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监管制度建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保险业监管制度建设课题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4930148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在许多监管问题上采用阶段性方法。书中也论述了监管者在提高保险公司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简介 1

项目组成员 2

工作大纲(TOR) 3

报告的章节安排 6

工作大纲和章节 7

项目进程 9

报告考虑的基准 10

概要 11

第一部分 引言 47

第一章 保险部门概述 49

1.1 金融体系 49

1.2 保险部门的结构 50

1.3 资本 51

1.4 WTO 52

第二章 审慎监管和偿付能力评估的一般特点 5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市场及政策法规 56

2.2 保险监管的目标 58

2.3 审慎监管的要点 59

第二部分 非寿险 61

第三章 非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内含原理与监管选择 63

3.1 保险风险 63

3.2 资产风险 63

3.3 信用风险 64

3.4 市场风险 64

3.5 估价风险 64

3.6 集中度风险(资产) 64

3.9 集中度风险(负债) 65

3.8 承保估价风险 65

3.7 负债风险 65

3.10 再保险“评估”风险 66

3.11 资产/负债管理(ALM)风险 66

3.12 流动性风险 66

3.13 市场风险(“市场引起”的不匹配) 66

3.14 操作风险 67

3.15 行政和管理风险 67

3.16 一般商业与法律风险 67

3.20 资产风险 68

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68

3.17 参与风险(关联公司交易) 68

3.18 概述 68

3.21 负债风险 69

3.22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70

3.23 有关表外业务风险的一点注解 70

3.24 操作风险 71

3.25 偿付能力标准——核心原则和评价方法 71

3.26 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 72

3.27 偿付能力的本质与目的 75

3.28 偿付能力的选择和风险反应 76

3.29 审慎评估——偿付能力方案(“路径”) 78

3.30 清算基础 78

3.31 现业务结束基础 78

3.32 保持经营基础 79

3.33 对偿付能力标准的一些描述性说明 79

3.34 商业偿付能力 79

3.36 法定或要求偿付能力额度 80

3.35 法定偿付能力(或“审慎偿付能力”) 80

3.37 选择标准的表现跟踪 81

3.38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81

3.39 风险评估与预防/化解 82

3.40 监管之双方 83

3.41 审计与精算的作用 83

3.42 再保险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84

3.43 监管透明和信息披露的好处 85

3.45 欧盟(包括英国) 86

3.44 偿付能力监管的国际惯例 86

3.46 加拿大 87

3.47 美国 88

3.48 日本 89

3.49 澳大利亚 89

3.50 概述 90

3.51 关于偿付能力的观察总结、目前研究和未来方向 90

3.52 相关问题 91

3.53 结论 91

4.1 再保险的作用 93

第四章 非寿险公司的再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的监管 93

4.2 中国的再保险监管 94

4.3 目前实践、内含原理和监管指南 96

4.4 建议步骤 97

4.5 再保险公司的监管 97

4.6 结论 98

4.7 (补充)对PRC巨灾损失的安排 98

4.8 洪水保险的特殊点 99

4.9 结论 100

5.1 未决赔款负债 101

第五章 非寿险公司负债评估问题探讨 101

5.2 审慎估价 102

5.3 审慎边际和公允价值 103

5.4 贴现到现值 103

5.5 未满期保费/未满期风险 104

5.6 结论 104

附录1 索赔进程表 106

附录2 各个承保年度保费和索赔流量图 108

6.1 实际问题和限制 109

第六章 非寿险公司的预警/优先排列系统 109

6.2 建议的系统——非寿险公司 112

6.3 偿付能力和成长性 113

6.4 承保利润和再保险 114

6.5 投资和流动性 117

6.6 负债和准备金 119

6.7 指标11的扩展 122

6.8 补充指标 122

6.9 指标总结 123

附录 非寿险公司检查指南 125

第七章 非寿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统计数据 127

7.1 监管过程 127

7.2 综合保险公司 128

7.3 审计检查 128

7.4 范围和证书 128

7.5 代表 129

第八章 强制第三者车辆个人伤害险业务的监管 130

8.1 社会目标和强制覆盖保单 130

8.2 名义被告 132

8.3 法规概述 133

第三部分 寿险业 137

第九章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139

9.1 国际组织的报告 139

9.2 IAIS 140

9.3 OECD 140

9.4 EU 140

9.5 讨论的问题 141

9.6 偿付能力及其重要性 141

9.8 EU 正在检验它的偿付能力边际要求 142

9.7 关于偿付能力的进一步讨论 142

9.9 偿付能力制度的构成 144

9.10 中国偿付能力制度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145

9.11 要求的偿付能力边际:有多强? 146

9.12 被动和主动的方法 146

9.13 必要的灵活性 147

9.14 各种因素 148

9.15 保单负债的评估 148

9.17 中国的负债评估 149

9.16 其他(非保单)负债 149

9.18 偿付能力制度的认可资产 150

9.19 资产评估 151

9.20 要求的偿付能力边际 152

9.21 寿险公司面临风险的性质 153

9.22 对现行精算规定及新法规的初步建议 154

9.23 保单负债评估——死亡率假设 154

9.24 保单负债评估——利率假设 156

9.26 保单负债评估——其他要求 157

9.25 保单负债评估——费用假设 157

9.27 偿付能力标准的资产评估 158

9.28 要求的偿付能力边际 159

9.29 偿付能力制度的其他方面 159

9.30 保险费率 159

9.31 再保险 160

9.32 资产与负债匹配 160

9.33 运营风险 161

9.34 建议的效果 161

9.35 其他问题 161

9.36 将股东的资产与保单持有人资产分离 162

9.38 风险资本(RBC) 163

9.39 精算专家的建议 163

9.40 统计 163

9.37 投资法规 163

9.41 产品设计和定价法则 164

9.42 动态偿付能力检测(DST) 164

9.43 养老金:作为产品和服务供给者的寿险公司 165

附录 健康保险 168

10.1 预警安排 170

第十章 预警和等级安排 170

10.2 另外一种方法 171

10.3 中国目前的状况 172

10.4 一般方法 172

10.5 与中国寿险公司相关的一些建议 173

第十一章 寿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统计数据的收集 175

11.1 财务报表 175

11.2 收入统计 185

12.2 即期年金和延期年金 194

12.1 引言 194

第十二章 年金及其分类 194

12.3 生命年金和确定年金 195

12.4 单生年金和联合年金 195

12.5 其他问题 196

12.6 保证的年金选择权 196

12.7 延期年金的合同安排 197

12.8 实际问题 197

12.10 监管问题 198

12.9 混合合同 198

第十三章 建立精算职业 199

13.1 引言 199

13.2 来自于OECD 199

13.3 国际认可 200

13.4 精算职业协会的需要 200

13.5 精算职业协会的一般要求 201

13.6 技术教育——精算原理 201

13.7 资格的课程和大纲 201

13.10 证书 202

13.8 教学和考试 202

13.9 采用另外一种方法 202

13.11 继续职业教育/发展(CPE或CPD) 203

13.12 职业标准 203

13.13 行为准则 203

13.14 惩罚程序 203

13.15 实践考虑 203

13.16 作为IAA成员的认可标准 204

附录 现状 205

第四部分 一般问题 207

第十四章 公司治理结构 209

14.1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209

14.2 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 209

14.3 国营保险公司监(董)事会的职责 211

14.4 其他保险公司董事会 211

14.5 贯彻执行 212

14.6 一些更进一步的评述 213

附录 管制受控 215

15.2 中国目前的投资现状 217

第十五章 投资导则 217

15.1 对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的重要性 217

15.3 投资监管 219

15.4 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定的综述 219

15.5 OECD二十条保险准则 219

15.6 对保险法及保险法规的建议 220

15.7 对中国目前监管的评述 222

第十六章 保险公司的执照要求 224

16.1 IAIS标准 224

16.2 中国目前的要求 225

16.3 有关寿险公司申请执照的法规范例 226

16.4 第A部分 226

16.5 第B部分 228

第十七章 中介及市场行为 229

17.1 中介管理——一般原则 229

17.2 保险经纪人 229

17.3 保险代理人 230

17.4 中国有关中介监管的规定 231

17.5 代理人佣金 232

17.6 中介教育 234

17.7 代理人大纲 234

17.8 监管和法定义务 234

17.9 经纪人大纲 235

17.10 估损人和公估人 236

17.11 规章之外的其他制度 236

17.12 行为准则 236

17.13 投诉处理与仲裁 238

17.14 是否要制定寿险和非寿险不同的行为准则? 239

17.15 需求分析 240

17.16 退货期 240

17.17 立法框架 240

附录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章程 241

第十八章 信息技术系统框架 245

18.1 开发方法 245

18.2 ??系统要求 246

18.3 定性或定量分析 246

18.5 中国保监会系统 247

18.4 商业评级机构 247

18.6 保险公司系统 248

18.7 数据收集 249

18.8 存放手册 250

18.9 数据安全 251

18.10 数据库设计 252

18.11 数据输出 252

18.13 由保险公司存放的表格 253

18.14 公司概要 253

18.12 存放记录 253

18.15 公司信息 254

18.16 财务概要 254

18.17 分析概要 255

18.18 早期预警指标 256

18.19 管理概要 256

18.20 特别事项报告 257

18.21 统计 257

18.25 公开注册 258

18.24 地址清单 258

18.22 中介信息 258

18.23 中介注册 258

第十九章 中国保监会的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 259

19.1 组织结构 259

19.2 培训 260

19.3 中国保监会的资金来源 261

20.1 评级机构的潜在目的 264

20.2 评级结果在保险行业和投资市场中的应用 264

第二十章 评级机构 264

20.3 评级机构的出版物 265

20.4 主要评级机构的评级范围 266

20.5 使用哪些信息渠道? 267

20.6 AM Best制定评级规则的过程 268

20.7 财务实力 268

20.8 经营业绩 269

20.9 市场状况 269

20.10 定量测试 270

20.12 评级对于监管者的作用 271

20.11 其他评级机构的评级过程 271

第二十一章 保险法律的修订 273

附录 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修订建议 275

第一章 总则 275

第二章 保险合同 278

第三章 保险公司 290

第四章 保险经营规则 295

第五章 保险业的监督管理 299

第六章 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 302

第七章 法律责任 303

第八章 附则 308

附件 311

附件A 偿付能力及相关名词汇编 313

附件B 参考文献 315

附件C 财务情况审计 316

附件D 普通保险的实践准则 320

附件E 普通保险查询和申诉体制工作大纲 335

附件F 二十条保险业监管导则 352

附件C 保险业务偿付能力,附录2,“美国的RBC方法” 354

附件H IAIS技术委员会执业许可证监管标准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