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 1
第一章 意识早熟阶段 1
(1905年~1920年) / 1
一、人生的第一个偶然因素 / 1
二、儿时的“自由”境遇 / 4
三、上帝没有在心里扎根 / 8
四、用自我意识的眼睛发现了自己 / 10
五、对词语的崇拜 / 13
六、想象和习作之始 / 16
七、文学创作之梦 / 19
第二章 前期创作阶段 23
(1920年~1939年) / 23
一、青年时代的好友尼赞 / 23
二、初识波伏瓦和两次立“情约” / 27
三、萨特、波伏瓦和奥尔嘉的“三重奏” / 31
四、创作成熟的标志——《厌恶》 / 37
五、恶人选择恶必自食恶果 54
——《艾罗斯特拉特》 / 54
六、极限处境中的自主选择——《墙》 / 58
第三章 思想转变阶段 65
(1939年~1945年) / 65
一、从“绝对自由”转变为“相对自由” / 65
二、存在主义的人学观念 / 69
三、人类自由的颂歌 75
——第一部成功剧作《苍蝇》 / 75
四、精神地狱的写照 86
——代表性剧作《禁闭》 / 86
——《不惑之年》 / 96
五、《自由之路》第一部 96
——《缓期执行》 / 110
六、《自由之路》第二部 110
第四章 人生鼎盛阶段 131
(1945年~1956年) / 131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出版 / 131
二、《什么是文学?》发表 / 141
三、与加缪的友谊和决裂 / 158
四、萨特和波伏瓦的艳遇绯闻 / 163
五、萨特声誉鹊起 / 171
六、探讨“酷刑”中的精神冲突 174
——《死无葬身之地》 / 174
七、存在主义的真实人物 186
——《恭顺的妓女》 / 186
——《脏手》 / 199
八、引人深思的个体尊严 199
九、《自由之路》第三部 209
——《痛心疾首》 / 209
十、哲理论证剧 226
——《魔鬼与上帝》 / 226
第五章 政治活动阶段 247
(1956年~1980年) / 247
一、频繁的政治活动 / 247
二、拒受诺贝尔文学奖 / 253
三、宣告文学终点的《词语》 / 259
四、萨特和波伏瓦的爱情终结 / 265
萨特生平与创作大事记 / 271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 276
主要法文参考文献 /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