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论 是本朱子学之传播 1
第一章 隋唐时代汉文学东渐史略 1
(一)日本儒学的起源 1
(二)近江奈良朝之汉文学 7
(三)平安朝之汉文学 14
第二章 朱子学之传播 23
(一)宋日交通与新佛教的建立 23
(二)宋学的传入者 31
圆尔辨圆 32
兰溪道隆 34
子元祖元 37
一山一宁 38
(三)吉野、宝町时代五山禅僧之朱子学 42
玄惠法印及其门下 47
虎关师炼 51
雪村友梅 56
梦窗疏石 58
中岩圆月 60
义堂周信 64
绝海中津 67
歧阳方秀 71
歧阳门下:云章与惟肖 73
惟肖门下:竹居、兰坡、景徐、桂悟 77
(四)五山以外儒学之三学派 82
甲 博士公卿派 82
清原业忠 83
清原宣贤 84
一条兼良 86
足利学校与金泽文库 90
乙 萨南学派(桂庵学派) 92
桂庵玄树 94
月渚英乘 96
二洲一翁 98
文之玄昌 99
泊如竹 102
丙 海南学派(梅轩学派) 104
南村梅轩 105
梅轩门下 107
第三章 江户时代朱子学兴盛的原因 113
(一)明末清初之文化接触 116
甲 代表人物 118
朱舜水 119
陈元赟 120
戴笠曼公 120
隐元隆琦 121
张非文 122
乙 清初文化之影响 123
丙 普及儒教之影响 126
(二)佛教的衰颓助长儒教之兴起 127
甲 僧侣、寺院与人民间的矛盾 129
乙 足利至江户时代僧侣的堕落 130
丙 排佛思想之勃兴 132
(三)江户时代的社会关系 133
甲 幕府统治下之统一形式的完成 134
乙 封建统治阶级提倡宋学的作用 136
丙 阶级的差别与变动形成儒学内部的分化 139
本论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145
第一章 朱子学在宋学中之位置 145
第二章 京师朱子学派 150
藤原惺窝 150
林罗山 157
木下顺庵 170
雨森芳洲 172
室鸠巢 180
新井白石 193
第三章 海西朱子学派 204
安东省庵 204
藤井懒斋 207
贝原益轩 210
中村惕斋 234
第四章 海南朱子学派 240
谷时中 240
小仓三省 241
野中兼山 243
谷一斋 245
大高坂芝山 246
山崎暗斋 250
佐藤直方 266
浅见絅斋 271
三宅尚斋 280
谷秦山 289
第五章 大阪朱子学派 296
五井持轩 299
三宅石庵 300
中井甃庵 301
五井兰洲 302
中井竹山 304
中井履轩 312
富永仲基 325
第六章 宽政以后朱子学派 331
柴野栗山 334
古贺精里 338
尾藤二洲 341
赖春水与赖杏坪 346
安积艮斋 349
赖山阳 358
第七章 水户学派 373
德川光国 379
安积淡泊 384
栗山潜锋 391
三宅观澜 395
德川齐昭 400
藤田幽谷 404
会泽正志斋 411
藤田东湖 427
简单的结论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