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筋总论 1
第一节 经筋本义 1
一、经筋与肌学 2
二、经筋与韧带学 2
三、经筋与运动力线 3
第二节 十二经筋简述 7
一、足太阳经筋 8
(一)循行原文 8
(二)经筋辨证 9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9
二、足少阳经筋 46
(一)循行原文 46
(二)经筋辨证 46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47
三、足阳明经筋 63
(一)循行原文 63
(二)经筋辨证 64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64
四、足太阴经筋 87
(一)循行原文 87
(二)经筋辨证 87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88
五、足少阴经筋 92
(一)循行原文 92
(二)经筋辨证 92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93
六、足厥阴经筋 97
(一)循行原文 97
(二)经筋辨证 97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98
七、手太阳经筋 101
(一)循行原文 101
(二)经筋辨证 101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102
八、手少阳经筋 108
(一)循行原文 108
(二)经筋辨证 109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109
九、手阳明经筋 116
(一)循行原文 116
(二)经筋辨证 117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117
十、手太阴经筋 121
(一)循行原文 121
(二)经筋辨证 122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122
十一、手心主(厥阴)经筋 129
(一)循行原文 129
(二)经筋辨证 129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130
十二、手少阴经筋 134
(一)循行原文 134
(二)经筋辨证 135
(三)筋结点及结筋病灶点 135
第二章 新铍针疗法 138
一、新铍针 138
二、新铍针疗法的适应证 138
三、术前准备 139
四、进针 140
五、新铍针操作法 141
(一)关刺法 141
(二)恢刺法 141
(三)短刺法与输刺法 142
(四)分刺法,合谷刺法,去爪法 142
六、注意事项 142
七、禁忌事项 143
第三章 颈项部解结松筋一、落枕 144
二、颈部肌肉筋膜炎 146
三、颈椎病 149
四、颈项韧带钙化症 154
五、肩胛提肌劳损 157
附:颈项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159
第四章 肩部解结松筋一、小圆肌损伤 162
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164
三、三角肌下滑囊炎 166
四、肩关节周围炎 168
五、喙肱肌与喙肱韧带损伤 171
六、菱形肌损伤 173
七、翼状肩胛 175
附:肩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178
第五章 肘部解结松筋一、肱骨内上髁炎 181
二、肘管综合征 184
三、肘尺侧疼痛综合征 186
四、肱骨外上髁炎 188
五、鹰嘴后滑囊炎 190
六、旋前圆肌综合征 192
七、尺神经损伤 194
附:肘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196
第六章 腕部解结松筋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98
二、腕管综合征 199
三、拇长屈肌肌腱腱鞘炎(扳机指) 201
四、正中神经损伤 204
五、桡神经损伤 205
附:指腕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207
第七章 胸部解结松筋一、棘突骨膜炎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210
二、胸背肌肉筋膜炎 212
三、前斜角肌综合征 215
附:胸背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217
第八章 腰部解结松筋一、腰背肌肉筋膜炎 221
二、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224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226
四、腰椎椎管狭窄症 231
五、臀上皮神经损伤 235
六、侧隐窝狭窄综合征 238
附:腰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240
第九章 骶髋部解结松筋一、臀肌筋膜炎 245
二、髋部滑囊炎 248
三、阔筋膜张肌损伤 250
四、坐骨神经痛 252
五、梨状肌综合征 255
六、股四头肌损伤 258
七、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260
八、缝匠肌损伤 262
九、髂腰韧带损伤 265
十、股骨头坏死 267
十一、弹响髋 270
附:骶髋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272
第十章 膝部解结松筋一、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275
二、膝外侧副韧带损伤 278
三、髌下脂肪垫损伤 280
四、膝部滑囊炎 283
五、髌骨软骨症 285
六、膝半月板损伤 288
七、髌尖末端病 290
八、腘绳肌损伤 293
九、髌骨脱位 295
附:膝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297
第十一章 踝部解结松筋一、踝管综合征 300
二、踝关节扭伤 303
三、跟痛症 305
附:踝部经筋痹病康复锻炼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