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实践观与活动教学理论 1
第一节 科学实践观与教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1
一、突出教学活动主体的主动、能动活动 1
二、包括教学的物质和观念活动 2
三、统一教学中认识和交往活动的基础 3
四、解决教学活动中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之间的矛盾 4
五、加强教学论研究的唯物史观基础 5
第二节 科学实践观指导下的活动教学理论 6
第三节 活动教学理论对教学论基本问题的研究 9
一、对教学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 9
三、强调以科学认识为中心的多种协同活动的教学 11
二、相对集中于对教学认识论的研究 11
四、注意与我国现阶段教学问题的衔接 12
第二章 活动教学目的 13
第一节 古往今来对教学发展问题的研究 14
一、关于个体发展问题的几种观点 14
二、现当代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 15
第二节 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的新起点 16
第三节 活动教学目的的提出及其特点 18
一、鲜明的时代精神 19
二、整体性培养目标 19
三、发展的目标观念 19
第一节 开设活动课教学的必要性 21
第三章 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21
第二节 课程的含义及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 22
一、社会因素 23
二、学科因素 23
三、教育理论因素 23
四、学生因素 23
五、教师因素 24
第三节 新《课程计划》的主要特点 24
第四节 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26
一、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 26
四、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劳动观点的加强 27
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厌学为乐学 27
二、促进学科课程知识的巩固、转化和应用,便于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 27
第四章 活动课教学认识过程 29
第一节 活动教学认识论的形成 29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理论指导 30
二、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 30
三、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是构建活动教学认识论的丰富材料 31
第二节 活动教学认识过程 32
一、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 32
二、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35
三、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社会交流相结合的过程 36
四、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形成、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过程 37
第三节 活动教学认识论对我国目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39
第五章 活动课教学原则 43
第一节 主动性原则 43
一、由实际问题开始,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 44
二、加大探索力度,发展主动探索的态度 45
三、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精神 45
第二节 发展性原则 46
一、确立对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的观念 47
二、强调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个性的不断完善 47
三、加大智力操作的分量,发明理论思维和创造思维 47
第三节 整体性原则 48
二、强调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 49
一、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49
三、促使教育整体功能的实现 50
第四节 活动教学原则的特点 50
第六章 活动课和目标 53
第一节 活动课目标的特点与构成 53
一、活动课目标的特点 53
二、活动课目标的构成 54
第二节 活动课目标的作用 59
一、定向 59
二、规范 59
三、评价 59
一、活动课程在学科课程需要突破的情况下出现的 61
第一节 活动教学课程的由来 61
第七章 活动教学课程 61
二、杜威活动——经验课程的思想和原则 63
三、现代的问题课程 64
第二节 活动教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66
一、切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66
二、强调主动探索,有利于深入认识 67
三、多种活动配合,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67
第三节 活动教学课程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发 68
一、树立以学科课程为主干、活动经验为途径的课程观念 69
二、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索发现的学习 69
三、组织多种活动,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70
第一节 以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及其特点 71
第八章 活动教学方法 71
第二节 活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73
一、与人类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方法观 73
二、以师生共同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理论 74
三、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 75
第三节 活动教学方法的优点 76
一、实现教学中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统一 77
二、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78
三、能够全面实现教学目的 79
第四节 活动教学方法研究的特点 80
一、包含教学目的、过程在内的系统方法观 80
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81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81
第九章 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 83
第一节 活动课程教材建设 84
第二节 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84
第三节 活动课程通用型教学结构 85
第四节 活动课教师备课 88
第五节 活动课师生角色定位 90
一、转变观念 90
二、缔结新的师生关系 91
三、找准自己的位置 91
一、加强活动课程组织领导 93
第一节 活动课程组织管理 93
第十章 活动课程管理 93
二、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94
第二节 活动课程教育思想管理 94
第三节 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95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95
二、活动方案的编写 95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95
第四节 活动课程师资管理 96
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96
二、重视师资培训,适应活动课程教学需要 96
第五节 活动课程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管理 97
三、加强活动课科研管理 97
一、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活动课内容 98
二、建立校外各类活动基地 98
第十一章 活动课程的设计 99
第一节 活动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 99
第二节 活动课程设计的模式 100
一、主题深化式 100
二、主题辐射式 101
三、主题立体式 101
第三节 实施活动课程的原则 102
一、主体性原则 102
二、乡土化原则 105
第十二章 加强活动课教学全面实施《课程计划》 107
第一节 充分认识开设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活动课 107
第二节 准确把握活动课的内容与要求 110
一、德育活动 110
二、科学技术活动 110
三、文学艺术活动 111
四、体育卫生活动 111
第三节 恰当运用活动课的形式与方法 111
一、晨会、校班队会 111
二、教学班活动 111
第四节 遵循活动课的实施原则 112
一、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112
三、分组活动 112
四、群众社会活动 112
二、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113
三、导向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113
四、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13
五、因材施教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113
六、综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114
第五节 加强活动课的教学管理 114
一、建立活动课程教研网络 114
二、要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活动课师资队伍 114
三、学校要为活动课的开设创造条件 114
五、学生活动课的学习质量应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之中 115
四、要不断加强和开发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115
第十三章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 117
第一节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基础 117
一、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的社会基础 117
二、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的哲学基础 118
三、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的方法论基础 119
第二节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的基本走向 119
一、重视及时、双向的反馈功能 120
二、由具体研究向整体研究的演化 121
三、实证分析与人文理解范式相结合的趋势 122
第三节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的意义 123
第一节 活动课程教育目标的确定 125
第十四章 活动课程实验的设计 125
第二节 活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129
第三节 课时类型的改革与课程计划的调整 130
第四节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关系的认识、处理 132
第十五章 活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教学问题 137
第一节 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 138
第二节 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 141
一、活动课程的活动要素 141
二、活动课程的教学步骤 142
第三节 活动课程的教学结构 143
一、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43
三、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 144
二、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144
第十六章 活动课程的评估 147
第一节 活动课程评估的层面 147
第二节 对活动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 148
一、课程方案评估指标 148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的评估指标 148
三、分类课程评估指标 148
四、活动课程实施过程评估 149
五、活动课程管理评估指标 149
第三节 对学生全面素质、个性发展状况的评估 149
一、评估原则 149
二、评估方法 150
三、五种门类评估体系 150
附:活动教学实例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