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帝、太后——朝局 1
第一节 道光帝确曾欲立奕訢为皇太子 1
一、道光帝确曾欲立奕訢为皇太子 2
二、道光帝改立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 11
第二节 慈禧太后的文化学养 23
一、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 24
二、不同文字、书法文本的巨大反差 33
三、世传慈禧御笔绘画、书法之作皆为“捉刀”伪作 44
四、为何有人对慈禧太后的文化学养多有溢美之词 53
第三节 慈禧太后统治中国长达47年的原因 56
一、皇统承继乏人的皇位危机 58
二、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62
三、较好地处理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 66
四、最后的结论 76
第二章 廷臣、督抚——政局 77
第一节 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经世思潮 77
一、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的经世思潮 77
二、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的经世事功 90
三、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经世思潮的历史作用 95
第二节 黄爵滋禁烟奏疏平议 104
一、困惑 105
二、探微 116
三、刍议 124
第三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耆英的制夷思想与实践 126
一、自作聪明的制夷“智术” 127
二、正确与愚谬共在的“守约”思想 131
三、传统制夷思路下的“愚见”与“卓见” 141
四、可贵的御夷“反思” 146
五、余论 152
第四节 皇权政治旋涡中的肃顺——是咎由自取?还是政治牺牲? 154
一、是苛严立威,还是救弊以猛——整饬吏治 156
二、是奸佞弄权,还是以法治政——耆英、柏葰之死 163
三、依重与防范——肃顺与咸丰帝的关系 185
四、因怨成仇——肃顺与慈禧太后的矛盾 190
五、余论 200
第五节 大名鼎鼎的小人物——董元醇 204
一、科举入仕,不稂不莠 205
二、搅起朝局的滔天巨浪 208
三、辛酉政变后的董元醇 216
四、董元醇未受重用的原因 223
第六节 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的创建 233
一、创设轮船招商局坚毅果决 233
二、总办人员的身份与地位 238
三、对于局务运作模式的设想 244
四、对于轮船招商局的扶植与盘剥 251
五、官商结合的文化特色 256
六、结论 260
第七节 薛福成的人口思想 260
一、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检讨与近代国人的人口对策 261
二、“横览地球,盱衡全局”的世界视野 265
三、“补偏救弊之术”的时代特色 269
四、略具近代人口学的色彩 279
第八节 《花随人圣庵摭忆》中的一个错误与卞宝第其人 282
一、时任闽浙总督为边宝泉而非卞宝第 282
二、卞宝第其人其事 286
第九节 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四走麦城” 291
一、官场一生多扯顺风旗 292
二、一走麦城——立宪失措,痛失军权 295
三、二走麦城——开缺回籍,走避天津 300
四、三走麦城——国会选举,大意失策 303
五、四走麦城——帝制失败,留千载骂名 307
六、结论 316
第三章 文化精英——社会 317
第一节 关于王韬上书太平天国之我见——兼与杨其民同志商榷 317
一、王韬确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 318
二、与杨其民同志商榷几个问题 321
第二节 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毁圆明园考论 332
一、“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掠圆明园说”的由来 333
二、“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掠圆明园说”的问疑 339
三、清廷上谕“隐寓龚孝拱为汉奸说”之驳辩 353
四、龚孝拱为何被冠以引导英军火烧圆明园的恶名 357
五、余论 370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科技先驱——锡金四哲 372
第四节 清代最幸又最不幸的状元——翁曾源 380
第五节 商部两状元——张謇与黄思永 385
第六节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清末状元——刘春霖与骆成骧 393
第四章 革命党人——革命 401
第一节 1907年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 401
一、“革命军不足畏,惟暗杀实可怕” 402
二、“朝廷怵于俄国之内讧,复谋改革自救” 409
第二节 汪精卫的暗杀思想与实践 416
一、汪精卫与部分革命党人对政治暗杀作用认识的共识性与共趋性 418
二、汪精卫的暗杀思想 424
三、汪精卫入京暗杀摄政王载沣的原因 434
四、汪精卫暗杀思想与实践的历史作用及局限 446
五、结论 461
第三节 谋刺载洵的革命志士——邝佐治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