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卫生理化检验的意义与内容 1
第二节 常用检验方法概述 1
一、感官检查法 1
二、物理检查法 2
三、化学分析法 2
四、物理化学分析法 4
第三节 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10
第四节 检验质量控制 11
一、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11
二、实验室内部检验质量控制 13
三、实验室间检验质量控制 20
第二章 样品的处理方法 21
第一节 有机质分解法 21
一、干法分解 21
二、湿法分解 22
一、浸渍法 25
第二节 溶剂提取法 25
二、萃取法 26
第三节 挥发分离法 29
一、气化法 29
二、蒸发法 30
三、蒸馏法 30
第四节 其他处理法 33
一、沉淀法 33
四、升华法 33
二、透析法 34
三、离子交换法 34
第三章 水质检验 35
第一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35
一、水样的采集 35
二、水样的保存 38
第二节 物理性状 39
一、温度 39
二、臭与味 39
三、色度 40
四、浑浊度 41
五、电导率 44
第三节 化学指标 46
一、pH值 46
二、氨氮 51
三、亚硝酸盐氮 54
四、硝酸盐氮 56
五、总硬度 62
六、氯化物 66
七、耗氧量 70
八、溶解氧 74
九、挥发酚类 78
十、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84
第四节 毒理学指标 86
一、六价铬 86
二、砷 89
三、氰化物 93
四、氟化物 99
第四章 食品检验 107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07
一、样品采集 107
二、平均样品的制备 109
三、样品保存 109
第二节 食品的比重与一般成分 110
一、比重 110
二、水分 113
三、灰分 117
四、脂肪 119
五、蛋白质 120
六、醣类 125
七、抗坏血酸 134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 139
一、糖精钠 139
二、苯甲酸及其钠盐 145
三、五种人工合成色素 150
一、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154
第四节 食品中有害物质 154
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160
三、黄曲霉毒素B1 166
四、砷、汞与氰化物、磷化锌的快速定性 172
第五节 几种食品 180
一、鲜乳 180
二、酒类 185
三、酱油 192
一、有害物质存在状态 199
第一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 199
第五章 大气与车间空气检验 199
二、采集方法 200
三、采样仪器 203
四、专用采样器 210
五、最适采气量 210
六、采样原则与注意事项 211
七、采样体积及浓度表示方法换算 212
一、铅 213
第二节 有害物质 213
二、汞 220
三、锰 226
四、苯、甲苯、二甲苯 229
五、二氧化硫 235
六、氮氧化物 238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 241
一、粉尘浓度 241
二、粉尘分散度 242
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 244
第四节 大气飘尘与灰尘自然沉降量 247
一、飘尘 247
二、灰尘自然沉降量 248
第六章 仪器分析法 251
第一节 电导法 251
一、概述 251
二、溶液电导的测定 251
三、电导法的应用 253
一、概述 254
第二节 电位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 254
二、参比电级 255
三、离子选择性电级 256
四、直接电位法的测定方法 263
五、电位滴定法 265
一、概述 269
二、基本原理 269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69
三、仪器装置 271
四、定量分析方法 275
五、干扰及其排除 277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278
一、概述 278
二、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279
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80
四、色谱柱 282
五、检测器 286
六、定性、定量方法 293
第五节 反向溶出伏安法 296
一、概述 296
二、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96
三、反向溶出伏安法 300
附录 302
一、化学式量表 302
三、酸溶液的配制 304
二、化学试剂的规格 304
四、碱溶液的配制 305
五、滴定分析常用的基准物质前处理 305
六、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 306
七、常用指示剂的配制(一) 309
八、常用指示剂的配制(二) 310
九、常用洗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311
主要教学参考书 312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