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船艺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绳一译
  • 出 版 社:徐氏基金会
  • 出版年份:1979
  • ISBN:
  • 页数:68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船舶 1

海军舰船 2

1.1 美国之海军船舰 2

1.2 舰、艇类别 2

1.3 航空母舰 2

1.4 巡洋舰 5

1.5 驱逐舰 5

1.6 潜水艇 6

1.7 其他战斗舰 7

1.8 两栖水陆作战舰艇 7

1.9 扫雷作战舰艇 9

服勤艇 13

1.10 海军军用海运指挥部船舶(MSC) 13

1.11 巡弋舰艇 14

美国海岸防卫处舰艇 14

1.12 其他之国家船舶 15

1.13 商船 16

1.14 拖船和拖驳 20

第二章 艇舟 27

2.1 前言 27

2.2 小艇之构造 27

2.3 材料 28

2.4 浮力 29

2.5 艇身各部之名称 30

2.6 海军舟艇和海岸防卫处舟艇之识别 30

2.7 座艇和轻快的小艇 30

2.8 维护和保养 32

2.9 设备之注意 32

2.10 艇之吊放 33

2.11 艇之吊架 33

2.13 其他各种规格型式舟艇 34

2.12 标示板 34

2.14 两栖水陆作战登陆艇 36

2.15 实验舟艇 37

2.16 艇之容量 38

2.17 美国海岸防卫处舟艇 38

商船用之救生艇 39

2.18 救生艇 39

捕鱼船及其设备 40

2.19 远洋表层性鱼类之捕鱼船 40

2.20 近海捕鱼工具 45

2.21 近海底层性鱼类之捕鱼船 48

2.22 长线型式捕鱼船 50

游艇 51

2.23 娱乐用之游艇 51

2.25 驶风游艇 52

2.24 动力舟艇 52

2.26 驶风游艇之最新设计 54

2.27 游艇之安全 54

第三章 船舶之结构、稳定、和维护 55

船身 55

3.1 船身形式 56

3.2 潜水艇艇身 57

3.3 甲板 57

3.4 装具 58

3.5 军舰舱位部份之识别 60

3.6 一九四九年三月以後所造之舰船 62

3.7 消防系统 65

3.8 撤散系统 65

3.9 商船卫生管路 65

3.10 冲洗系统 65

3.11 损害控制浸水 65

3.14 排泄管路系统 66

3.12 压舱水系统 66

3.13 饮用水系统 66

3.15 压缩空气管路系统 67

3.16 燃油管路系统 67

3.17 航空母舰燃油管路系统 68

稳定度 68

3.18 力矩和力 69

3.19 反抗倾斜力量 69

3.20 浮力因素 70

3.21 阻摇装置 72

3.22 GM公式 72

3.23 GM之应用 73

3.24 排水量 73

3.25 丈量、总吨位和净吨位 74

3.26 吨位之对数商数 74

3.27 载重线标志 74

3.30 压力 75

3.28 载重线标志之意义 75

3.29 美国船舶叙级协会之职责 75

3.31 船上火灾 76

3.32 船壳损害全部结果 77

3.33 船舶损害前後所采之行动 77

3.34 稳定度之敌人 78

维护保养 79

3.35 注意和保存 79

3.36 腐蚀 80

进船坞 82

3.37 预定计划和例行日常工作 82

3.38 船坞之形式 82

3.39 船坞在船进坞以前之准备工作 85

3.40 进坞 86

3.42 出船坞 87

3.41 在船坞中之日常例行工作 87

第四章 推进和操舵 88

4.1 锅炉 88

4.2 核子反应炉 89

4.3 航海员船副如何能增进锅炉作业效果 89

4.4 内燃机之燃烧 90

4.5 蒸汽涡轮机 91

4.6 船副应知之涡轮机 92

4.7 锁紧?轴 93

4.8 内燃机 93

4.9 内燃机之应用 93

4.10 瓦斯内燃机 94

4.11 电气推进 94

4.12 引擎和操舵控制 94

4.13 驾驶台控制推进设施 95

4.14 推进器 96

4.15 推进器之最新面貌 97

4.16 船舵操作 97

4.17 操舵机 99

4.18 最新之操舵设施 99

第五章 锚具和锚泊 103

起锚机 103

锚 103

5.1 锚具 106

5.18 锚错绕 110

5.2 啮合和高度强力电熔钢质日字链 111

5.3 锚链识别标志 112

5.4 锚之识别标志 112

5.5 海军式拆开链环 113

5.6 锚链制动器 113

5.7 锚链制动器之目的 113

锚泊 114

5.8 抛锚 114

5.9 深水锚位 115

5.10 高速航行中抛锚 115

5.11 最高拉握力之锚链长度范围 116

5.12 锚链标志 116

5.13 商船锚链标志 117

5.14 避免锚链缚绕之注意预防 118

5.15 船员之注意锚具 118

5.16 船员之按期对锚具检查和油漆 119

5.17 起锚 119

5.19 跨抛一个单锚 120

用锚?带 122

5.20 牵拉之原因 122

5.21 惯例牵带 122

5.22 叉索法或扼臂法之牵带 123

第六章 货物搬运和航行中补给 126

货物搬运 126

6.1 吊货机 126

6.2 吊杆和吊车 127

6.3 双杆吊具方法 128

6.4 双杆吊具双倍辘轳 130

6.5 单独摇摆吊货杆用双倍辘轳 131

6.6 双摇摆吊货杆 131

6.7 双组舱口索具之滑车索眼圈方法 132

6.8 开航时索具之解脱和扎缚 133

6.9 重型起吊索具 135

6.10 重型起重吊杆之操作 136

6.11 对重型起重吊杆之事先预防注意 136

6.15 安全预防措施 137

6.14 直进直出船舶 137

6.13 货柜化货物 137

6.12 史得成(Steulchen)式索具 137

海上补给 139

6.16 一般性研讨 140

6.17 航行中补给船舶之编组 141

6.18 双吊杆绞式 141

6.19 缚落法 144

6.20 双缚落法 145

6.21 缆索高线法 145

6.22 马尼刺高线法 147

6.23 垂直式补给(VERTREP) 148

6.24 流放式 148

6.25 海上补给燃油 149

6.26 收缩索方法 149

6.27 跨缆索具 153

6.29 特别蛇管装置 156

6.28 船尾输油法 156

6.30 其他参考来源 157

6.30 传送和输油一般安全之预防守则 157

第七章 船舰通讯 159

7.1 内部通讯 159

7.2 对内指示系统 159

7.3 对内声响系统 160

7.4 闭路电视 160

7.5 对外通讯 161

7.6 声响信号 161

7.7 电气通讯 161

7.8 船上通讯之便利设备 163

7.9 视觉通讯 166

7.10 手旗之利便 169

7.12 南赛(Nancy)便利设施 170

7.11 探照灯 170

7.13 悬挂信号旗信号 171

7.14 其他之信号灯便利设施 171

7.15 信息和信号 173

7.16 特定商船顾虑 174

7.17 求救信号 174

第八章 航海 177

基本原理 178

8.1 位置 178

8.2 方向 179

8.3 距离 181

8.4 速度 181

8.5 时间 182

航海术基本种类 183

8.6 推算船位 183

8.7 引港 185

电子航海术 189

8.8 技术 189

天文航海术 192

设备 196

8.9 海图 196

8.10 出版物 199

8.11 船舶定位设备 200

8.12 航海仪器 200

进步之系统 205

8.13 自动惯性 205

8.14 杜波勒声纳仪 205

8.15 人造卫星 207

8.16 混杂系丝 208

实用航海 208

8.17 航海家 208

9.1 影响单螺桨船舶运转操纵之力量 213

第九章 船舶控制一般原理 213

9.2 开航行驶 218

9.3 有可操纵之螺距推进器之船舶操纵运转 218

9.4 驾驶一艘双螺桨、单船舵之船舶 219

9.5 船舶和二个螺桨都向前行进、单船舵 219

9.6 船舶前行,二个螺桨後退、单船舵 220

9.7 船舶後退,二个螺桨後退、单船舵 220

9.8 船舶退行,二个螺桨前进,单船舵 220

9.9 船舶停止,一个螺桨前进,另一个後退,单船舵 221

9.10 双船舵,双螺桨和多螺桨船舶 221

9.11 回转特性 222

9.12 定义 223

9.13 影响回转之其他力量 224

9.14 狭窄河道中离航 226

9.15 航行在狭窄河道 226

9.16 在弯曲河道回转 227

9.17 下达舵令(任何情况下) 229

9.18 对机舱命令?铃之命令(通知) 231

9.19 人员落水 231

9.20 巨型?大的船舶之操作运转 234

恶劣天气中船舶之操作运转 234

9.21 航驶接近一个热带风暴 235

9.22 天气极度不良中控制船舶 235

9.23 横摇和纵摇 236

9.24 船舶和波浪间之关系 236

9.25 带一艘船舶对向船 238

9.26 海锚之应用 238

9.27 海锚实施作业 238

9.28 油之镇浪影响 239

9.29 提要 240

系缆 244

第十章 船舶之靠泊带缆 244

10.1 靠泊建构 247

10.2 单螺桨船舶进靠码头(码头无水流) 249

10.3 左舷靠泊码头(对码头旁有水流) 249

10.4 右舷靠泊码头(对码头旁有水流) 250

10.5 靠泊码头(有水流外流) 250

10.6 靠泊码头(顶向水流) 250

10.7 靠泊码头(顺水流) 251

10.8 离开垂直码头(无风,无水流) 251

10.9 离开垂直码头(对码头有水流) 252

10.10 离开垂直码头(码头有离开水流) 252

10.11 离开岸壁码头(船首对水流) 253

10.12 离开岸壁码头(船尾对水流) 253

10.13 靠进垂直码头,系留场所操作 253

10.14 船舶带浮筒 254

10.17 绞缆绳来掉船头 256

10.15 遛离带住浮筒 256

10.16 船首和船尾系带浮筒 256

10.18 船舶靠泊船舶 257

10.19 驱逐舰和驱逐舰靠泊 258

10.20 拖船和领港员 260

10.21 地中海式船舶系带法 262

10.22 航行中靠傍运转 264

第十一章 拖带和捞救 269

拖曳 269

11.1 拖曳缆索 269

11.2 拖船上之挽牢,缚扎 270

11.3 拖曳机器 273

11.4 船上之拖曳作业 274

11.5 海上拖曳一艘不能自航漂泊船舶 275

11.6 拖曳缆索操作和航驶开始 278

捞救 279

11.7 搁浅船舶 279

11.8 计划和方法 280

11.9 浅滩装置工具 282

11.10 援救海上难船之船员 283

第十二章 舟艇之运用和直升飞行机操作 285

舟艇之运用 285

12.1 辐射式吊艇架之放落,起吊 287

12.2 用起吊机或吊杆放落和起吊 290

12.3 用艇首缆 291

12.4 操作一艘动力舟艇 291

12.5 动力舟艇在航驶中之操纵 294

12.6 实施靠傍着陆 294

12.7 舟艇中上下船舰 295

12.8 系留带妥舟艇 296

12.9 摇桨操纵运转舟艇 298

12.10 舟艇驶风操纵 300

12.11 名辞之用途 300

12.12 风中逆戗 302

12.13 自由航驶 303

12.14 风前航驶 304

12.15 迎风转帆 304

12.16 顺风掉戗 305

12.17 转移标记 306

12.18 收帆法 306

卷浪中操纵舟艇 306

12.19 航穿卷浪登陆 307

12.20 登陆艇(LCVP)抢滩 309

12.21 用LCM艇登陆抢滩和退缩回航 313

12.22 马达救生艇 313

12.23 直升飞行机在海上 314

直升飞行机作业 314

12.24 直升飞行机之型式 315

12.25 直升飞行机之特性 315

12.26 风对直升飞行机之影响 318

12.27 直升飞行机之紧急或临时性之作业 320

12.28 协助直升飞行机维持操作作业 320

12.29 安全预防措施 320

第十三章 航行冰区船艺 325

13.1 一般通则 325

13.2 极区冰域 326

13.3 极区航驶准备工作 330

13.4 冰区之船舶叙级 333

13.5 顶边结冰 334

13.6 海冰区域之作业和航行 336

13.7 破冰船之护航 338

13.8 抛锚和系泊 341

13.9 舟艇操作 343

第十四章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之原则和其应用 345

14.1 沿革 345

14.2 各种水路之避碰规则 347

14.3 特定区域位置 348

14.4 船舶碰撞危机 348

14.5 运转能力 349

14.6 让路船和直航船 349

14.7 适时遵守规则 349

14.8 责任之免除 350

14.9 臆测 350

14.10 第廿七条(通常之戒慎规则) 350

14.12 渡轮、消防船、船舶、靠泊、开离、及开航 351

14.13 管辖区 351

14.11 惯例 351

14.14 合法人格 352

14.15 法院裁定 352

14.16 不相等过失,相等责任 352

14.17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之结构 352

14.18 美国内河避碰规则之结构 353

14.19 避碰规则有关之要领 354

14.20 评论 359

第十五章 内河和远洋水域之基本避碰规则比较 360

第十六章 号灯和号标之定义 369

第十七章 确认号灯和号标,特定规则 405

第十八章 雾中信号规则 430

第十九章 操舵和航行规则 446

第二十章 通过信号,等等规则 478

第二十一章 海洋学 495

21.1 海底地形学及其大小 496

海洋之大小,形态,和组成 496

21.2 探险和海洋水底工作 497

水之运动 501

21.3 风之波浪 501

21.4 长涛 503

21.5 破散碎浪 503

21.6 地震海波浪 504

21.7 潮流和潮汐水流 504

21.8 固定之海洋水流 505

21.9 测量海洋水流 506

海洋温度之结构 508

21.10 表面温度 508

21.11 有深度之温度变化 509

21.12 海洋中测量温度 510

海洋学之实际成果 511

21.13 海图之改进 511

21.15 气象预报 512

21.14 冰情预报 512

21.16 适宜航迹船舶航线 513

21.17 搜索和救难 513

21.18 捕鱼改进 514

21.19 波浪之预测 514

21.20 反潜水艇战争(ASW)环境预告 516

21.21 海港泛滥和油料污染 518

海洋现象 519

22.22 深散播层(DSL) 520

21.23 内波和静止死水 520

21.24 涌升流和爱尼纽海洋流 521

21.25 红色潮 522

21.26 黑海 523

22.1 前言 524

第二十二章 大气及其环流 524

22.2 大气 525

22.3 空气之构成 527

22.4 大气之暖热和冷却 528

22.5 大气压力 529

22.6 风速和风向之促成 531

22.7 地球上之一般风 533

22.8 赤道无风带 533

22.9 亚热带高气压区带,或回归线无风带 534

22.10 信风 536

22.11 盛行西风 537

22.12 高气压极区帽和盛行东北风 537

22.13 南半球 537

22.14 喷射气流 537

22.15 陆地之热、冷、和水 538

22.16 恒定和恒定之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538

22.17 季风 539

22.18 陆地和海上之微风 544

22.19 山和山谷微风 544

22.20 重力风和排泄风 544

第二十三章 云层、雷雨、稳定、和迷雾 546

23.1 前言 546

23.2 云层是什麽意义 547

23.3 云层如何形成 552

23.4 绝热线和饱和绝热线的比率 552

23.5 稳定、不稳定、和有条件之不稳定逆温 557

23.6 雷雨 561

23.7 雷雨之生命循环 561

23.8 雷雨形态 562

23.9 预报和雷雨轨迹 563

23.10 陆龙卷风 563

23.12 迷雾 564

23.11 龙卷水柱 564

23.13 海中雾 566

23.14 气象之改变 566

第二十四章 气象要素,仪器,和报告 569

24.1 前言 569

24.2 云层 569

24.3 能见度 570

24.4 气象之状态 570

24.5 大气、气压计、气压 571

24.6 温度 575

24.7 露点和相对湿度 577

24.8 风向 577

24.9 风速 578

24.10 高空风 578

24.11 云幂 579

24.12 海洋表面温度 579

24.13 海洋自动气象测候站 582

24.14 温度、湿度、和在高空阶层之气压 583

24.15 火箭探空仪 584

24.16 人造气象卫星 585

24.17 气象观测之传播 586

24.18 气象报告之应用 587

24.19 报告资料画绘气象图上 588

24.20 风情警告规范 589

第二十五章 中纬度之气象 590

25.1 前言 590

25.2 空气固定级别之意义 591

25.3 在温暖和寒冷空气团之气象 591

25.4 海洋、海洋流、和气象 592

25.5 锋面 595

25.6 暖锋 595

25.7 冷锋 596

25.8 温带气旋 597

25.9 温带气旋之形成和包围 598

25.10 温带气旋气象 600

25.11 低压之分布和移动 602

25.12 反气旋 603

25.13 表面气象地图之准备 604

25.14 预报工作之准备 605

25.15 气象地图之应用,和海上之气象预测 605

第二十六章 热带气旋 608

26.1 前言 608

26.2 影响区域 609

26.3 热带气旋之周率 610

26.4 热带气旋之形成 611

26.5 热带气旋运动 613

26.6 一般性质 613

26.7 飓风警告和风暴信号 615

26.8 定位记号定出一个热带气旋 617

26.9 船在飓风中 619

26.10 帆船(北半球)风暴中航行 620

附录一 绳索和缆索 623

A1.1 纤维绳索 623

A1.2 纤维绳索之结构 625

A1.3 天然绳索之照护 627

A1.4 尼龙绳索之照护 628

A1.5 钢丝索 630

A1.6 钢丝索之构造 632

A1.7 钢丝索之维护 638

附录二 绳结和编结 640

A2.1 绳结、打结接绳、和套结 640

A2.2 绳结 640

A2.3 打结接绳 644

A2.4 套结 644

A2.5 挽牢绳索末端 646

A2.6 穿过一个绳绊 649

A2.7 穿过一根滑车箍,或索环 651

A2.8 编结搓捻纤维绳索 651

A2.9 编结丝辫绳 655

A2.10 扎缚 660

A2.11 细线填缝、包?、和裹扎 662

A2.12 钢丝索之扎缚 663

A2.13 钢丝索之编结 664

A2.14 钢丝索夹子 669

A2.15 末端连接 669

附录三 机械吊重设备 672

A3.1 重量移动 672

A3.2 滑车 673

A3.3 辘轳 674

A3.4 铁链吊重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