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经济热点透视 3
第一部分 中国弱势群体生存报告 3
多元社会背景下中国弱势群体的发现 3
社会政策缺位下中国弱势群体的形成 12
社会变迁影响下中国弱势群体的透视 21
战略调整压力下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 30
第二部分 中国领先地区战略比较 39
北京:现代化目标取向及首都经济的新坐标 39
上海:综合竞争力为主线的国际化都市大手笔 49
广东:产业优势支撑下经济强省战略总动员 58
浙江: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文化大省新理念 67
山东:大强富美为目标的人口大省新形象 76
第三部分 中国问题经济纵深观察 85
“火药桶”经济透视——湘赣花炮产业发展中的政府选择与市场尴尬 85
新东北现象解读——“铁杆庄稼”与中国农业的入世困境 93
安全经济审视——从南丹事故看安全经济与社会生态失衡 102
中关村困惑——中国园区经济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111
草根经济的突围民间资本走向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模式 121
沉寂的中部——从“不是东西”的尴尬中思索中部发展 130
第二编 中国改革难点解读 151
煤矿安全急需制度设计 151
注意养老保障的第三种模式 155
怎样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 159
世行学院: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 163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主报告:以进取性战略争取入世最大收益 167
移植“温州模式”先要培育市场经济文化 172
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六点建议 175
朱镕基关心的五大经济难题 179
驳“中国崩溃论” 182
农民储蓄的另类解释 186
2002中国经济走势四大看点 190
中小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 194
富人逃税的制度分析与社会衡量 197
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调整发展战略 201
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在于推进城市化 205
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必须突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 208
领导就是引发变革的能力 212
公司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探索 2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双赢合作新机制 219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及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222
从十六大主题看新世纪中国的走向 225
2002北大经济论坛圈点中国经济大势 228
第三编 中国时政焦点评论 235
“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源泉”的说法与小康目标格格不入 235
光相信农民会种地还不行 236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会长期化 237
戴园晨为啥反对公务员再加薪 238
就业制度改革:政府还是太保守 239
廉价袜子“难倒”经济学家 241
又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42
谁在歧视“草根金融” 243
比“炒股征税”更迫切的问题 244
农民收入增加——惊喜背后难言的隐忧 245
财政收入增长——两难选择中的另类矛盾 246
企业效益下滑——入世后的不祥预兆 247
朱镕基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48
假如薄熙来种树不种草 248
为什么银行就不能休假 249
官员们的“鱼”和“熊掌” 250
闻风而动的张高丽 251
仅有加薪是不够的 252
记住这114人的名字 252
让银行的“脂肪”燃烧起来 253
教育投入不能光踢球不进门 254
还是架起大炮来 255
假如红塔也设 CEO 256
黑土地何时稻花香 256
集贸市场不能一拆了之 258
广东海南经济对等伤害了谁 259
长虹产权迷阵走向何方 260
该不该由市长来经营城市 261
让领导们潇洒起来 262
嘉兴“零资源经济”的“有”和“无” 264
政府招商引资还能走多远? 265
司法考试绊倒众多法官 266
山东锁定国企股权多元化 267
飞走金凤凰梧桐树怎么办? 268
有了“一流”大学又如何 268
杭州市给软环境的一种标价 269
尊重市场才能扩大内需 270
怎一个“豆腐渣”了得 271
不光要相信农民会种地 272
银行怎能变成“抽血机” 273
政府能否也有点“个性” 273
深圳市政府的好心为何没好结果? 274
这样的阴影从何而来 275
凭啥不让失业者挑三拣四 276
12+2=? 277
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个教育的问题 277
《经济日报》的这篇评论好 278
为什么不是11个? 280
“冲冠一怒”为哪般 281
政府花钱不能再让人“汗颜” 282
这场“戏”怎样才能唱下去 283
为山东抗旱捏把汗 284
不但是日子最好的时候,更是改革最好的时机 285
两代“焦裕禄”一个好榜样 286
不能把电子政务变成烧钱游戏 287
南水北调的意外收获 289
不要再让小学生当“英雄” 289
让小商人变成“资本家” 290
16℃给谁出了个难题 291
我们还在把“城镇户口”神圣化 292
股市的问题不在“远离”而在“治理” 293
还是要用政治眼光看十六大报告 294
“资本”终于有了待遇 295
“国资企业”到底有哪些好处 295
品味总书记的“开场白” 296
“数字”还是硬道理 297
真的要开着小车奔小康吗? 299
吕日周能成为2002年度人物吗? 300
中央新领导集体的“经济谋略” 301
国企改革应明确补偿原则 302
北京出租车业的典型意义 303
也谈“集中财政”的风险问题 304
“2002年度人物”评选的背后 305
第四编 中国问题冰点剖析 309
资源资本化是中西部发展的一个难题 温铁军 309
消除地方保护的根本办法是削权减利 尹翔硕 309
地区贸易壁垒是中国工业化之代价 张军 310
中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 汪同三 311
现代企业制度要由“老板”建 吴敬琏 312
人才不是企业的真实竞争力 张维迎 312
中国的贫困现象更多是一种农村现象 尼古拉斯·斯特恩 314
制度缺陷诱发上市公司作假 钟朋荣 315
中国期货市场应该做大做强 董辅礽 316
户籍改革突破需要“两个时机”和“三个条件” 蔡昉 317
尊重农民意愿 推进土地流转 迟福林 317
不宜用减税来刺激经济 胡鞍钢 318
小额贷款能解农户增收大问题 汤敏 319
城市化工作交给城建部门是片面的 刘福垣 320
人力资源管理切忌搞成“人才运动” 曾湘泉 321
应尽快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 薛澜 322
制度创新是衡量审批制度改革的首要标准 潘岳 322
在产权竞争中学习新规则 陈淮 323
国企经营不力源自政策性负担 张国平 324
用工业化思想解释不了信息化 史芳 325
就业体制变迁加剧城市贫困 李强 326
2002年中国企业要过四道关 周永亮 326
买方市场过早出现源于城市化水平低 王东京 327
技术进步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周天勇 328
县乡政府的财权事权应该调整 陈锡文 329
农业需要社会化服务 周天勇 330
要从四个方面切实解决农民“买不起”的问题 邱晓华 330
入世将给民营企业带来三大机遇 魏杰 331
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 邓子基 332
民本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高尚全 333
土地流转必须先“动人”后“动地” 陈锡文 333
依法管制不能成为谋利工具 余晖 334
正视不同群体的矛盾要求 孙立平 335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金南 336
制度缺陷导致校园腐败 鲁宁 336
增加农民收入比公务员加薪更重要 刘选国 337
谨防局部性结构性财政危机 赵晓 338
减税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吴敬琏 339
十种权利应以宪法固定化 徐显明 340
构筑人才高地关键在于地方优势 沈立人 340
不能把“可行性”变成“可批性” 李京文 341
“消费社会”已成当今世界一大公害 于祖尧 342
“一把手”应竞争上岗 王东京 343
税收依存度值得关注 高培勇 344
扩大内需须先破除地方保护 刘遵义 345
财产申报更能遏制腐败 桑玉成 345
确立诚信法则首先从政府开始 易宪容 346
《承包法》酝酿土地制度第三次创新 厉以宁 347
工业化没实现 何谈现代化 郭强 348
营造企业的“阳性”政治结构 李新春 349
银行上市还得悠着点 韩志国 349
行政审批改革不能改出“二政府” 吴学安 350
警惕“执法产业化” 刘武俊 351
“状告政府”是体制改革进步的表现 樊纲 352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谁 党国英 353
扩张性财政政策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董辅礽 353
为反垄断立法已刻不容缓 胡舒立 354
村社是农村低成本社会保障的主体 温铁军 355
给独立董事制泼三盆冷水 顾海兵 356
给政府一次失败的机会 钟伟 357
管制使股市烂柿子值钱好柿子难卖 张维迎 357
我对“减少农民负担”的说法不理解 茅于轼 358
大法官不是大官 王怡 359
减费比减税更迫切 贾康 刘尚希 360
失业率上升说明我们的发展战略有问题 刘福垣 361
反垄断关键是打破国有资本一统天下 余晖 362
红头文件助长了行政部门乱收费 胡鞍钢 362
小心廉政账户成了逃避惩罚的借口 游伟 363
按比较优势调整中国制造业 林毅夫 364
“创造性摧毁”引发中国下岗洪水 胡鞍钢 365
政府腐败等同于给企业增税 魏尚进 366
土地流转为农民筑起三条防线 冯子标 366
拿对付“刁民”的办法来治理上市公司 钟朋荣 367
入世半年有四项可圈可点 张汉林 368
国有职工不流动国有资本难流动 陈清泰 369
社会政策缺位将降低社会质量 吴忠民 369
破产制度的要义是“立”不是“破” 张春霖 370
通货紧缩抬头不容忽视 刘国光 371
部分改制国企有复困危险 吴敬琏 372
二板市场在中国不可能成功 林毅夫 373
全球化改变国家经济利益的含义 陈清泰 373
私人决策的权限性影响三农问题解决 张曙光 374
发展民间金融不要怕出事 樊纲 375
职业化管理离不开职业化经理 张维迎 376
扩大地方财政的乘数效应 李力 376
中国的就业已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战争 胡鞍钢 377
变提升产业结构为扩充产业结构 樊纲 378
自由官员经济现象值得关注 党国英 379
靠营销模式实现产业扩张 陈平 380
引进技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张维迎 380
中国经济患上“凯恩斯依赖症” 杨继绳 381
新苏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吴敬琏 382
老百姓成股东大势所趋 陈淮 383
就业歧视将贻误中国改革 蔡昉 383
批评民企“一股独大”为时过早 张维迎 384
吕政、王国刚、范恒山指点民企业发展战略——不要轻易否定“家族控股” 385
“政务噪音”比环境噪音危害更大 宫希魁 386
尽早实行个税征收实名制 胡鞍钢 386
盲目制定资本密集型战略不可取 林毅夫 387
人力资本就是一种制度安排 魏杰 388
生活权利的扩张有利化解失业威胁 易宪容 389
不要过分渲染对富人阶层的敌视情绪 仲伟志 390
三管齐下支持长虹民营化 魏杰 391
农业要做大离不开“资本家” 周永亮 39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称谓要改变 吴忠民 392
“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吴敬琏 393
反思“软着陆”驳斥“通缩”论 刘福垣 394
中国要打“全要素生产素”牌 胡鞍钢 395
世界工厂是中国的千年大机遇 樊纲 396
“新百万富翁”是国企改制的必要成本 鲁宁 397
国企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没意义 陈清泰 398
供给政策决定中国经济今后走向 吴敬琏 399
五度空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厉无畏 399
新生代民营经济五大特征 魏杰 400
二板迟开造成资源流失 董辅礽 401
用现代企业精神改革政府 郝铁川 402
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 吕政 403
国企改革的问题不能单纯靠国企 陈清泰 404
以大农业观促进农业大发展 何伟 405
内需不足源于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刘福垣 405
30年的承包权为土地“永久化”做了准备 杜润生 406
四个转变决定结构调整不简单 常修泽 407
斜线交叉推进企业产权明晰化 刘纪鹏 408
不能再让农民为工业化发展勒裤带 马晓河 409
以税补农比提价补农效果好 崔晓黎 410
政策性负担不减轻产权问题难解决 林毅夫 410
经济命脉靠国企社会就业靠民营 吕政 411
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要“赶时尚” 杜润生 412
十年后中国将成为典型市场经济国家 胡祖六 413
建“森林型生态城市”不可求速成 雷颐 414
扩张性财政政策决非刺激经济长久之策 厉以宁 415
国有资产数量多寡与国家控制力没有必然联系 魏杰 416
粮食市场化和撤销乡镇政府是农村改革两大重点 马晓河 417
“赶超战略”恶化收入分配 林毅夫 417
尽快解决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 茅于轼 418
财富的“革命化”情结阻碍市场发育 仲伟志 419
中国改革需突破四大不平衡 高尚全 420
行政垄断已成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 胡鞍钢 421
建制型城市化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仲伟志 42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 郑功成 422
企业“走出去”面临三大宏观体制障碍 麦伯良 423
十六大后政治改革的可能路径还是稳定 陆建华 424
扩大中等阶层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征 陆学艺 425
按要素分配就是要让劳动与资本一起分享“利润” 王珏 426
把电子政务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 吴敬琏 427
以确立和保护农民权利为核心改革农村社会 党国英 427
别怕“人才东流”而关键是让“企业家西进” 厉以宁 428
积极财政要“积极”承担改革成本 陈淮 429
社保目标应是低水平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 陈清泰 430
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直接相联系 迟福林 431
按照十六大精神重新审视国企地位和职能 张春霖 432
第五编 中国媒体亮点观察 435
“新权力观”时代来临 435
“邪恶轴心说”遭到全面围攻 436
布什清华演讲 437
人大监督还需解决六大问题 437
上海企业家中为何少“大腕” 438
城乡关系的又一种解剖 439
教育“净土”污染严重 439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440
中国省部级官员接受年检 441
修宪须先突破执行瓶颈 441
谁来制止改革者的堕落? 442
澳门赌权之变 442
弱势群体寅吃卯粮雪上加霜 443
政府纠错没商量 443
领导干部不称职要下岗 444
作为政治问题的农民问题 444
银行的功能正在衰退 445
“五毒书记”和他的官场逻辑 445
中国高校贫困生300万 446
哪些中国人在美国豪赌 447
构筑公平有效的社会安全网 447
最重的担子压在最弱的肩上 448
审视政府“消肿” 448
用就业率考核政府 449
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构升级” 449
十年回首话总理 450
股票腐败震动湖北 450
中国 NGO:新社团崛起 451
中国腐败大案多与赌博有关 451
农民工成为职业病危害的主体人群 452
如此开发怎能保护 453
绿色壁垒碰伤中国农产品 453
危机感是政府改革推动力 454
“计划政治”与“市场政治” 454
大户群孕育着“新型农村精英” 455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55
司法考试:预示社会结构革命 456
政府被看得越来越紧 456
王小波的真正价值 457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457
“妖魔化”河南:政府缺位 458
积极财政政策高处不胜寒 458
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459
“领导圈子”中的“贿托”女 459
乡村富裕阶层有了政治诉求 460
高官问责定进退 460
加薪与政改 461
“造假经济”出现新动向 461
改革风险由谁承担 462
粮食种植为何成了劣势产业 462
国债投资效率低下可引发财政危机 463
中国 GDP 增长率之争 463
职业病不是天灾是人祸 464
“游击队”“武工队”干不过“洋枪队” 464
积极财政政策何时淡出 465
低通胀高增长梦想成真? 465
公共安全与社会震荡 466
出干部出经验为何贫困依然 466
三禁三败暴露决策缺陷 467
“腐托”成了腐败新掩体 467
廉政账户成了“廉政”挡箭牌 468
权力圈钱瞄准“培训班” 468
山西有位“急躁”的改革者 469
从单位嬗变看中国社会巨大变迁 469
秘书部落与集团腐败 470
市场为产权改革“导航” 470
发展个私经济八个“放” 471
西部餐桌比发达国家还“发达” 471
把法律引入乡村自治 472
扶贫资金到底扶了谁? 472
再就业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473
“权力经济”模式的巨大体制漏洞 473
不要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 474
贪官外逃资本外逃令人震惊 475
没有实力就没有奇迹 475
权力经济 VS 市场经济 476
土地暴发户的终结 476
“四位一体”带来投资“黑洞” 477
国企老大哥求解4050新算式 478
中国农民有了信用等级 478
中国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 479
庄家的乐园投资者的深渊 479
皇粮国税将在浙江“寿终正寝”? 480
变粮食过剩为粮食增值 480
“阳光采购”暗箱操作成被告 481
电价降一角减负15亿 481
政权蜕化的一个标本 482
地下钱庄年“洗钱”二千亿 482
三付“药方”启动农村市场 483
白给的钱是否白用? 483
又有数省粮价悄然放开 484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 484
资本与权力结盟是矿难的罪魁祸首 485
政府招募“讨债高手”追债 485
服务型政府什么样? 486
外来工也有了自己的协会 486
中国私营业主不会发展成独立的阶级 487
浙江土地与庄稼“解约” 487
中国 NGO 狭缝求生 488
洞庭湖农耕极“盛”而衰 488
“被子”和“票子”有望兼得 489
发现中国改革新动力 489
中国正处于艾滋病灾难的边缘 490
事业单位面临深刻变革 490
站在十字路口前抉择 490
拒绝监督的权力结局就是毁灭 491
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日渐逼近 491
关注劳动力的组织化问题 492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492
三次粮食过剩后的反思 493
告别“领导小组” 493
限政元年的密集动作 494
远华案的“经济遗产”和“政治遗产” 494
土地自由流通“盘活”俄罗斯 495
刘晓庆事件——一桩不得不发生的税案 495
“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496
非正规就业是解决失业的必由之路 496
民营企业家不必人人自危 497
土地征用市场化政府应做监督者 497
国有企业破产破了谁的“产” 498
外资企业本地化后反“客”为“主” 498
打农业招牌只为装门面捞好处 499
行政诉讼皆是“官”败“民”赢 499
“特权车”在湖北走向终结 500
优势文化取代弱势文化? 500
“世纪瘟疫”迫近中国年轻一代 501
有限范围内的有限公正 501
庄园经济茁壮荆楚大地 502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502
公务车“烧掉”90%行政开支 503
警惕腐败“软着陆” 504
“三个代表”将写入中共党章 504
如此修路“腾飞”难 505
谁“跑”得勤谁就能拿到钱 505
经济责任审计与“集体宣誓” 506
北京的一场“民主演练” 506
负案外逃成为腐败犯罪新动向 507
被改变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 507
“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理论上的飞跃 508
昔日“包身工”今又重现身 508
媒体治市·媒体治吏 509
深圳率先破题出让国有股权 509
把被剥夺的权力还给农民 510
谁引爆了对“海尔”的质疑 510
作为一个经济品牌的大邱庄 511
中国面临一场新的性革命? 511
监督法:民法政治生长点 511
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出现“零和格局” 512
许可证养成了产业惰性 512
浙江八家银行走上民营之旅 513
“9·11”什么都没有改变,而安龙改变了一切 513
瑞安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 514
中国高教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514
“你敢不选我,我就打死你!” 514
拆除收费卡活了一座城 515
中国基层政权面临重塑契机 515
政府缺少一个与企业家沟通的渠道 516
“潜江事件”折射基层民主质量 516
“干部难当”群众快活 517
山东省政府导入“提速工程” 517
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政治透明 518
为什么商会、协会最有“面子” 518
一块充满生机的金融生态标本 519
第四次犯罪潮威胁中国社会 520
东盟对于中国的意义 520
改革攻坚的又一个浴血战场 521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文明的目标所向 521
巨富阶层何以存在不稳定性 522
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尴尬 522
对闭门立法说“不” 523
东部应不应该补偿西部 523
中国县域金融出现“真空状态” 524
浙江3500亿民间资本“翘首待沽” 524
中国资本跨过鸭绿江 525
国资运营新体系呼之欲出 525
到采取行动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时候了 526
当前改革的危险是什么? 526
社会保障费改税时大势所趋 527
浙江“扩权”:另一种形式的审批改革 527
中国企业成长的“第三条道路” 528
绵阳秘书下岗 528
首次律师立法遭遇尴尬 528
桂林先例的意义 529
6600亿国债是否用在刀刃上 529
户籍门槛挡住深圳经济车轮 530
下一轮机构改革的重点 530
“新贵”参政考验浙江草根民主 531
为法所困的民办教育 531
土地为何多产富豪? 532
行政赔偿由谁“买单” 532
外资固定回报项目面临生死时刻 533
新领导集体:平民色彩政治精英 533
未来20年的中国之路 534
制度变迁: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534
为创富者营造最适宜的制度环境 535
十六大后的中国之路:民主、民富、民主 535
朱镕基:我有“恐高症” 536
国资管理体制调整面临的问题 536
国企下一步改革之路 537
温州民间金融试点框架初定 537
“新政治家”登场 538
乳山财政改革之道:取消事业单位收费权 538
政府2003年改革动向 539
2002:经济巨头之“栽年” 539
村民自治难局 540
让大部分人富起来 540
北京国有资产新路径 541
重庆16家民企欲组建民营银行 541
广东新土改 542
烟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之路 542
以宪政推进政治文明 543
私有财产保护:从“物权法”到宪法 543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有何不同 544
2003年财政体制“革命” 544
国有资产法草案年内难出台 545
税收征管体制转型 545
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 546
杭州以经济手段扩大行政区域 546
济南农村股改 547
民营经济悄然改变官员政绩取向 547
重温西柏坡精神 548
第五次“暴富”机会来临? 548
让农村的基层民主值钱起来 549
深圳谋划转身 549
预测2002年经济要考虑市场力量 550
中国面临第三次人才外流危机 550
税收征管机构改革拉开序幕 551
温州资本的“导流明渠”在哪里 551
广州市商业银行的前车之鉴 552
政府“贷款”是否会恶化信用环境 552
附录 555
附录1:2002中央高层言论 555
附录2:2002部委政要声音 597
后记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