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探索与定位 1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概念的提出 1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概念的提出 1
2.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研究现状 3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现实困境与本项目研究目标 6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现实困境 6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目标 8
三、本项目研究思路与成果框架 9
1.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 9
2.本项目研究成果框架 11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界定及其培养工程的提出 14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与特质 14
1.青年的界定 14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特质 15
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特质 21
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特质 26
5.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性特质 30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35
1.现实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 35
2.时代课题:执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执政风险 39
3.未来视野:党和国家新时期发展的核心工程 46
第二章 工程思维视角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释义 53
一、工程思维及其设计特点及应用边界 53
1.工程思维 53
2.工程思维的设计特点 54
3.工程思维的应用边界 55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机制释义 57
1.机制的一般概念 57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机制内涵 59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常态化培养下的党的执政资源支持 63
1.提高党的执政资源支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自觉性 63
2.高校作为党的执政资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服务 66
第三章 中共历史上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机制建设的探索 68
一、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68
1.深切的民族责任感 69
2.比较中选择马克思主义 71
3.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坚定 77
二、延安时期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机制建设的历史经验 80
1.马克思主义学习与省思机制的建立 81
2.艰苦奋斗实践磨砺机制的运行 86
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转变机制的推动 89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机制建设的探索 94
1.合力培养机制的最初形成 94
2.培养目标的始终坚持与表述方式的与时俱进 98
3.学生党建机制的逐步完善 103
4.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105
第四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108
一、调查问卷: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有喜有忧 108
1.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真实态度 109
2.培养工程的启动缺乏相应准备 110
3.“表演秀”绝非个别现象 112
二、访谈结果:机制运行不畅 113
1.访谈培养对象 113
2.访谈团委干部 117
3.访谈党委干部 118
三、数据统计:亟需机制创新 118
1.缺乏常态化培养的创新动力 119
2.缺乏工作机制保证 121
3.缺乏常态化关注热情 125
第五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顶层设计的两大因素 128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 128
1.仅仅培养青年优秀分子的目标是不够的 128
2.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29
3.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建设者 131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 136
1.“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培养模式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136
2.创新培养模式的要求 138
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设计 142
第六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接受心理机制 157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的一般特征 157
1.接受过程中多因素的矛盾运动 158
2.以精神需要为核心的接受动力的产生与驱动 159
3.以选择与建构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过程 161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接受特殊心理机制 165
1.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整体性心理接受 165
2.接受的心理机制诸要素作用机理 169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个性心理诸要素的默化与养成 175
1.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敬畏的心理引导下走向信仰 176
2.马克思主义的可接受路径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接受历程 178
第七章 工作机制视角下的培养者各方的分工、协调、统筹与联动 18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石 182
1.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义不容辞的教学任务 183
2.“大道理”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石 186
二、党校:党的先进性与组织纪律教育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必修课 188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组织上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88
2.党校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系统提供党性教育 190
三、团校: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让青年精英与青年互促共进 192
1.团校是富有青年特色的学习型组织 193
2.团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作用定位 194
四、社团组织: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社会服务、展示影响的平台 196
1.社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作用定位 196
2.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配好指导教师 198
五、辅导员: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辅”与“导” 201
1.辅导员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辅导的必要与可能 201
2.辅导员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辅”与“导”的实践 203
六、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协作 205
1.体验、服务与学习中成长 206
2.设计与协作 208
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指导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与运行方式 212
1.高校各级党委在常态化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领导责任 212
2.创新培养载体,创新培养活动形式 214
第八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 218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218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评价机制 218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激励机制 221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使用机制 225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培养中的使用 226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使用中的培养 228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蜕变的防范机制 232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蜕变与原因分析 232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蜕变的防范机制 235
附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经典著作阅读书目 241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