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型期的中国戏剧 3
第一节 多元化的生存状态 3
第二节 文化转型中的欣赏主体 10
1 无孔不入的大众文化 10
2 大众文化的机器在复制着大众 14
第三节 文化转型中的创作主体 21
1 戏剧家的缺席 21
2 体制的痼疾 30
第二章 90年代戏剧创作分析(上) 35
第一节 都市生活:题材的集中领域 35
第二节 名著的上演与改编 43
第三节 校园戏剧:靓丽的风景线 59
第四节 方兴未艾的音乐剧 74
第二章 90年代戏剧创作分析(下) 87
第一节 李龙云:月光下的苦思与沉吟 87
第二节 杨立民:演绎荒原上的人生百态 107
《黑草垛》 108
《黑色的石头》 111
《大雪地》 114
《大荒野》 120
《地质师》 124
第三节 游走在寓言、悖论与荒诞之间的过士行 131
《鸟人》 136
《鱼人》 139
《棋人》 143
第四节 《死水微澜》与《生死场》 147
《死水微澜》 149
《生死场》 154
第三章 主旋律戏剧创作的是是非非 161
第一节 “人文精神”讨论的来龙去脉 161
第二节 主旋律戏剧创作的成就 168
第三节 意想不到的后果 182
第四章 孟京辉的戏剧探索 191
第一节 《思凡》:以别一种眼光看世界——开90年代“世俗化”戏剧的先河 191
第二节 感受并记录困惑 205
第三节 以讽刺和幽默迎合大众 223
第四节 “先锋戏剧”成为时尚意味着什么 237
第五章 林兆华和牟森的戏剧探索 257
第一节 林兆华的戏剧创作 257
第二节 牟森的戏剧创作 268
第六章 小剧场戏剧的探索 289
第一节 20年来小剧场戏剧发展的历程 289
第二节 90年代小剧场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特点 306
第三节 小剧场戏剧与独立戏剧制作人 322
第七章 我们何以需要戏剧——对戏剧审美标准的寻求 343
第一节 戏剧为什么存在 343
第二节 戏剧如何存在 352
附录:中国话剧发展的简要回顾 365
1 中国早期话剧 365
2 “五四”与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368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战时期的戏剧 383
4 部分作家与作品 396
5 解放区的戏剧运动 408
6 新中国的话剧 411
7 新时期的话剧 417
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