一节 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280
一、东欧各国联合政府的成立 280
二、东欧政治体制的苏维埃化 281
一、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82
第二节 战后初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282
二、苏南关系的破裂 283
三、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285
四、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89
第四节 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对外关系 290
一、战后初期美苏对华政策 29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外关系 294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 298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301
第十五章 战后初期亚洲的国际关系 301
第一节 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 301
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303
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305
四、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307
五、菲律宾和缅甸的独立 310
第二节 中东民族独立运动 312
一、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独立 312
二、埃及七月革命 314
三、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316
一、朝鲜战争 319
第三节 朝鲜战争与印支抗法斗争 319
二、印支三国抗法战争与日内瓦会议 322
第十六章 第三世界的兴起 325
第一节 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325
一、亚非会议 325
二、不结盟运动 327
第二节 苏伊士运河事件 329
一、苏伊士运河事件 329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 332
三、艾森豪威尔主义 333
第三节 非洲的独立运动 335
一、非洲独立年 335
二、刚果事件 336
三、非洲统一组织 338
第四节 拉美的反美风暴 340
一、美国在拉丁美洲建立霸权 340
二、古巴革命 341
三、巴拿马人民要求收回运河的主权 342
第一节 苏联调整对外关系 345
一、奥地利国家条约 345
第十七章 六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345
二、日內瓦首脑会议 346
三、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 347
第二节 从第二次柏林危机到古巴导弹危机 347
一、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347
二、戴维营会谈 349
三、维也纳会谈与柏林墙 350
四、古巴导弹危机 351
第三节 美苏的核竞赛 352
一、美苏的核竞赛 352
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核扩散条约》 353
三、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 354
第四节 “六五战争”与葛拉斯堡罗会谈 354
一、“六五战争” 354
二、葛拉斯堡罗会谈 356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358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的冲击 358
第二节 波兰事件 358
第三节 匈牙利事件 360
第四节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362
第五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366
第六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368
一、中国解决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界问题 369
二、周恩来总理亚非十四国之行 370
三、中国对西欧外交的重大突破 371
四、中印关系的恶化 371
第十九章 西方阵营的分化 373
第一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 373
一、舒曼计划和欧洲煤钢联营 373
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375
一、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建立 377
第二节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377
二、法国与联邦德国合作条约 379
三、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383
四、法国面向世界 387
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政策 390
一、日本经济复苏与日美矛盾 390
二、日苏恢复邦交 394
第二十章 美苏战略态势的变化 402
第一节 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 402
一、尼克松主义 402
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 404
第二节 70年代的东西方缓和 406
一、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406
二、苏美首脑会谈 409
三、欧洲安全合作会议 412
第三节 美苏在热点地区的激烈争夺 413
一、苏联侵略阿富汗 413
二、美苏在其他热点地区的争夺 415
第四节 裁军谈判与美苏军备竞赛 417
一、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417
二、限制欧洲中程导弹谈判 420
三、中欧裁军谈判 422
四、战略防御计划导致军备竞赛质的升级 424
第二十一章 西欧、日本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增强 427
第一节 西欧国家联合趋势的加强 427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进展 427
二、共同体与美苏关系 429
三、共同体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432
第二节 经济大国日本的对外关系 435
一、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435
二、日本与美苏关系 438
三、“环太平洋合作构想” 441
第一节 争取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运动 445
一、新国际经济秩序的提出与发展 445
第二十二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南北关系 445
二、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内容与目标 448
三、80年代以来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运动的发展历程 450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 451
一、第四次中东战争 451
二、抗击苏联、越南的侵略扩张 454
一、债务危机 457
第三节 第三世界面临严重挑战 457
二、农业和粮食方面的严重困难 461
三、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463
第二十三章 80年代的美苏关系 466
第一节 卡特主义 466
第二节 里根主义 469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新思维 471
第四节 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 474
第一节 苏东巨变与冷战结束 479
一、苏东巨变 479
第二十四章 变动中的世界格局 479
二、冷战结束 480
三、独立国家联合体 482
四、北约东扩 485
第二节 欧洲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487
一、“新大西洋主义”和《欧共体——美国关系宣言》 487
二、《新欧洲巴黎宪章》 489
三、《欧洲联盟条约》 491
四、南斯拉夫解体 491
五、波黑冲突 493
一、海湾战争 495
第三节 亚非国际关系 495
二、中东和平进程 496
三、朝鲜半岛局势 497
四、柬埔寨大选 499
五、南非民主进程 500
第四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502
一、中美关系 502
二、中俄关系 504
三、中日关系 507
四、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