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需求阶段 1
第1条:测试人员及早介入 2
第2条:验证需求 4
第3条:需求就绪后马上设计测试过程 8
第4条:确保需求变化的传达 11
第5条:注意在现存系统上进行开发和测试 14
第2章 编制测试计划 17
第6条:了解手头的任务和相关的测试目标 18
第7条:考虑风险 22
第8条:根据功能优先级安排测试工作 28
第9条:牢记软件方面的问题 30
第10条:获得有效的测试数据 32
第11条:规划测试环境 36
第12条:估计测试准备和执行所需的时间 38
第3章 测试组 47
第13条:定义角色和职责 48
第14条:测试技巧、行业知识和经验三者缺一不可 55
第15条:评估测试人员的有效性 57
第4章 系统构架 67
第16条:了解系统构架和基本组件 68
第17条:确认系统的可测试性 70
第18条:使用日志增加系统的可测试性 71
第19条:验证系统支持调试和发行两种执行模式 74
第5章 测试设计和测试文档 77
第20条:分而治之 78
第21条:使用测试过程模板和其他测试设计标准 82
第22条:根据需求得到有效的测试用例 86
第23条:把测试过程当作“动态”的文档 89
第24条:利用系统设计和系统原型 91
第25条:设计测试用例场景时采用经过检验的测试技术 92
第26条:在测试过程中避免包含限制和详细的数据元素 96
第27条:运用探索性测试 98
第6章 单元测试 101
第28条:用结构化的开发方法来支持有效的单元测试 103
第29条:在实现之前或者与实现同时开发单元测试 108
第30条:使单元测试的执行成为生成过程的一部分 111
第7章 自动测试工具 115
第31条:了解各类测试支持工具 116
第32条:自主生成一个工具 120
第33条:了解自动测试工具对测试工作的影响 122
第34条:关注组织的需要 126
第35条:在应用程序的原型上对工具进行测试 129
第8章 自动测试:选择最好的实践 131
第36条:不要过分依赖记录/回放工具 132
第37条:必要时自制开发一个测试工具 134
第38条:使用经过考验的测试脚本开发技术 138
第39条:尽量使回归测试自动化 142
第40条:实现自动生成和烟雾测试 146
第9章 非功能性测试 149
第41条:不要事后才考虑到非功能性测试 150
第42条:用产品级数据库进行性能测试 153
第43条:为预期受众定制可使用性测试 155
第44条:特定需求和整个系统都需要考虑安全性 157
第45条:研究系统对并发性测试计划的实现 159
第46条:为兼容性测试建立高效的环境 163
第10章 管理测试的执行 165
第47条:明确定义测试执行周期的开始和结束 166
第48条:隔离测试环境和开发环境 168
第49条:实现缺陷追踪生命周期 170
第50条:追踪测试工作的执行 175
术语表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