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年陶都 1
宜兴概况 2
历史渊源 2
风景名胜 3
宜兴陶起源 8
原始社会时期 8
奴隶社会时期 9
封建社会时期 10
古窑旧址 12
小窑墩遗址 12
涧潀龙窑遗址 12
真武殿窑群遗址 13
羊角山古龙窑遗址 13
筱王村古窑群遗址 14
前墅龙窑 14
前进龙窑遗址 14
宜兴陶器 15
紫砂陶器 15
宜兴均陶 16
宜兴青瓷 16
宜兴精陶 17
宜兴彩陶 17
第二章 紫砂壶的历史 19
紫砂壶的诞生 20
始陶异僧 20
金山寺僧创壶 20
供春制壶 21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 22
宋元时期 22
明代 23
清代 23
民国时期 24
现当代阶段 25
紫砂壶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26
草创期 26
第一期 26
第二期 27
第三期 27
第四期 28
第五期 28
第三章 紫砂壶的制作原料 29
紫砂泥的种类 30
紫泥 30
朱泥 30
绿泥 31
夹泥 31
紫砂泥的开采 32
明掘 32
暗掘 33
现代化机械开采 34
紫砂泥的性能 35
化学成分 35
物理结构 35
紫砂泥的加工配料 36
紫砂泥的加工 36
紫砂泥的配色 38
第四章 紫砂壶的成型工艺 39
紫砂壶成型工具 40
木拍子 40
木撘子 40
竹拍子 41
挖嘴刀 41
矩车 41
矩底 41
尖刀 41
鳑鮍刀 42
线梗 42
明针 42
泥扦尺 42
复只、勒只、篦只 43
铜管 43
独个 43
水笔帚 44
顶柱 44
元盖石 44
木转轮 44
紫砂壶成型手法 45
“拍身筒成型法” 45
“镶身筒成型法” 51
石膏模型成型法 54
紫砂壶烧制手法 55
龙窑 55
倒焰窑 56
隧道窑 57
电窑 58
第五章 紫砂壶的造型工艺 59
紫砂壶的结构 60
壶体 60
壶盖 61
壶嘴 62
壶把 63
器足 65
紫砂壶的基本壶式 66
花货 66
光货 67
筋囊货 68
紫砂壶的特殊壶式 69
曼生壶 69
其他特殊壶式 75
第六章 紫砂壶的装饰工艺 77
普通装饰法 78
线条装饰 78
刻画装饰 80
彩釉装饰 81
泥绘装饰 81
印贴装饰 82
描金装饰 83
绞泥装饰 83
镶嵌装饰 84
特殊装饰法 86
雕漆装饰 86
镂雕装饰 86
包金银铜装饰 87
包锡装饰 87
铺砂 88
抛光 88
第七章 制壶名家与专著 89
制壶名家 90
四名家 90
时大彬 90
李茂林 92
李仲芳 92
徐友泉 92
陈仲美 93
沈君用 93
项圣思 94
惠孟臣 94
明代其他名家 95
陈鸣远 95
惠逸公 96
杨氏兄妹 96
邵大亨 97
黄玉麟 97
清代其他名家 98
程寿珍 99
陈光明 99
俞国良 100
范大生 100
张兰舟 101
冯桂林 101
汪宝根 102
民国时期的其他名家 102
任淦庭 103
吴云根 103
裴石民 104
王寅春 104
朱可心 105
顾景舟 106
蒋蓉 107
王石耕 108
徐汉棠 108
王三大 109
顾道荣 109
李昌鸿 110
徐秀棠 111
倪顺生 112
李碧芳 112
高海庚 113
高丽君 113
谭泉海 114
王小龙 114
许成权 115
吕尧臣 115
谢曼伦 116
储立之 117
何道洪 117
周桂珍 118
汪寅仙 118
束旦生 119
鲍仲梅 119
毛国强 119
顾绍培 120
鲍志强 121
施小马 121
储集泉 122
江建翔 122
葛陶中 123
王奋良 123
范伟强 124
许学军 124
吴利群 124
近现代其他名家 125
论壶专著 126
《阳羡茗壶系》 126
《阳羡名陶录》 126
《景德镇陶录》 127
《茗壶图录》 127
《宜兴陶器概要》 128
《阳羡砂壶图考》 128
《紫砂陶器造型》 128
《宜兴陶艺》 129
《中国陶瓷·宜兴紫砂》 129
《宜兴陶器》 129
《紫砂春秋》 129
《宜兴紫砂珍赏》 130
《中国紫砂茗壶珍赏》 130
第八章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 131
紫砂壶鉴赏要素 132
紫砂壶的等级 132
紫砂壶鉴赏六字诀 133
印款与刻款 136
紫砂壶断代鉴定 138
紫砂壶壶式的断代鉴定 138
紫砂壶装饰的断代鉴定 139
紫砂壶款识的断代鉴定 140
紫砂壶的作假 142
紫砂壶的作伪与做旧 142
紫砂壶作假的鉴别 143
紫砂壶的收藏 146
名款紫砂壶 146
无名款古壶 146
传统紫砂壶 146
斋堂号署款 148
店号壶 148
墨宝壶与纪念壶 149
“文革壶” 149
紫砂壶的选购与保养 151
紫砂壶的选购 151
紫砂壶的保养 152
紫砂壶的存放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