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清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40106183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中国文化史》主要内容包括:高原、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还有低于海平面155米的吐鲁番艾丁湖以及层出不穷的峻岭山梁、瀚海戈壁、丘陵、河谷、草地、绿洲等,地形极其复杂。东部地区是中国台地的第三台阶,它除台湾岛以外,地势均在海拔200米以内,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南的丘陵、盆地等。总的来看,崇山、高原、大型内陆盆地多在西部,而丘陵、平原、山地多在东部,东南沿海则有宽阔的大陆架,像一只巨型的手臂,缓缓地伸人海下。

绪论 1

一、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意义和目的 1

二、 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2

三、 中国文化史的主要线索和发展阶段 8

四、 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方法 10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 11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和模式 11

一、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 11

二、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 12

第二节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14

第三节 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 20

一、天文历法 20

二、八卦文字 21

三、艺术 22

四、信仰崇拜 23

第四节 原始先民的婚姻和社会结构 25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形成——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28

第一节 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 28

一、饮食 28

二、衣饰 32

三、居止和交通 38

第二节 传统哲学思想的奠基 43

一、《周易》和《洪范》 43

二、老子和《道德经》 44

三、孔子和《伦语》 47

一、文字的成熟 51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雏形 51

二、科学技术 53

三、文艺和史学 56

第四节 传统制度的建立 61

一、宗法制 61

二、官制和教育制 64

三、兵制和法律制 66

四、田制和赋役制 68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72

一、冠、婚礼 72

二、丧葬 75

三、节庆和娱乐 79

一、饮食 83

第一节 社会物质文化的提高 83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发展——战国、秦、汉时期 83

二、衣饰 84

三、居止 85

四、交通 86

第二节 学术思想和拓展 87

一、“学在私门”和士的崛起 87

二、百家争鸣 91

三、从焚书坑儒到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94

四、桓谭、王充和朴素自然观 98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99

一、科技 99

二、文学 104

三、艺术 106

四、史学 108

第四节 道教的形成和佛教的传入 111

一、道教的形成 111

二、佛教的传入 114

第五节 制度文化的发展 117

一、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 117

二、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 118

三、兵制和法制 123

四、赋税制度 127

第六节 趋向厚重的风俗 128

一、社交礼仪 128

二、婚姻 130

三、丧葬 131

四、节庆 133

五、娱乐 134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内部冲突与融摄——魏、晋、南北朝时期 137

第一节 民族文化交流下的社会生活 137

一、饮食 137

二、衣饰 140

三、居止 142

四、交通 143

第二节 玄学与无神论 145

一、玄学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145

二、范缜与《神灭论》 148

一、科技 150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成果 150

二、文学 155

三、艺术 158

四、史学 160

第四节 在冲突中融摄的宗教 162

一、佛教 162

二、道教 166

第五节 凝结了多民族智慧的制度 169

一、行政区划和官制 169

二、教育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172

三、兵制与法制 174

四、均田制与赋税制 176

一、婚姻 177

第六节 丰富多彩的风俗 177

二、丧葬 179

三、节庆 181

四、娱乐 184

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 187

第一节 繁华的物质文化 187

一、饮食 187

二、衣饰 191

三、居止 195

四、交通 198

第二节 相容相兼的儒学和宗教 202

一、儒学 202

二、道教 207

三、佛教 213

四、其他宗教 219

第三节 成果丰硕的科技、文艺和史学 221

一、科技 221

二、文学 227

三、艺术 231

四、史学 235

第四节 规模恢宏的制度 237

一、行政区划与官制 237

二、教育制与科举制 241

三、兵制与法制 242

四、田制与赋役制 245

第五节 奋发向上的风俗 248

一、婚姻 248

二、丧葬 250

三、节庆 253

四、娱乐 255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宋、辽、夏、金、元时期 259

第一节 物质文化的新发展 259

一、饮食 259

二、衣饰 262

三、居止 265

四、交通和通信 268

第二节 强调“修身为人”之道的学术思想 270

一、道学的形成及代表人物 270

二、道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274

三、道学以外的儒学流派 280

一、科技 284

第三节 成果璀璨的科技、文艺和史学 284

二、文学 288

三、艺术 292

四、史学 295

第四节 跨越民族界限的宗教 296

一、 道教 296

二、 佛教 301

三、 伊斯兰教 306

第五节 形式多样的制度 308

一、行政区划和官制 308

二、教育、选官制度 311

三、兵制与法律 314

四、赋役制度 318

一、婚姻 321

第六节 日益规整的风俗 321

二、丧葬 323

三、节庆 325

四、娱乐 328

第七章 中国古代文化的继续延伸和转机——明、清前期 330

第一节 物质文化的继续延伸 330

一、饮食 330

二、衣饰 332

三、居止 336

四、交通 339

第二节 高度专制下的学术思想 340

一、理学向心学的倾斜 340

二、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 345

三、其它学术思想 347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新成就 351

一、科技 351

二、文学 356

三、艺术 361

四、史学 364

第四节 沉迹于民间的宗教 366

一、道教 366

二、佛教 371

三、伊斯兰教 375

四、基督教及民间的宗教 379

一、政区划分和官制 381

第五节 呼唤变革的制度 381

二、教育和科举制 383

三、兵制和法制 385

四、赋役制度 388

第六节 繁文缛节的风俗 390

一、婚姻 390

二、丧葬 394

三、节庆 398

四、娱乐 401

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 404

第一节 物质生活的近代化因素 405

一、饮食 405

二、衣饰 407

三、居止 409

四、交通 411

第二节 摸索变革的学术思想 413

一、洋务运动及其思想 413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主要思想 415

三、新文化运动 418

第三节 近代化中的科技、文艺和史学 420

一、科技 420

二、文学 422

三、艺术 424

四、史学 427

第四节 近代化冲击下的宗教 429

一、佛教与道教 429

二、伊斯兰教 432

三、基督教 433

四、民间秘密宗教 436

第五节 承前启后的制度 438

一、官制 438

二、兵制和法制 441

三、教育制度 447

四、赋税制度 449

第六节 新旧混合的风俗 451

一、婚姻 451

二、丧葬 453

三、节庆 454

四、娱乐 455

参考书目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