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陶渊明之生死哲学 1
(一)人生观:任真自得,恬淡高洁 2
(二)死亡观:乐天委分,识运知命 12
(三)对陶渊明生死观的理论沉思 19
二 洞山良价的生命论 25
(一)人生大事——认识生命 26
(二)生命境界——编正五位 32
(三)生死无碍,来去自由 37
三 马祖禅观及其对洪州禅系的影响 41
(一)创立洪州禅系 41
(二)作为生活禅的禅道自然观:平常心是道 43
(三)任运自在、随缘适性的禅道理念 45
(四)随机而发——马祖与洪州禅系的自然禅风 48
(五)触事而真、立处即真的本真价值 50
四 李觏的礼论及其现实意义 54
(一)礼备体用,合内外 54
(二)礼顺人情 58
(三)学礼成性 62
(四)李觏礼论的现实意义及对王安石的影响 66
五 王安石的儒学思想 72
(一)儒学传承谱系之检讨 74
(二)天人关系论 79
(三)性命学说 84
(四)圣王之道与儒者修身 97
(五)结语 106
六 陆九渊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109
(一)人生价值:“天爵”与“人爵” 109
(二)人生理想:“堂堂做个人” 113
(三)人生境界:“大人” 116
(四)象山先生人生精神之现代沉思 122
七 陆九渊的儒学思想 128
(一)宇宙与吾心 129
(二)本心与心即理 135
(三)简易与涵养 145
(四)心学与实学 152
(五)结语 159
八 梭山先生之行与思 162
(一)“学问渊粹” 163
(二)朱陆之辩 168
(三)修身与齐家 169
九 文天祥精神世界结构层次的哲学阐释 181
(一)“法天不息”:领悟天道以建构精神空间 182
(二)明辨人伦之大者与义理之责 189
(三)百折不回,力行不息 195
(四)越伦理而与道为一 196
十 吴澄文集版本源流考 202
(一)吴澄文集现存版本考 203
(二)吴澄文集编刻始未考 208
(三)结语 227
十一 罗钦顺及其《困知记》 230
(一)罗钦顺的品行与政见 230
(二)《困知记》的成书及影响 233
(三)《困知记》的主要哲学思想 236
十二 江右王门何、黄二先生学行述略 242
(一)从中学校歌说到罗田岩诗 242
(二)濂溪祠与雩邑王门诸子 245
(三)“浙有钱王,江有何黄”:何、黄学思述评 247
(四)余论:江右王学与四有四无 251
十三 陈明水论 254
(一)生平学履——兼述与王龙溪的思想关系 256
(二)心无定体——兼述“本体恒鉴” 261
(三)慎独知几——兼述“无善无恶,与物无对” 268
(四)结语 275
十四 王时槐哲学本体论辨证 278
(一)析“盈宇宙间一气” 279
(二)析“性者,万物之一原” 285
(三)析“透性”、“研几” 289
十五 罗近溪的造诣 295
(一)生平与论著 295
(二)学问径路与风格 297
(三)破光景 299
(四)清新俊逸、通透圆熟 301
十六 颜钧的平实之学 303
(一)闭关悟道 303
(二)勤勉布道 308
(三)侠行践道 312
(四)奇解创道 315
(五)结语 323
十七 汤显祖的人生哲学 329
(一)徘徊于“儒检”与“仙游”之间 330
(二)“予方木强,故无柔曼之骨” 335
(三)“天地之性人为贵” 339
(四)“世间只有情难诉” 342
十八 宋应星哲学研究纲要 346
(一)反理学、心学的自然哲学 347
(二)富国强民的经济哲学 356
(三)针砭时弊的社会哲学 361
(四)锐意进取的人生哲学 364
(五)宋应星哲学的意义 368
十九 欧阳竟无思想研究 370
(一)方法论的意趣:经学方法的延拓 371
(二)从“批判佛学”的立场看 376
(三)通内外之道 386
附录一 周敦颐在江西若干史迹考 391
(一)周敦颐教二程的地点问题 391
(二)关于《爱莲说》发表地的问题 396
(三)关于九江濂溪书堂遗址的问题 403
附录二 罗汝芳生平与家世述略 406
(一)罗汝芳的生平 406
(二)罗汝芳的故乡 409
(三)罗汝芳世系简表 413
(四)罗汝芳祖裔简介 414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