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序序言前言第一篇 气体通论第一章气体的物理性质§1-1气体参量 1
§1-2气体的状态方程 3
§1-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混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5
§1-4气体的密度 6
第二章大 气§2-1大气成分 8
§2-2大气的湿度 9
§2-3大气的质量 11
第二篇 特殊环境中的气体性状第三章 自然发火区的气体性状§3-1早期发火期与分析气体法 14
§3-2指标气体 16
§3-3早期发现自然发火及其评价方法 22
第四章火灾烟雾中的气体成分§4-1 纤维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 27
§4-2橡胶燃烧时产生的气体 31
第五章瓦斯爆炸后的气体§5-1瓦斯爆炸产生的气体 33
§5-2瓦斯爆炸后的气体流动规律 35
第六章炮烟的气体成分§6-1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 37
§6-2基本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 38
第三篇 有毒气体与窒息性气体第七章有害气体的评价标准§7-1 有害气体的分类 42
§7-2有害气体侵入人体的途径 42
§7-3影响人体中毒程度的因素 43
§7-4大气的质量标准 43
§7-5允许浓度 44
§7-6混合气体的允许浓度 45
第八章有害气体的性状及危害§8-1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48
§8-2碳氧羰基配合物 52
§8-3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54
§8-4氧气(Oxygen) 56
§8-5二氧化硫 62
§8-6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64
§8-7氨气(Ammonia) 66
§8-8氮的氧化物 68
§8-9汽油(Gasoline) 71
§8-10氯气 74
§8-11氰化氢(氢氰酸) 76
§8-12醛类 77
§8-13酒精(乙醇) 79
第四篇 易燃易爆性气体第九章可燃性物质的燃烧§9-1燃烧 83
§9-2燃烧的特点 85
第十章气相爆炸§10-1气相爆炸及其产生的条件 90
§10-2燃烧与爆炸危险的估价方法 90
§10-3火焰速度与爆炸速度 101
第十一章气相爆炸的原因及防治§11-1气相爆炸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105
§11-2火源的性质 107
§11-3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方法 111
§11-4险情判断与爆炸地点的判定 112
第五篇 有害气体的监测第十二章有害气体监测设备§12-1性能与构造基准 115
§12-2固定式检测报警装置 116
§12-3携带型气体检测警报器 120
§12-4综合安全监测系统 123
第十三章气体成分传感器§13-1气体成分传感器的发展史 132
§13-2气体传感器概论 133
§13-3气体传感器的选择方法 134
§13-4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138
§13-5吸附效应晶体管气体传感器(AET) 144
§13-6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147
§13-7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PCS) 157
§13-8声波与超声波气体传感器 159
§13-9红外线气体传感器 161
§13-10热导式气体传感器 163
§13-11光反应型气体传感器 170
第十四章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14-1基本原理 174
§14-2金属丝催化元件 180
§14-3载体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183
第十五章光干涉型气体检测装置§15-1光干涉型瓦斯检定器的特点及分类 199
§15-2光干涉型气体检定器原理 201
§15-3光干涉型瓦斯检定器的检查 205
§15-4光干涉型仪器的校验 207
§15-5光干涉型瓦斯检定器的使用方法 213
§15-6光干涉型检定器的管理 219
第十六章检测装备的管理与使用§16-1有害气体监测设置规范 220
§16-2有害气体监测装备的检验 221
§16-3用户管理业务 222
§16-4对瓦斯检测者的要求 224
§16-5瓦斯检测设备的选型 225
§16-6检测要求及测定点计划 227
§16-7瓦斯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231
§16-8校准气样配制法 239
§16-9瓦斯监测设备的校准 246
§16-10有机溶剂蒸气性状及管理方法 247
§16-11特种气体的管理 251
§16-12船舶气体检测与管理 253
参考文献 255
附录一气体检测管 257
附录二有害物质的mg/m3与ppm换算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