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篇 1
第一章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概览 1
第一节 从德国模式到欧洲模式 1
第二节 社会市场经济的绩效 8
第三节 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社会” 11
理论篇:社会市场经济:多种理论的综合 18
第二章 “第三条道路”理论评析 18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的多重含义及其理论由来 18
第二节 来自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条道路”观 24
第三章 经济自由主义(上):新自由主义的三大派别 29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社会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的新自由主义 29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奥尔多自由主义与弗莱堡学派的区别 35
第三节 弗莱堡学派 41
第四节 社会自由主义的概述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49
第五节 米勒—阿尔马克和艾哈德的生平及著作 51
第四章 经济自由主义(中):温和的新自由主义 54
第一节 奥尔多自由主义的德国特色 54
第二节 强调人为的经济秩序和主张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 56
第三节 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原则 65
第四节 反墩“功利主义”的经济自由主义 68
第五节 强调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天然缺陷,淡化私有制的作用 72
第六节 既反资本主义又反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 74
第七节 反集体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81
第五章 经济自由主义(下):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 89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的秩序政策观对社会市场经济方案的影响 89
第二节 社会自由主义的秩序政策理论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 96
第三节 米勒—阿尔马克和艾哈德的社会市场经济方案 103
第六章 民主社会主义(上):经济民主与计划模式 109
第一节 伯恩施坦的“民主社会主义观” 109
第二节 希法亭的“经济民主论” 115
第七章 民主社会主义(下):从计划向市场的理论转变 124
第一节 纳什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124
第二节 阿尔弗勒德·韦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模式评析 128
第三节 席勒“市场尽其可能,国家以其必要”模式的评析 139
第四节 从计划到市场的重大转变:《哥德斯堡纲领》评析 144
第八章 德国经济社会秩序模式前史 154
第一节 德国近代经济社会体制的拿破仑遗产(19世纪初) 154
历史篇:社会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现实 154
第二节 斯泰因—哈登贝格改革 156
第三节 德国统一市场和经济社会体制的形成(1830—1870) 160
第九章 经济秩序大规模创制时期(1871—1914) 169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经济急剧扩张 170
第二节 独特的公司制企业制度的创立 173
第三节 现代银行体系的形成 177
第四节 协会的发展与职能的扩展 180
第五节 经济的卡特尔化 182
第六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187
第七节 雇员共同决策制的最初形成 190
第十章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经济社会秩序的实践 195
第一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计划与市场的混合经济体制 195
第二节 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怪胎 209
第十一章 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216
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的提出(1945—1948) 217
第二节 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234
第三节 “经济民主”的革新及其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初) 239
第四节 社会市场经济在经济自由化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 247
第五节 “新中间道路”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世纪之交) 253
体制篇:社会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59
第十二章 竞争秩序与竞争政策评析 259
第一节 竞争政策理论 260
第二节 竞争政策的立法 269
第三节 对卡特尔的监督 277
第四节 对企业集中化和康采恩的监督 281
第五节 欧洲反限制竞争法律和竞争政策 289
第一节 参与制和共决制 292
第十三章 共同决策制度评析 292
第二节 共同决策的制度安排 295
第三节 围绕共决制的争议 308
第十四章 德国企业制度评析 321
第一节 各种企业形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1
第二节 德国公司治理的两大特点 324
第三节 德国公司治理结构 328
第四节 德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及经济学分析 333
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