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追问法律方法论的意义 1
第一部分 法治精神及其评价 3
第一章 从革命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 3
1.1 革命法制观 3
1.2 “大民主”法制观 7
1.3 制约法制观 10
1.4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观 15
第二章 理想法治的基本原则 20
2.1 理想法治的基本原则 20
2.2 理想法治的价值原则 23
2.3 理想法治的方法原则 28
2.4 立法的法治原则 32
第三章 法学流派与法治 41
3.1 法治的必要性及其价值——自然法学与法治 42
3.2 实证与操作层面的法治——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法治 45
3.3 观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法治——法律社会学与法治 49
3.4 法治的弊端——现实主义法学与法治 53
3.5 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法治——解释学与法治 57
第四章 浪漫主义法治观评析 62
4.1 浪漫主义的理论特征 62
4.2 法治浪漫主义的主要表现 66
4.3 对法治浪漫主义的评价 74
第二部分 法治理念及其姿态 81
第五章 法律信仰——法治实现的精神要素 81
5.1 什么是法律信仰 84
5.2 法治的理想与法律信仰 89
5.3 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 92
5.4 法律信仰的实质和意义 96
第六章 法律规则、法理学与法治 99
6.1 规则与法律 100
6.2 规则与法学 108
6.3 认真对待规则与法理学研究方向 114
第七章 拯救客观性——关于法治姿态的探索 123
7.1 对法律诠释客观性的挑战 124
7.2 拯救法律诠释客观性的努力 131
7.3 法学方法论与法律诠释的客观性 140
第八章 法官如何表达对法律的忠诚 149
8.1 法官忠于法律的内涵 149
8.2 法官忠于法律的条件 153
8.3 法官忠于法律的基本方法 159
第九章 律师职业的独立性及律师对法律的忠诚 171
9.1 律师职业的独立性 172
9.2 律师执业:独立于法官、当事人和公共利益 177
9.3 律师职业和执业独立的条件 182
9.4 律师独立应当具备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184
9.5 对律师职业和执业独立性的评述 188
9.6 律师忠诚于法律的方法 189
第三部分 法律方法与法治 197
第十章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 197
10.1 什么是法律方法 198
10.2 法律发现 206
10.3 法律推理 210
10.4 法律解释 215
10.5 漏洞补充 219
10.6 法律论证 223
10.7 价值衡量 225
第十一章 法律解释学的转向与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 228
11.1 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 230
11.2 中国法律解释学的转向 240
11.3 法律解释学的转向与实用法理学的研究 251
12.1 什么是法律发现 261
第十二章 法治理念下的法律发现 261
12.2 法官为什么需要发现法律 267
12.3 法官从哪里发现法律 274
第十三章 法律渊源的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 283
13.1 不同法学语境中法律渊源的含义 283
13.2 司法立场的法律渊源 299
13.3 法律渊源理论的意义 314
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与制度改革 322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