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微体古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微体古生物学一般的定义 3
译者前言 5
第二章 微体化石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6
引言 6
野外取样和采集 6
编者序 7
从岩基里分出微体化石 7
著者序 9
选取和装置微体化石 11
第三章 微体化石的生物分类(撮要) 15
始先界 15
植物界 18
动物界 20
亲缘关系不明的微体化石 28
第四章 始先界的微体化石 30
裂菌门 30
黏液藻门 30
绿藻门 30
金植门 34
红藻门 37
真菌门 37
眼虫门 37
甲藻门 37
原生动物门 39
第五章 植物微体化石 51
孢子和花粉 51
孢子和花粉的普通形态学 52
孢子的形态和分类 53
花粉的形态和分类 57
孢子和花粉分析的技术 62
种子化石 66
木化石 66
第六章 动物微体化石(牙形石、介形虫及有孔虫除外) 73
多孔动物门 73
腔肠动物门 75
苔藓动物门 77
腕足动物门 81
软体动物门 81
环节动物门(及其它蠕虫类) 85
节肢动物门 85
棘皮动物门 89
脊椎动物的残体 93
第七章 牙形石 106
牙形石的特征 106
牙形石的来源 109
牙形石的定向 111
牙形石的分类 111
牙形石的地层分布 119
介形虫的形态 123
第八章 介形虫 123
介形虫背甲的纹饰 127
背甲的定向 127
介形虫的分类 128
非海相介形虫属的概要 138
第九章 有孔虫 158
引言 158
活着的动物 159
有孔虫的外壳 160
有孔虫的分类 164
有孔虫类的地层学 189
有孔虫类的生态学 189
大陆(非海洋)环境 200
第十章 微体化石的环境意义 200
混合环境 204
海洋环境 207
微体化石生物群的混合和转移 214
第十一章 微体化石地层学 221
前寒武纪的微体化石 221
古生代的微体化石 222
寒武纪 222
奥陶纪 222
志留纪 224
泥盆纪 225
密西西比纪 227
宾夕耳法尼亚纪 229
二迭纪 231
中生代的微体化石 232
三迭纪 233
侏罗纪 234
白恶纪 236
新生代的微体化石 239
第三纪古新世 239
始新世 241
渐新世 246
中新世 248
上新世 250
更新世微体生物群组合的例子 252
第四纪 252
第十二章 应用微体古生物学 257
知识的来源 257
大型实验室中样品的处理 259
含有化石样品的检验 261
利用微体化石鉴定地层时代和对比 261
利用微体化石鉴定古岩相 265
从微体生物群的证据来解释构造作用 271
新的发展 275
附录A.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279
附录B.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284
附录C.微体化石的制图 288
附录D.常用属、种名称词汇 291
附录E.一般词汇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