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土壤》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土壤调查部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1
  • ISBN:13031·1483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华北平原的自然条件及土壤形成因素 1

第一章 气候特征 1

一 降水量及蒸发量 2

1.雨量 2

2.降雪量 2

3.蒸发量 3

二 温度 3

1.气温 3

2.地温 3

3.霜期 4

三 风 4

第二章 华北平原地质与成土母质类型 6

一 华北平原的地质构造轮廓 6

二 华北平原的形成 6

三 成土母质类型 8

1.残积风化物 8

2.坡麓堆积物 9

3.洪积冲积物 9

4.冲积物 10

5.风积物(沙丘) 10

6.湖相沉积物 10

7.海相沉积物 10

第三章 华北平原的河流及河流沉积物 13

一 华北平原的河流 13

二 华北平原主要河流的特性 14

1.黄河 14

2.漳卫-南运河 15

3.子牙河水系 16

4.黑龙港区 16

5.大清河 16

6.永定河 17

7.潮白-蓟运河水系 17

8.北运河水系 18

9.滦河水系 18

10.马颊河及徒骇河水系 18

11.滨海区河流 18

三 近代河流沉积物 19

1.黄河沉积的一般规律 19

2.华北平原河流沉积物的分类 20

3.华北平原黄河沉积物的一般分布情况 25

4.黄河的变迁与沉积物的变异 25

5.近代黄河沉积的变异情况 28

6.海河水系沉积物对华北平原的影响 32

第四章 华北平原的地貌特征 35

一 侵蚀残丘及低山地带 35

二 冲积扇及山麓平原 36

1.冲积扇及山麓平原 38

2.冲积扇及山麓平原区的洼地 40

三 冲积平原 41

1.缓岗 42

2.微斜平地 42

3.洼地 42

4.沙丘 44

5.河漫滩 44

6.小型冲积锥 44

7.石质残丘 45

8.人为地形 45

四 滨海平原 46

1.现代河流三角洲 46

2.滨海洼地 47

3.滨海沙堤 47

第五章 华北平原地下水状况 49

一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49

1.冲积扇区 50

2.冲积平原区 50

3.滨海地区及潮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51

二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动态 53

1.地下水的流向 53

2.地下水的变幅 54

3.地下水与河水位的关系 56

三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矿化度 58

1.冲积扇区 58

2.冲积平原区 59

3.滨海平原区 60

4.地下水矿化的原因 61

四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62

1.地下水质的命名原则 62

2.地下水质的一般特性 64

3.地下水盐分的变异及累积情况 67

4.灌溉后离子的变异累积情况 72

五 华北平原地下水分区 74

1.冲积扇重碳酸盐水区(径流通畅) 74

2.平原重碳酸盐氯化物水复合区(径流通畅) 75

3.平原氯化物硫酸盐水复合区(径流滞缓) 75

4.滨海氯化物水区(径流停滞) 75

第六章 华北平原的植被 78

一 山麓及冲积扇区的旱生灌木草类植被 78

1.以酸枣、荆条、达乌里胡枝子为主的灌丛旱生植被 78

2.以白草、菅草、酸枣、荆条、多花胡枝子为主的灌丛植被 78

3.以马唐、画眉草、阿尔泰紫苑为主的植被 79

二 冲积平原地区 80

1.以节节草、画眉草、虎尾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80

2.以马唐、苔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80

3.以芦草、稗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80

4.以白茅、早苗蓼、节节草、芦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81

5.沙生植被 81

6.水生及湿生植被 81

三 海滨平原的盐生植被 82

1.以芦苇、三棱草、蓼为主的轻盐湿生植被 82

2.以芦草、碱茅为主的轻盐植被 82

3.以蒿子、海蔓荆、马绊草、碱茅为主的盐生植被 83

4.以盐吸、马绊草为主的盐生植被 83

第二篇 华北平原土壤的发生分类及性态 85

第一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发生和演变 85

一 褐土的形成及其演变 87

1.褐土过程 87

2.褐土中碳酸钙的分配情况 88

3.褐土过程中的母质因素 89

二 浅色草甸土的形成及演变 90

1.浅色草甸过程的气候水文条件 90

2.生物活动及人为耕作在浅色草甸土形或过程中的作用 90

3.浅色草甸过程的地质因素 91

4.褐土与浅色草甸土间的过渡及转化 92

三 沼泽土的形成及演变 94

1.沼泽过程的地形及水文条件 94

2.沼泽过程的生物条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95

3.沼泽过程的地质因索 96

4.沼泽土、浅色草甸土与褐土间的过渡及转化 96

四 盐渍土的形成及演变 98

1.地下水与土壤盐渍的关系 98

2.地形与土壤盐渍的关系 99

3.河流与土壤盐渍的关系 101

4.土壤质地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101

5.土壤中盐分分移情况 102

6.盐渍土的转化 103

第二章 华北平原的土壤分类 105

一 华北平原的主要土类 105

1.褐土 105

2.草甸褐土 105

3.褐土化草甸土 105

4.浅色草甸土 105

5.沼泽土 105

6.盐土 106

7.冲积物、海积物及沙丘 106

二 华北平原土壤分类命名概则 106

1.华北平原土壤分类命名概则 106

2.土壤质地代号 107

第三章 褐土 109

一 褐土的一般特征 109

二 褐土的分类 110

1.褐土 110

2.淋溶褐土 114

3.棕褐土 115

4.褐土性土 117

第四章 草甸褐土 119

一 草甸褐土的一般特征 119

二 草甸褐土的分类 120

1.草甸褐土 120

2.残存沼泽草甸褐土(脱沼泽化草甸褐土) 129

第五章 褐土化草甸土 135

一 褐土化草甸土的一般特征 135

二 褐土化草甸土的分类 136

1.粗砂砂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36

2.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38

3.红淤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41

4.粘质褐土化草甸土 141

5.表层中层粘质褐土化草甸土 144

6.浅位厚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44

7.中位中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45

8.深位中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45

9.深位厚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146

第六章 浅色草甸土 148

一 浅色草甸土的一般特征 148

二 浅色草甸土的变种性态 155

1.砂质浅色草甸土 155

2.壤质浅色草甸土 156

3.粘质浅色草甸土 162

4.夹胶泥壤质浅色草甸土 167

第七章 沼泽化土壤 179

一 沼泽化土壤的一般性态 179

1.沼泽化土壤的形成条件 179

2.沼泽化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 180

3.脱沼泽化的条件 184

4.华北平原东北部泥炭的埋藏情况及其形成 185

5.种植水稻对土壤沼泽化的影响 188

6.沼泽化土壤的演化 193

二 华北平原沼泽化土壤的主要类型 194

1.残存沼泽(脱沼泽化)草甸土 194

2.沼泽草甸土 196

3.草甸沼泽土 208

4.沼泽土 211

第八章 盐渍土 212

一 内陆盐渍土 212

1.内陆盐渍土的形成因素 212

2.内陆盐渍土的盐分组成 217

3.斑状盐渍土的特征 227

4.内陆盐渍土分区 245

5.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246

二 滨海盐渍土 249

1.滨海盐渍土的形成因素 249

2.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 256

3.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度分级及盐分化学组成 261

4.滨海盐渍土的发育 266

5.滨海盐渍土的分类 268

6.滨海盐化土壤与平原区浅色草甸土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 283

第九章 新沉积物及沙丘 287

一 新沉积物 287

二 沙丘 287

1.沙丘的分布 287

2.沙丘的形成及性状 287

3.沙丘的发展方向 288

第三篇 华北平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改良利用 291

第一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肥力 291

一 华北平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及肥力情况与母质的关系 291

1.土壤化学性质及肥力水平与质地相关的原因 293

2.土壤肥力与质地剖面的相关性 293

二 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累积情况及其含量 294

1.熟化土壤的有机质累积 295

2.华北平原土壤营养物质的剖面分布 296

三 华北平原土壤中的矿质养分 297

1.土壤中的全量磷钾及速效磷钾 297

2.土壤的吸收量 303

3.土壤中的CaCO?及pH值 310

四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分区 313

五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与改良方向 315

第二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状况 318

一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性质 318

1.机械组成 318

2.土壤比重 327

3.土壤容重 327

4.土壤孔隙度 327

5.土壤水分 330

二 影响田间持水量的因素 333

1.地下水位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333

2.质地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337

3.田间持水量与容重的关系 344

4.耕作对于田间持水量以及其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344

三 胶泥对于土壤水分运行的影响问题 346

1.胶泥对于含水量的影响 346

2.胶泥对于毛管支持水及毛管上升高度的影响 351

四 土壤的吸水性能及渗透特征 354

1.土壤的吸水性能 354

2.土壤渗透特征 357

第三章 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及土地利用 363

一 土地利用现状 363

二 土地利用分区 364

1.小麦、玉米、大豆区 364

2.小麦、杂粮区 364

3.麦棉区 365

4.棉区 365

5.麦区 366

6.玉米、大豆、小麦区 366

7.水稻区 366

8.高粱区 366

9.沙荒花生、杂粮、果木区 367

10.荒山及杂粮区 367

11.杂粮及盐荒区 367

12.盐荒区 367

13.积水区 367

三 土壤的农业生产特征 368

1.产棉区的土壤 368

2.平原中微度高起处棉麦产区 371

3.粘质浅色草甸土为重要粮食作物产地 372

4.洼地农业 374

5.盐渍土的改良与利用 376

6.砂质土壤的改良利用 378

第四章 华北平原土壤改良问题 380

一 本区农业生产上存在的关键问题 380

1.春旱问题 380

2.秋涝问题 380

3.盐渍土改良问题 382

二 洼地及沼泽化土壤的改良措施 387

1.整理河系 387

2.设置山谷拦洪水库及洼地滞洪水库 387

3.排涝排水 388

4.灌溉 389

三 合理利用土地问题 392

第五章 华北平原土壤改良分区 393

一 土壤改良分区的原则 393

二 冲积扇区 396

三 冲积平原区 399

1.河北南部亚区 400

2.河北北部亚区 404

四 滨海平原区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