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钱玉昆译 1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总论 8
微生物的形态学 陈小英译 8
细菌 8
真菌 12
螺旋体 13
立克次氏体 14
滤过性病毒 14
原虫 14
微生物的生理学 章育正 陆秀芳译 15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15
微生物的营养 15
呼吸 16
微生物的酶 17
微生物的繁殖 17
色素,发光性物质和芳香性物质 18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生活机能的影响 18
噬菌体 21
抗生素 23
植物性和动物性的杀菌物质 杨德玲译 24
细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5
氮的循环 25
碳的循环 26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27
土壤中的菌丛 27
空气中的菌丛 27
水中的菌丛 28
微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方法 朱德钟译 30
实验台 30
显微镜检查的准备 30
染料 32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3
细菌的复杂染色法 34
活菌的检查法 38
显微镜及其构造和使用法 李昌第译 39
细菌的培养方法 42
简单的培养基 43
特殊培养基 符名泽译 47
厌氧菌的特殊培养基 52
鉴别培养基 53
干燥培养基 55
器皿、棉塞、巴斯德氏吸管、白金耳及生理盐水的制备 张丕承译 56
灭菌法与实验室消毒法 58
细菌的培养、移植和纯培养的分离法 64
孵育箱 66
纯培养的研究 68
细菌生长的特性 68
细菌的生物化学性状 69
厌氧菌的检查法 71
第二部分 关于传染和免疫的学说 74
传染的一般概念 周烱勋 严若冰译 74
微生物在传染中的作用 74
传染源 76
传染的种类 77
传染的方式和路径 77
机体在传染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79
外界环境的意义 80
动物的实验性感染 81
免疫概论 许兆祥译 86
先天性免疫 88
皮肤和粘膜的防御 88
淋巴腺的防御机能 89
免疫的体液因子 89
吞噬作用 89
获得性免疫 90
抗原和抗体 91
抗体形成的机转 92
免疫反应与血清学检查的技术 吕苹译 93
毒素和抗毒素的中和反应 93
凝集反应 党正孙译 94
沉淀反应 100
补体 102
溶解反应 吕苹译 102
补体结合反应 103
调理素 110
变态反应 陶善敏 龙振洲译 110
过敏反应 111
血清病 112
传染病的特效疗法及预防 112
微生物的变异性 115
一般流行病学 118
第三部分 医用微生物学各论 130
病源性球菌 乐朝蔚译 130
葡萄球菌 130
链球菌 裘雪蕾译 134
猩红热 138
肺炎球菌 乐朝蔚译 140
脑膜炎球菌 陈仁溥译 144
淋病球菌 148
变形杆菌 151
绿脓杆菌 151
嗜血菌属 黎希幹译 152
流行性感冒杆菌 152
百日咳杆菌 153
软性下疳杆菌 155
大肠——伤寒菌属 156
大肠杆菌 156
伤寒杆菌 黎希幹 程松高译 160
副伤寒杆菌 程松高译 167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172
霍乱弧菌 邵济钧译 175
白喉杆菌 179
结核杆菌 陈知本译 185
麻风杆菌 191
动物性传染病 192
炭疽杆菌 192
布鲁氏菌属 程一櫂译 197
鼠疫杆菌 201
土拉杆菌 204
马鼻疽杆菌 207
病原性厌氧菌 周符澄译 209
破伤风杆菌 209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 周符澄 王士娴译 211
腊肠中毒杆菌 王士娴译 216
病原性真菌 何俊森 王孙仑译 218
表皮真菌病 219
深部真菌病 220
病原性螺旋体 223
梅毒螺旋体 224
回归热螺旋体 231
?森氏螺旋体 234
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 235
池沼热钩端螺旋体 236
鼠咬热病原体 237
病原性原虫 周符澄译 238
痢疾阿米巴 238
利什曼原虫 241
瘧原虫 王士娴译 242
立克次氏体 钱玉昆译 248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249
滤过性病毒 王士娴译 251
天花病毒 256
狂犬病病毒 王孙侖 杨德玲译 259
流行性感冒病毒 高秀蓉译 262
麻疹病毒 264
风疹病毒 265
口蹄疫病毒 266
脊髓灰白质炎病毒 267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269
脑炎病毒 269
白蛉热病毒 274
疱疹病毒 275
人名对照表 276
地名对照表 280
译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