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鸿江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207742X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现代教育与近代教育、传统教育 1

(一)近代教育 1

(二)传统教育 2

(三)现代教育 3

二、现代教育学与近代教育学 5

(一)教育学 5

(二)近代教育学 7

(三)现代教育学 8

(一)有助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改革的自觉性 10

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学的意义 10

(二)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1

(三)有助于有教育改革实践中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11

(四)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11

第一章 现代教育观 13

一、“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是现代教育观基础 13

(一)“三个面向”与现代教育观 13

(二)“三个代表”与现代教育观 16

二、现代教育的本质 18

(一)现代教育是兴国之本 19

(二)现代教育是大教育 19

(三)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 20

(四)现代教育的科学界定 23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26

(一)主体性 26

(二)变革性 28

(三)超前性 29

(四)终身性 31

(五)开放性 32

(六)国际性 34

四、现代教育的功能 36

(一)现代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36

(二)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40

(三)现代教育是政治民主的促进因素 42

(四)现代教育是文化演进的推动因素 44

五、我国现代教育分析 47

(一)我国现代教育的优势和优秀传统 47

(二)我国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发展性 48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观 51

一、教育目的及其结构 51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51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52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54

二、现代教育目的观的理论依据 54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与教育目的观 58

三、我国教育的目的 6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 61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与基本内容 63

四、新时期我国教育的目标 65

(一)坚持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 65

(二)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65

(三)坚持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 67

(一)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演变 68

一、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演变及基本特征 68

第三章 现代教育质量观 68

(二)现代教育质量的含义 71

(三)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基本特征 75

二、现代教育质量的评价 81

(一)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81

(二)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 84

(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三A”学校的评价 89

(四)区县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 91

三、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 95

(一)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组织和程序 96

(二)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 98

第四章 现代教育发展观 101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本质 101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含义 101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实质 103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动力 109

(一)科技、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现代教育发展 109

(二)人们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现代教育发展 112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 114

(一)优先发展策略 114

(二)梯度梯进发展策略 115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 117

(四)全社会参与发展策略 118

四、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 119

(一)数量、规模扩充方法 119

(二)比例、布局调整方法 123

(三)结构、要素重组方法 129

第五章 教育体制及其改革 132

一、教育体制及其改革的意义 132

(一)关于教育体制的界定 132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133

(一)办学体制改革 138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 138

(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43

(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146

(四)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148

(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49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152

(一)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动因 152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153

(三)教育中介组织及其功能 154

(四)现代教育中介体系的建立 155

(一)现代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157

第六章 现代校长与教师的素质 157

一、现代校长与教师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57

(二)现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59

二、现代校长与教师的素质结构 161

(一)现代校长的素质结构 161

(二)现代教师的素质结构 171

(三)现代校长与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家 183

三、现代校长与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187

(一)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改革实践中增长才干 187

(三)正确认识自己,在自我教育中完善自身的素质 188

(二)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188

第七章 现代课程 190

一、现代课程概述 190

(一)现代课程的概念 190

(二)现代课程的类型 192

(三)现代课程的结构 200

(四)现代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02

二、现代课程思想 204

(一)社会、知识与学生相统一的思想 204

(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思想 208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思想 210

(四)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思想 212

(五)综合与分化相结合的思想 214

三、现代课程编制的过程与方法 217

(一)课程规划阶段 219

(二)课程实施阶段 221

(三)课程评价阶段 223

四、现代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25

(一)课程目标将日益完善,并指向终身学习 225

(二)课程类型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 227

(三)课程内容将日益现代化、生活化、并注重其德育功能 229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31

(五)课程管理将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体制 232

(六)课程开发将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 234

第八章 现代教学 235

一、现代教学概述 235

(一)现代教学概念 235

(二)现代教学的作用 237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 240

二、现代教学思想 243

(一)以人为本 243

(二)学会学习 246

(三)教学信息化 248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 250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 251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52

(三)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活动并重的原则 253

(四)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255

(五)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原则 256

(六)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257

(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57

(一)虚拟教学及其组织形式 259

四、现代教学组织形式 259

(二)个性化教学及其组织形式 264

五、现代教学方法 269

(一)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点 269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 272

(三)以知识与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273

(四)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276

(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278

六、现代教育方法 285

(一)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特点 285

(二)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 287

(三)讨论式教学与素质教育 289

第九章 现代德育 293

一、现代德育的意义 293

(一)德育概念 293

(二)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295

二、现代德育思想 297

(一)全面德育思想 297

(二)适度德育思想 298

(三)德育主体思想 298

(四)德育生活思想 299

(五)道德认知思想 300

(六)人本主义思想 301

(一)德育目标概述 302

三、现代德育目标与内容 302

(二)现代德育的目标 303

(三)现代德育的基本内容 304

四、现代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308

(一)现代德育原则 308

(二)现代德育方法 314

五、现代德育改革的趋势 321

(一)德育国家化 321

(三)德育活动化 322

(二)德育自主化 322

(四)德育立体化 323

第十章 现代智育 325

一、现代智育的意义 325

(一)现代智育的界说 325

(二)现代智育的地位和作用 327

二、现代智育思想 330

(一)智力潜能开发思想 330

(二)双因素结合的智育思想 332

(三)智育创新思想 333

(四)双渠道相结合的智育思想 335

(五)多重智力和智育个性化思想 336

(六)后现代主义的智育思想 338

三、现代智育的实施 339

(一)现代智育的内容 339

(二)现代智育过程的基本原理 340

(三)现代智育的原则与方法 344

四、现代智育改革的趋势 348

(一)个性化趋势 348

(二)重视创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趋势 350

(四)智育与其他各育切实融合的趋势 352

(三)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趋势 352

第十一章 现代体育 354

一、 现代体育的意义 354

二、 我国现代体育思想 355

(一)体质教育论思想 356

(二)整体效益论思想 357

(三)终身体育论思想 358

(四)主动体育论思想 359

三、我国现代体育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360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360

(二)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培养其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教会学生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走向社会独立从事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361

(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362

(四)在广泛开发群众优育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63

四、现代体育的基本原则 363

(一)教育性原则 363

(二)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364

(三)合理运动负荷原则 365

(四)从实际出发原则 366

五、现代体育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367

(一)现代体育的基本途径 367

(二)现代体育的基本手段 377

六、现代体育改革的趋势 379

(一)体育改革向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380

(二)体育改革向理论的深层发展 381

(三)体育改革重视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追求体育的长远效益 381

(四)体育改革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382

第十二章 现代美育 383

一、现代美育的概念及意义 383

(一)现代美育的概念 383

(二)现代美育的意义 384

二、现代美育思想 386

(一)真、善、美统一的思想 386

(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 387

(三)以美启智育德的思想 389

三、现代美育的基本任务 392

(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 392

(二)培养和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 393

(三)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 396

四、现代美育的基本原则 397

(一)形象性原则 397

(二)相互性原则 398

(三)实践性原则 399

(一)家庭美育 400

五、现代美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400

(二)学校美育 402

(三)社会美育 405

六、现代美育改革的趋势 407

(一)课程改革 408

(二)教材改革 408

(三)教法改革 408

第十三章 现代劳动技术教育 410

一、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概念、性质和意义 410

(一)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概念 410

(二)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 411

(三)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412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从空想到科学 415

二、科学劳动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415

(二)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 417

三、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 419

(一)培养学生有关劳动的思想道德素养的行为习惯 420

(二)使学习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420

(三)激发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421

(四)对学生进行职业试探和职业定向教育 421

(一)思想性原则 422

(二)因地制宜原则 422

四、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422

(三)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就业,面向环境的原则 423

(四)安全性原则 423

(五)劳动技术教育学科与普通学科相联系的原则 424

五、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424

(一)开设劳动课、劳动技术课 424

(二)在学科中增加与劳动技术教育相关的内容 425

(三)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 425

(四)参观工厂、农场和其他企业单位 426

(五)劳动技术课实习 426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427

(六)课外劳动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427

六、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改革趋势 427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程度日益紧密 429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正推动现代教育深入改革 429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429

(五)综合技术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430

(六)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430

第十四章 现代教育管理 432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本质与特征 432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本质 432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特征 433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分类 438

二、现代教育管理思想 439

(一)现代化思想 439

(二)科学化思想 443

(三)法制化思想 449

(四)民主化思想 454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459

(一)现代教育管理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459

(二)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460

(一)现代学校管理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463

四、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463

(二)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464

五、现代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 468

(一)学校管理向“校本管理”方向发展 468

(二)教育行政管理向“有效管理”方向发展 469

(三)现代信息技术将使教育管理发生重大变革 470

第十五章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 473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473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473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 474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479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特征 483

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485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486

(二)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487

(三)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487

(四)教育科学研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 488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思想 489

(一)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思想 489

(二)教育科学研究先导思想 490

(三)“科研兴趣”、“科研兴校”思想 491

(四)教育创新思想 493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494

(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494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94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96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新特点 503

五、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504

(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概念 504

(二)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 505

(三)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一般写作过程 506

(四)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质量要求 508

(一)经济的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兴起 510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发展展望 510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510

(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512

(三)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514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515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515

(二)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517

(三)教育普及与教育质量并重 519

(四)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进一步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主流 520

(五)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522

(六)学习化社会逐步形成,终身学习体系日臻完善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