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2
振 兴 篇 2
第一讲振兴京剧的必要性 2
一、京剧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2
二、德育与传统戏曲 3
第二讲振兴京剧的可能性 8
一、基本理由 8
2.各国报刊对京剧的评论 10
1.京剧走向世界的部分情况回顾 10
二、京剧走向世界的启示 10
3.外国艺术专家和大师的评论 11
4.外国人学演京剧 12
5.中国京剧“移植”外国戏剧 13
三、中国京剧与外国戏剧交流的基础 15
第三讲振兴京剧的现实性 19
一、上海在争取青少年观众方面做出的努力 20
1.调查与实验 23
二、北京大学开设京剧选修课的“三部曲”和组织“一条龙” 23
2.措施:多样化·三部曲·一条龙 28
三、京剧界的自我振兴之路 34
1.自我更新 34
2.自我综合 35
3.自我肯定 37
四、京剧的未来——把京剧传给青少年 41
1.关于建立“儿童京剧”的设想 41
2.建立“儿童京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4
3.做好系统工程的基本建设工作 45
4.在教育中适当充实京剧艺术方面的内容 48
五、京剧的“沃土”——票友和票房 49
基础 篇 53
第一讲戏曲的历程 53
一、戏曲的起源 53
二、戏曲的形成 54
三、戏曲的发展 57
四、昆剧的形成及其特点 58
五、清代戏曲及京剧的崛起 64
第二讲戏曲的基本特征 68
一、综合化 68
二、虚拟化 73
1.虚拟化的含义 73
2.虚拟的内容 73
3.虚拟与中国传统美学 75
1.程式化的含义 79
三、程式化 79
4.虚拟与传统哲理 79
2.“唱”的程式化 82
3.“念”的程式化 86
4.“做”的程式化 87
5.“打”的程式化 90
6.“行当”的程式化 93
7.“服装”的程式化 94
8.剧情的程式化倾向 95
一、京剧的形成 98
第三讲京剧概论 98
二、基本特征 100
三、唱腔 102
1.二黄 102
2.西皮 105
3.高拨子 107
4.吹腔 107
四、伴奏 109
五、念白 109
六、做——动作 110
七、武打 111
八、生行 112
九、旦行 114
十、净行 117
十一、丑行 122
十二、行头 122
十三、砌末 123
十四、剧目 124
第四讲京剧的特性与代表戏 126
一、历史性与历史戏 126
二、政治性与政治戏 127
三、伦理性与伦理戏 129
四、情感性与爱情戏 136
五、科学性与心理戏 139
六、文学性与戏的文学色彩 144
1.唱工戏 148
一、按表演形式分类 148
第五讲京剧剧目的种类 148
2.念工戏 150
3.做工戏 150
4.武打戏 151
5.舞蹈戏或有舞蹈表演片断的戏 153
二、按行当分类 154
1.生行戏 154
2.旦行戏 155
4.丑行戏 157
3.净行戏 157
三、按其它方面分类 158
1.按故事发生的时间分类 158
2.按戏中的主要感情成份分类 159
3.按国际文化交流分类 160
4.荒诞戏和带有荒诞和闹剧色彩的戏 160
第六讲京剧流派 162
一、程长庚 163
二、谭鑫培 164
三、王瑶卿 166
四、余叔岩 166
五、周信芳 168
六、马连良 169
七、言菊朋 170
八、杨宝森 171
九、杨小楼 172
十一、姜妙香 173
十、盖叫天 173
十二、俞振飞 174
十三、叶盛兰 175
十四、梅兰芳 177
十五、尚小云 178
十六、程砚秋 179
十七、荀慧生 180
十八、筱(小)翠花 181
十九、张君秋 182
二十一、金少山 183
二十、李多奎 183
二十二、裘盛戎 184
二十三、肖长华 186
审 美 篇 189
第一讲中国古代戏曲大师的审美观 189
一、李渔与《闲情偶寄》 189
二、汤显祖与沈景的争论 192
一、视觉审美 194
第二讲实验美学与审美心理学 194
二、听觉审美 198
三、思维与审美 201
四、美感产生原理 202
五、情感与审美 204
六、个性与审美 205
第三讲梅兰芳的审美观与戏曲心理学 207
一、戏曲的审美与形相的直觉 208
二、戏曲的综合表演与完形心理学 217
三、戏曲的程式化与心理距离 223
四、戏曲心理学的几个问题 230
赏 析 篇 235
第一讲《贵妃醉酒》 235
第二讲《打渔杀家》 255
第三讲《思凡》(昆剧) 281
第四讲《盘丝洞》 297
第五讲《宇宙锋》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