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人心不足蛇吞象,数十大员赴法场 483
1. 精明过人的乾隆从多雨的奏报中发现了破绽 483
2. 给顶头上司送丫鬟一事不了了之 486
3. 用大把的银子把所有官员的口都堵上 494
4. 收受贿赂的惊人价码:一千见面,二千便饭,三千射箭 499
5. 大贪官解说“坐省长随”受贿法 504
6. 机关算尽,三封疆难逃恢恢天网 507
7. “抄家皇帝”后继有人,乾隆评说善于理暑的山西人王禀望 509
8. 贪污两万两是皇帝新定的“死亡线” 519
9. 几十个贪官庞庆幸保住了脑袋 523
10. 权臣于敏中身后出大事,家中查出二百万两银子 530
11. 究竟谁是“酿成此案的祸首”,乾隆招财进宝有妙着 533
12. 没有能管第一把手的权力 536
13. “官官相护”,让乾隆“最为寒心” 539
三、 扳倒一信贪官为什么这么难 542
1. 官场另类窦光鼐在仕途上屡起屡扑 543
2. 乾隆一想到各省的亏空,连觉都睡不安稳 545
3. 州县官神前宣誓,御史大人细道亏空由来 548
4. 窦学政走马上任,引爆了浙江官场的一颗炸弹 552
5. 窦光鼐要破官场规矩,却犯了四面出击的大忌 556
6. 大堂上众证人翻供,黄梅为自己做无罪辩护 560
7. 调查组调查“无加派”,乾隆给窦大人下台阶 563
8. 乾隆评说窦老头“福尽矣” 566
9. 窦光鼐在革职上谕到害前向皇帝写密折 569
10. 面对铁证,乾隆朱批:“此事似变局,大奇” 573
11. 乾隆向臣下诉说“办事之苦心” 578
12. 阿桂在“惩贪”与稳住“大局”之间找平衡,乾隆强调“政体国法” 580
13. 窦光鼐伏地痛哭,乾隆对老窦心生不满 583
14. 阿桂上奏定调子,窦大人进京任职 587
15. 和坤为皇上点拨,处死黄梅的告示贴满大街小巷 590
16. 乾隆为反贪“英雄”窦光鼐定性:“不得为无过” 594
17. 面对“官场规矩”,巨人也有无奈 596
1. 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何以被砍头示众 601
一、 乍暖还寒时节 601
2. “不以语言文字罪人”写进了大清法典 603
3. 谢济世私注《大学》被焚毁 607
4. 不幸中万幸的大史家全祖望 608
5. 立志写一部当代信史无异于拿自己的性命作赌注 612
6. 梁启超最钦佩的大史家戴名世被处死 614
7. 全祖望笔下再现出的志节之士 617
8. 学林不幸史家幸 623
二、 被凌迟的疯人 624
1. 假托名臣孙嘉淦的奏稿广泛流传 624
2. 被“杖毙”的王肇基原来是一个疯子 626
3. 精神失常的人在书中创造“帝国” 627
4. 哭笑不得的供悟民千刀万剐的下场 632
5. 状元大吏因失查“逆书”差点儿掉脑袋 638
6. “疯人文字狱”种种 640
三、 月晕而风 643
1. 河南巡抚匿灾不报 643
2. 乾隆对接二连三告御状大为恼炎 645
3. 地方官办赈不力被所谓的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647
4. 举报地方官伟灾不报,却被逼成有罪 648
5. 彭家屏被冤杀留给了后人不尽的思考 650
四、 山雨欲来风满楼 652
1. 自号“闲渔”的蔡显何以被杀 653
2. 雍正要求全国的读书人都要在处置吕留良一事上“表态” 655
3. 一介书生与皇帝“论战” 657
4. 武当山道士不忘尘世喧嚣 659
5. 自愿走向地狱之路的民族脊梁 662
五、 “造物者之心愈老而愈辣” 665
1. 乾隆承认自己整人“愈老而愈辣” 666
2. 著书没有换来黄金屋,反带来杀身之祸 668
3. 乾隆小题大做,要把《字贯》案打成钦办“逆案” 670
4. 禁书活动让天下士子噤若寒蝉 671
5. 乾隆要把海成作为封疆大吏的“坏典型” 673
6. 正在蓄意制造的一个更大冤案 675
7. 因为田产纠纷,徐述夔的诗作被指控为“悖逆” 676
8. 乾隆硬着头皮把案子办到底 680
9. 刑部官员曲解《大清律例》,为从严查办找“根据” 685
10. 自负的乾隆不想把麻烦留给子孙 689
六、 道学先生尹嘉铨的悲剧 694
1. 为父亲请谥,却招来抄家革职之祸 695
2. “假道学”的“拍老婆”、“聚老处女”之类供词让人哭笑不得 697
3. 审问的官员专拣“个人隐私”挖 699
4. 如何把一个“假道学”问成死罪 700
七、 “万马齐喑究可哀” 702
1. 乾隆说他处理文字狱案比祖、父宽大 702
2. 吟诵风月被杀头,糊涂人“忠而获咎” 704
3. 盛世三帝大搞文字狱的不同“路数” 706
4. 梁诗正细道为官诀窍 709
5. 改朝换代对士大夫气节的考验 711
6. 自己种下的恶果自己尝 714
一、 一生钟爱,“一去无还意” 717
1. 乾隆越发感到富察皇后是自己治理天下的好帮手 718
2. 钦天监占卜说:中宫将有灾祸 721
3. 皇后真的“一去无还意” 724
4. 空前隆重的丧礼使死去的皇后备极哀荣 727
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30
1. 对皇后的挚爱深情,让乾隆抒写了传诵一时的“长恨歌” 730
2. 皇后真的是因皇帝与傅恒夫人私通而投水自尽吗 733
3. 官书所载孝贤之死,是否另有“隐情” 737
1. 乾隆不愿让那拉氏取代孝贤皇后 739
三、 帝后反目:那位皇后愤而剪发 739
2. 那拉皇后“安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逼人的刚气 741
3. 红颜一怒,南巡路上皇后削发 744
4. “无发国母”,惨淡别人世 745
5. 李御史为逝去的皇后鸣不平 747
四、 深宫中的南国佳丽 751
1. 皇后无法劝阻皇帝把南国佳丽接入宫 751
2. 乾隆“在江南立的妃子”是陆常在和明贵人 755
3. 南国女子如何入宫 758
4.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扬州女子陈氏其人 761
1. 史宫虚位,究竟为哪般 763
五、 众说纷纭话香妃 763
2. 有关嘉庆生母、孝仪皇后家世的离奇说法 765
3. 地宫中的几位皇贵妃 768
4. 最富传奇色彩的香妃 770
5. 宝月楼是为遍体异香的西域美人准备的香闺吗 772
6. 香妃家庭以及浴德堂的由来 778
六、 掌上明珠十公主 783
1. 备受宠爱的十公主 783
2. 十公主的母亲将使唤宫女杖毙 786
3. 皇父做主,六岁的公主“指婚”给和坤之子 789
4. 公主下嫁成为京师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792
1. 秘立的皇太子不幸夭折 794
七、 龙生龙种,种种不同 794
2. 孝贤皇后之死,使乾隆断了立嫡的念头 797
3. 乾隆子嗣众多的儿辈中,可供选择的余地少而又少 800
4. 选定十五阿哥为自己的接班人 804
八、 五世同堂后的缺憾 806
1. 古稀之年,为后代起名定规矩 807
2. 乾隆希望有生之年,亨六世同堂之乐 809
3. 弘历和绵宁(即道光帝)的祖孙情 811
4. 乾隆不想让皇子过早接班 815
九、 “千秋疑案”,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818
1. 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了吗了 818
2. 高阳的《乾隆韵事》为私生了之说推波助澜 820
3. 福康安得到的种种“异数”,是不是和坤迎合乾隆所为 823
4. 乾隆如何让傅恒“骤然而贵 ” 826
5. “汝子吾儿定教培”,是对已故的傅恒及其夫人的安慰吗 828
一、 上方玉食,雅好南味 835
1. 御膳房严格管理防意外 836
2. 乾隆赐膳,带有晚上召幸妃嫔的特殊意味 837
3. 非玉泉酒、水不饮,和极为考究的饮食 839
4. 御膳房中的苏州厨子张东官 842
二、 艺术气质,多样才华 847
1. 精通五种民族语言,毕生倾心汉学 847
2. 从治学到治天下 851
3. “平行结习最于诗”,书法绘画具一格 855
4. 对臣下进献的书画珍品,来者不拒 860
5. 叮嘱大臣,留意抄家时的宝物 862
6. 喜雅恶俗,推重气韵 865
三、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870
1. 用七千多万两银子,改造京城 870
2. 三山五园,盛景数千 873
3. 乾隆将江南建筑世家张氏请到京城 877
4. 江南美景,移入君怀 879
四、 好大喜功,夸示宏伟 883
1. 《遗诏》不忘为自己做掩饰 884
2. “十全武功”何称“十全” 885
3. 文治功罪何须说 888
一、 残垣断壁远瀛观 891
1. “斯时斯景谁画得?” 乾隆向郎世宁请教“泰西水法” 892
2. 乾隆每天都要到西洋楼的施工现场 895
3. 皇家御园中,出现了用十二属相组成的人休兽头喷泉 896
4. 皇帝才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 898
二、 如意馆里的西洋人 900
1. 乾隆让西洋音乐大师教小太监学琴,他自己对机械玩艺儿“万年欢”的表演大加赞叹 900
2. 乾隆最喜欢郎世宁为他画的“御像”,并在上面戏题小诗 902
3. 如意馆究意在何处 904
4. 向五湖四海夸耀的西洋楼倾刻间成了一个民族耻辱的永恒记忆 907
三、 血雨腥风的“教难”和一念之差酿成的苦果 909
1. 乾隆一反祖、父的做法,允许除旗人之外的中国人信奉西洋教 910
2. 乾隆“庾毙”传教士 912
3. 波诡云谲,马朝柱密谋反清 917
4. 乾隆为什么不愿把国门打开 923
5. “洋鬼子”告御状 930
四、 傲慢的英国使臣遇到了更傲慢的乾隆 933
1. 英国特使带着六百箱礼物,远隔重洋为乾隆“祝寿” 933
2. 乾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接待这个“初次观光上国”的英国使团 935
3. 乾隆奇怪:“用布扎腿”的英国人为什么拒绝行三跪九叩大礼 937
4. 乾隆派人传话给英国人:拉着皇帝陛下的手来亲嘴不如双足下跪好 940
5. 马戛尔尼是否向乾隆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944
6. 英国人向大清提出六项要求 949
7. 乾隆回忆起祖父所说的一句话:“千百年后,中国恐为西洋所累” 954
一、 为死后安葬之地徘徊不定 963
1. 雍正何以不随父而葬?乾隆又何以要追随祖父于地下 964
2. 乾隆钦定龙盘虎踞的胜水峪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966
二、 在所有清帝陵寝中,裕陵藏有最诱人的珍宝 968
1. 裕陵宝物知多少 968
2. 打开地官难上加难 970
3. “护陵大臣”监守自盗 972
三、 “下全天子”骨难全 975
1. 溥仪得知东陵被盗所受的刺激比他当年被逼出宫还严重 976
2. 暴尸棺外的慈禧何以“遍身生白毛” 977
3. 乾隆骸骨的下落究竟在哪里 979
4. 溥仪“复辟”的步伐加快了 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