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康有为先生小传 朱维铮 1
实理公法全书 1
凡例 3
实字解 4
公字解 5
总论人类门 5
夫妇门 7
春秋董氏学卷一 (1 10
父母子女门 10
师弟门 12
君臣门 13
长幼门 14
朋友门 15
礼仪门 15
刑罚门 19
教事门 20
治事门 21
论人公法 23
整齐地球书籍目录公论 27
教学通议① 29
叙目 31
原教 32
备学 35
公学(上) 35
公学(中) 37
公学(下) 39
私学 41
国学 45
即位 (1 52
大学(上) 52
大学(下) 55
失官 59
亡学 62
六经 63
亡经 68
春秋 69
立学 72
从今 79
尊朱 82
读法 83
德行 84
① 《教学通议》存稿诸篇子目,与篇前叙目所列,或有目无文,或次序不同。此据存稿诸篇录出。六艺(上)礼 86
六艺(中)射、御 94
敷教 95
言语 97
师保 102
春秋董氏学 105
春秋董氏学自序 108
春秋旨第 110
作经总旨 111
立君书不书 114
奉天 114
天子诸侯等杀 114
讥赏罚不当 115
亲德亲亲 115
恶伐同姓 116
恶欲为君则从其志 117
伤痛敦重 117
诛细恶以止乱 118
刺上矜下 119
敬贤重民 119
恶战害民 120
当仁不让 121
战有恶有善 121
常变义 122
处变大义 123
得志宜慎 123
知忧 123
荣辱 124
讳大恶 125
慎所从事 125
得众 126
忧天下 126
讥不合群 126
重志 127
诛意 128
听狱本事原志 128
为善不法不取不弃 129
不畏强御 129
察微 130
春秋总义 130
春秋董氏学卷二 134
春秋例第二 134
五始 135
时月 135
王鲁附亲周故宋 135
贵贱 137
三世 137
内外 137
屈伸详略 138
常变 138
褒诛讳绝 139
见得失所以然 139
慎辞谨名伦等物 140
别嫌辨类 140
矫枉明人惑 141
嫌得见其不得 141
辞不能及皆在于指 142
左右参错合比缘求 142
微辞婉辞温辞 143
无通辞 143
用辞去已明而著未明 143
得一端而博达 144
体微若无而无物不在 144
诡名诡实避文 145
弟子推补义 146
春秋董氏学卷三 147
春秋礼第三 147
改元 148
授时 148
三正 151
爵国内官附表附 152
考绩 169
度制 170
田赋徭役征榷国用附 171
器械 172
宫室明堂附 172
章服 173
乐律 174
学校 176
选举 176
卜筮 176
冠 177
昏 177
相见 178
丧 179
祭牺牲附 180
郊 181
封禅 184
雩耕蚕附 185
禘祫 188
星 188
宗庙 188
时享荐新附 189
燕飨 190
朝 190
会盟 190
吊唁 190
战伐 190
田狩 191
刑罚 192
春秋董氏学卷四 193
春秋口说第四 193
春秋董氏学卷五 207
春秋改制第五 207
孔子春秋代天发意 208
受命改制 209
春秋作新王 210
王鲁亲周故宋附 211
改制三统 213
文质 218
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民 219
九皇五帝 219
春秋董氏学卷六上 220
春秋微言大义第六上 220
元 221
阴阳五行 222
十端 222
人元在天前 223
阴阳 224
气化 225
本天 225
天地人 227
阴阳四时喜怒哀乐附 227
五行 233
天 234
法天 235
事天 235
知天 237
畏天 237
天帝 238
人为天类 238
人继天 240
人类 241
言中人类 241
物养人 242
命 242
命不能救 242
天命 243
性 244
性善 247
因性 248
明人性之施 248
性情 249
春秋董氏学卷六下 249
春秋微言大义第六下 249
仁 249
仁爱 250
六经重仁 251
疾不仁 251
仁义 252
义 254
义利 255
智 255
仁智 256
礼 257
义智 257
常变礼 258
礼信义 258
贵信贱诈 258
恕 259
正 259
一 259
中和 260
玉德 261
格物 261
圣德 261
五事 262
荣辱 262
经权 262
权 263
权势 263
名 264
名分 265
教 266
统 267
有欲 267
天君人 267
纲统 268
三纲 268
父子 269
事父母 269
忠孝 269
男女 270
君臣 271
师 271
王 274
王道 275
圣王 275
君 276
教君 278
君等 278
不君王予夺义附 279
君道 280
任贤 281
序贤 282
托贤 282
调均 283
变易逊顺 284
同民欲 284
除患 284
养生 285
物理 289
类应 290
鬼神 290
灾异祥瑞附 291
夷狄 296
春秋董氏学卷七 300
传经表第七 300
春秋董氏学卷八 311
董子经说第八 311
附:《史记·儒林列传》 325
附:《汉书·董仲舒传》 325
孔子改制考 339
叙 341
卷一 343
上古茫昧无稽考 343
卷二 349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349
卷三 374
诸子创教改制考 374
诸子改制托古考 388
卷四 388
卷五 439
诸子争教互攻考 439
卷六 453
墨老弟子后学考表附 453
卷七 491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491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518
卷八 518
卷九 537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537
卷十 567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567
卷十一 592
孔子改制托古考 592
卷十二 607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607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625
卷十三 625
卷十四 635
诸子攻儒考 635
卷十五 671
墨老攻儒尤盛考 671
卷十六 692
儒墨争教交攻考 692
卷十七 708
儒攻诸子考 708
儒墨最盛并称考 731
卷十八 731
卷十九 741
鲁国全从儒教考 741
卷二十 748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748
卷二十 765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765
我史(康南海自编年谱) 811
康有为先生学术年表 878
康有为先生著述要目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