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公共政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575858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国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策建议。

前言 1

第一章 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与劳动就业 1

1.1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与劳动就业 1

1.1.1转轨、转型和改革 1

1.1.2转轨时期、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 2

1.2我国转轨时期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及其演进 3

1.2.1劳动力相对数量、劳动力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 3

1.2.2我国二元经济的总体特征 4

1.2.3建国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 9

1.2.4转轨时期反失业的根本原则:市场主导,适度补偿 14

1.3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征和目标 17

1.3.1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起点特征 17

1.3.2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征 19

1.3.3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

1.4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就业态势分析与判断 21

1.4.1中国转轨时期就业总体形势 21

1.4.2转轨时期劳动就业形势的发展预测 26

1.4.3我国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 28

1.5转轨时期我国反失业公共政策取向 29

1.5.1优选工业化路径,适当兼顾就业 29

1.5.2缩小城乡经济,统筹城乡就业 30

1.5.3提高就业弹性,以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 31

1.5.4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就业结构 31

1.5.5坚持市场导向,合理确定政府职能边界 32

第二章 反失业理论述评 34

2.1失业的内涵、实质和影响 34

2.1.1失业的内涵和计量 34

2.1.2失业的本质 36

2.1.3失业效应 39

2.2西方失业理论与反失业政策 47

2.2.1西方主要失业理论 48

2.2.2西方反失业公共政策 53

2.2.3西方失业理论和反失业公共政策评析 54

2.3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理论与反失业公共政策 56

2.3.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57

2.3.2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59

2.3.3托达罗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60

2.4我国的反失业理论 62

2.4.1我国失业和反失业问题的历史回顾 62

2.4.2近年我国反失业理论研究进展 64

2.4.3近年我国反失业公共政策研究 67

第三章 反失业公共政策比较 72

3.1反失业公共政策体系 72

3.1.1主动的反失业公共政策 72

3.1.2被动的反失业公共政策 75

3.2国外反失业公共政策 77

3.2.1发达国家的反失业公共政策 77

3.2.2发展中国家的反失业公共政策 87

3.2.3体制转轨国家的反失业公共政策 92

3.3中国的反失业公共政策 98

3.3.1中国反失业政策实践 98

3.3.2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反失业政策选择 102

3.4反失业公共政策的效应与不足 110

3.4.1计划经济时期反失业政策的实施效应 110

3.4.2转轨时期反失业政策的实施效应 113

3.4.3转轨时期反失业政策的不足 115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就业发展 118

4.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118

4.1.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118

4.1.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20

4.2经济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 123

4.2.1贸易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 123

4.2.2金融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 124

4.2.3投资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 125

4.3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27

4.3.1FDI在我国发展的总体态势 128

4.3.2FDI在我国分布不均衡格局 130

4.3.3FDI对我国就业格局影响 136

4.3.4就业替代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 139

4.4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41

4.4.1加入WTO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影响 141

4.4.2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146

4.5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就业 149

4.5.1国际劳工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149

4.5.2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影响与评价 151

第五章 “三农问题”与反失业 153

5.1“三农问题”现状及其根源 153

5.1.1“三农问题”现状概述 153

5.1.2“三农问题”的根源 157

5.2工业化与“三农问题” 166

5.2.1工业化的涵义 166

5.2.2工业化的理论根据 167

5.2.3工业化与“三农问题” 168

5.3城市化与“三农问题” 170

5.3.1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内在联系 170

5.3.2城市化内涵 172

5.3.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178

5.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 181

5.4.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181

5.4.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状况 183

5.4.3多渠汇流,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88

5.5城乡统筹就业与“三农问题” 191

5.5.1当前我国城乡就业的现状 192

5.5.2当前统筹城乡就业的制约因素 193

5.5.3统筹发展城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196

第六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反失业 205

6.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的内在机理 205

6.1.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205

6.1.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209

6.2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比较 213

6.2.1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国际比较 213

6.2.2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国际比较 214

6.2.3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 216

6.2.4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动的非均衡性 220

6.3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就业 231

6.3.1技术进步与就业 231

6.3.2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中国就业 237

6.3.3就业压力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选择 243

第七章 社会保障与反失业 254

7.1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功能定位与理念基础 254

7.1.1社会保障的内涵界定 254

7.1.2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 255

7.1.3社会保障的定位与功能 257

7.1.4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259

7.2西方国家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259

7.2.1西方经济学中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理论 259

7.2.2西方发达国家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实践 262

7.3就业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 267

7.3.1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前提 267

7.3.2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影响和作用 271

7.4就业与社会保障关系中的公平与效率 274

7.4.1公平与效率的内涵界定 274

7.4.2就业与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 275

7.4.3重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机制 278

7.5转轨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反失业 280

7.5.1传统体制下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280

7.5.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现状 283

7.5.3就业促进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285

7.5.4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 291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与反失业 302

8.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与沿革 302

8.1.1传统劳动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其弊端 302

8.1.2市场化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304

8.2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难点 306

8.2.1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306

8.2.2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难点 308

8.3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复二元结构划分和劳动力就业转移路径 316

8.3.1劳动力市场城乡复二元结构划分 316

8.3.2劳动力就业和转移路径分析 320

8.3.3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前期成功经验 325

8.4发展劳动力市场减少失业 329

8.4.1总体战略: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330

8.4.2改进劳动力需求调节政策 331

8.4.3改进劳动力供给管理政策 333

8.4.4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市场政策,发展劳动力中介市场 334

8.4.5重新界定政府地位,合理划分政府职能边界 335

8.4.6以促进就业为中心整合各项相关公共政策 336

第九章 人力资本投资与反失业 339

9.1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综述与模型 339

9.1.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简要述评 339

9.1.2就业能力、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促进的理论综述 341

9.1.3人力资本投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 345

9.2人力资本投资在反失业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和意义 361

9.2.1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适应就业环境 361

9.2.2解决结构性失业,实现市场就业均衡 364

9.2.3促进产业结构转换,优化就业结构 365

9.2.4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扩大就业容量 366

9.2.5延缓就业时间,缓解失业压力 368

9.2.6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劳动需求 370

9.2.7促进劳动力迁移流动,转变就业方式 371

9.3我国现有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缺陷性 373

9.3.1教育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373

9.3.2人力资本在城乡、地区和产业间的失衡 378

9.4建立我国就业促进型的人力资本开发体系 386

9.4.1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实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 386

9.4.2就业机会与能力——教育与就业的结合点 388

9.4.3“一站式”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392

9.4.4消除就业歧视和限制,促进人力资本流动 396

第十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399

10.1转轨时期矛盾集中的特殊领域 399

10.2解决问题的思路——调整发展观和发展思路 402

10.3转轨时期反失业公共政策的核心原则 404

10.4研究展望 407

参考文献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