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与西周神佑王权政治思想 1
第一节 商代神、祖崇拜坏蛋王权思想 1
一 上帝的权威和祖先崇拜 1
导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1
二 王权专制思想 3
第二节 周公的尊天敬德思想 5
一 敬天和尊王的政治观念 5
二 敬德、保民、慎罚思想 6
第三节 “天子独尊”的王权专制思想 9
一 邵公论弭谤 10
第四节 西周后期对王专权的修正 10
二 伯阳父论和“和”、“同” 11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的世俗化转型 12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13
一 关于天人关系与政治的指导思想 13
二 对“民”在政治成败中地位的新认识 15
三 君主专制思想的强化 18
四 关于礼、法、刑、政的政治作用的新认识 20
五 关于用人与成败 24
第二节 战国时期政治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26
第一节 孔子以礼仁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30
第三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30
一 政治思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认识 31
二 伦理政治与安于专制秩序 34
三 保守的边际平衡式的政治思维 38
第二节 《中庸》、《大学》的修身治国思想 42
一 关于修身之道 42
二 修身治国平天下 44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46
一 人性善和伦理思想 46
二 仁政说 50
三 论君臣与君民关系 52
四 王道、霸道与统一 56
第四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57
一 性恶论和对性的改造 57
二 礼治、法治和人治 60
三 道义分析与道高于君 63
四 富国与富民 65
第五节 《易传》以应变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70
一 《易传》的理论特点 70
二 社会结构本于自然说 71
三 应变政治 73
四 圣人治道 75
第一节 慎到的以势行法思想 80
第四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80
一 贵势与天子为天下说 81
二 尚法贵公论 82
三 驭臣之术 85
第二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87
一 申子在法家中的地位 87
二 术治思想 88
第三节 《商君书》的以法强国思想 90
一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91
二 耕战政策论 92
三 以“重罚”为特色的法治思想 95
第四节 韩非的绝对专制政治思想 98
一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99
二 君利中心论 102
三 势、法、术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的绝对化 103
四 思想与文化专制论 108
第五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111
第一节 《老子》法自然的无为政治思想 111
一 道与法自然 112
二 无为政治 115
三 弱用之术 117
四 小国寡民说 121
第二节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122
一 人性自然说 123
二 对桎梏人自然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观念的批判 126
三 政治主张与理想社会 131
第三节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黄老政治思想 136
一 顺天合人与循理用当原则 137
二 法断与审形名 139
三 文武、德刑、刚柔并用之术 141
第六章 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 144
第一节 刑政、政长的起源和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 145
一 一人一义的混乱时代 145
二 刑政、政长的产生 145
第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说 146
第三节 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 148
一 立统一之义 148
二 推行“义”的手段 149
三 专制主义的政治体系 150
第四节 尚贤说、节用说、非攻说 151
一 尚贤说 151
二 节用说 151
三 非攻说 152
第七章 《管子·轻重篇》的商业治国理论 154
第一节 以“轻重”治国说 154
一 “轻重”一词的含义 154
二 以“轻重”治国 155
一谷物、货币、万物的比价问题 157
第二节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 157
二 关于物价 158
第三节 国家垄断以牟利论 159
一 垄断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159
二 掌握充足的谷物 160
三 控制盐铁 160
四 垄断山林及特产 160
五 操纵市场,从中取利 161
一 经济控制与经济鼓励 163
第四节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治国方略 163
二 以经济实力解决矛盾 164
第八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166
第一节 阴阳、五行说概述 166
一 阴阳五行的缘起 166
二 阴阳五行学派 167
第二节 邹衍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循环理论 168
第三节 《月令》天人相应的政治程式化理论 170
一 天人相应 170
二 时政论 170
第一节 皇帝至上理论的极度发展 173
第九章 秦朝皇权专制思想 173
第二节 皇帝极欲与重罚主义 175
一 皇帝极欲 175
二 “督责之术” 176
第三节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77
一 以法为主,兼蓄其他的文化政策 177
二 文化专制主义 177
第十章 西汉前期黄老政治理论与儒法的新发展 179
第一节 道家黄老政治思想的实践与理论 179
一 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 179
二 《淮南子》无为政治思想 180
一 陆贾的仁义与无为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187
第二节 儒家政治思想面向实际的新发展 187
二 贾谊尊仁仪与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189
第三节 晁错的尚法与重农战思想 193
第十一章 西汉中、后期政治指导思想的争论与发展 196
第一节 “独崇儒术”与汉武帝的统治思想 196
一 西汉统治者关于政治指导思想的争论 196
二 独崇儒术 198
三 汉武帝的杂霸政治术 199
四 汉元帝尊儒 203
第二节 《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政治思想 205
一 《公羊传》和“公羊学” 205
二 《公羊传》的“大一统”政治学说 206
第三节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 211
一 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 212
二 君权至上和天谴说 213
三 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214
四 道的永恒与经、权、更化 216
第四节 《盐铁论》中的王、霸道之争 218
一 盐铁之议与《盐铁论》 218
二 王道仁义与霸道权利之争 219
三 贤良文学对社会政治弊端的揭露批判 221
一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与政治调整思想 222
第五节 西汉晚期的政治调整思潮 222
二 扬雄对汉代经学的反思与改造 229
三 王莽受命改制的政治思想 232
第十二章 东汉谶纬化的经学政治观与名教思潮 237
第一节 东汉初期统治集团的崇儒与集权思想 237
一 刘秀君臣的崇儒思想 238
二 以“柔道”治国 239
三 并官政策与集权思想 242
第二节 《白虎通义》名教与神学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243
一 帝王的神圣性与至上性 244
二 三纲五常的绝对化思想 245
一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 247
第三节 王充的经学批判思想 247
二 对神化圣人和经学崇拜的批判 249
三 时命论与思想的矛盾性 251
第四节 东汉名教思潮 252
一 汉代的孝治与名教 252
二 奖励名节与孝廉取士 253
三 “浮华交会”与名教的衰落 257
第五节 东汉末年的党锢与清议思潮 259
一 “党锢之祸”及其根由 259
二 清议思潮及其政治意义 261
第六节 《太平经》的善恶观和太平理想 264
一 “兴善止恶”论 265
二 君臣民“并力同心”说 267
三 “尊道重德”的治国思想 269
四 太平盛世的政治思想 270
第七节 东汉末年的政治批评与反思思潮 272
一 对昏君奸臣的抨击与反思 272
二 关于重整政治关系的反思与设计 274
三 论用人之道 276
四 论治国之道 278
五 关于经济政策的反思与措施 282
第十三章 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思想的多元发展 284
第一节 汉末的名理与名法思潮 284
一 东汉末期的名理思潮 285
二 汉魏之际的名法思潮 290
第二节 魏晋玄学中的政治思想 294
一 何晏贵自然与用名教 294
二 王弼 “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哲学 296
三 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观 301
四 裴危的的崇有论的政治思想 305
五 郭象“存在即合理”的政治思想 308
六 玄学政治思想的特点 312
第三节 两晋及南朝儒家政治思想的承传与发展 313
一 论王朝与更迭与王权合法性 313
二 君权至上与君臣关系 316
三 礼制与教化 318
四 九品官人法与贤人政治 320
五 法治与“议复肉刑” 322
第四节 北魏统治集团治国思想的儒学化 327
一 北魏前期统治者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认同 327
二 孝文帝的孝治主张 332
第十四章 魏晋至宋佛教、道教的政治思想 335
第一节 佛、道、儒三教的争衡与兼摄 335
第二节 佛教的政治观念 338
一 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338
三 佛教学者的尊君思想 340
一 道教中的尊君思想 342
第三节 道教神化王权、维护宗法的政治思想 342
二 道教经戒对大众社会政治观念的影响 347
第十五章 隋唐诸帝的君道理论 349
第一节 民本论与君臣一体论 350
一 民本论:君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50
二 君臣一体论:驭群臣与驭天下 354
第二节 封建论:家天下与公天下 356
第三节 法制论与谏议论 359
一 人治与法治 359
二 谏议论:兼听与独断 361
一 以孝治天下 364
第四节 孝治及隋唐君道的思想特点 364
二 隋唐君道的思想特点 365
第十六章 隋唐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批判思想 367
第一节 隋唐儒家的复兴 367
第二节 孔颖达的道论与治道 369
一 自然本体与伦理本位相结合的道论 369
二 以礼仁为中心的治国之道 370
三 系统的君德论 371
第三节 《中说》兴王道、正礼乐的政治思想 372
一 “三教可一”论 372
二 批判谶纬,提倡中道 373
第四节 柳宗元的大中之道及国家政体论 374
三 兴王道,正礼乐 374
一 天下人不相干预论 375
二 国家政体论 375
三 大中之道与仁义之政 376
四 “吏为民役”论 378
第五节 韩愈愈的道统论与尊君思想 378
一 道统论 378
二 性品说 379
三 圣人创制立法、拯救人类说 380
第六节 隋唐、五代政治批判思想的新发展 381
一 皮日休的仁政论及其对暴政的批判 382
二 《无能子》否定圣人、帝王和纲常的政治思想 383
三 罗隐的明君论及其对暴君的批判 385
四 谭峭的“君盗”论与均食、尚俭论 386
第十七章 北宋政治调整与强化王权的政治思想 388
第一节 宋初诸帝强化集权的治国方略 388
一 强化对兵权的控制 389
二 削夺地方权力,限制朝臣权柄 390
三 养官和不抑兼并 390
四 守内虚外 391
第二节 李觏的富国强兵政治思想 391
一 礼和王霸道同质论 392
三 救弊之术 393
二 义利统一说 393
四 强本节用 394
五 “强兵”主张 396
第三节 王安石“改易更革”政治调节思想 397
一 天、道自然与“性不可善恶言” 398
二 “改易更革”论 399
三 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400
四 生财与理财 401
五 “改易更革”的归宿 402
第四节 司马光尊君和反对变法的政治思想 402
一 尊君论 403
二 御臣之道 405
三 爱民之政 407
四 反对王安石变法 407
第十八章 两宋理学与功利学派的政治思想 409
第一节 理学基本论题及其政治意义 409
一 理即天理 410
二 理一分殊 413
三 性说 415
四 进修之术 418
五 理欲之辩和义利之辩 421
一 变革与师古 427
第二节 理学诸子的政策思想 427
二 德治 428
三 仁政 429
四 刑杀 430
五 宗法、分封和井田 431
六 求贤才 432
第三节 南宋事功政治思潮与邓牧的“平等”政治思想 433
一 陈亮“倡事功”政治思想 433
二 叶适注重功利的政治主张 439
三 邓牧的“平等”政治思想 445
第一节 辽、夏、金因俗而治的统治方略 448
第十九章 辽、夏、金、元的统治思想 448
一 仿效汉族王权,建立皇帝制度 449
二 因俗而治,两套官制 450
三 “夷可变华”,尤重儒教 451
四 习中华君道,作正统天子 451
五 不断改革,与中华渐趋大同 452
第二节 承天后及辽圣宗的政治思想 453
第三节 金世宗的吏治思想 454
第四节 状元“用夏变夷”思潮与理学的官学化 456
一 “用夏变夷”思潮与汉蒙文化交融 456
二 理学的官学化 461
第一节 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思想 465
第二十章 明代的集权专制政治思想 465
一 利用“华夷”和“天命”观念论证明政权合法性 466
二 安民、恤民宽和政策 467
三 重视选才,重用儒生 469
四 严整吏治 471
五 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强化集权 473
第二节 朱棣崇道统、尊理学的政治思想 475
一 尊崇道统与为君之道 475
二 崇尚程朱理学 477
第三节 邱睿的“帝王之学” 478
一 系统的君主行规范 479
二 正君心是政治之本 480
第四节 张居正“尊主庇民”政治思想 483
一 振纪纲,重诏令 483
二 核名实,课吏治 485
三 抑豪强,固邦本 486
四 禁私学,抑异说 488
五 “治体用刚” 490
第五节 东林党人以政治调节为特色的政治思想 490
一 东林党人的兴起 490
二 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 492
三 东林党人的政治立场及思想特点 496
第一节 王守仁“心学”的政治意义 497
第二十一章 王守仁“心学”及其后学的政治思想 497
一 心的学说与“天下一家”理想政治 498
二 “致良知”与“破心中贼” 501
三 “知行合一”与政治道德实践 504
第二节 王艮、何心隐以“平等”为特色的理想政策 505
一 王艮的“人人君子”理想政治 506
二 何心隐以“师友”为核心的理想政治 510
第三节 李贽张扬个性的反传统政治思想 513
一 平等观 514
二 童心说 516
三 私利论 518
三 理想人格与理想政治 520
第二十二章 明末与清初士人群体的政治反思 521
第一节 黄宗羲对秦汉以来政治体制的批判 521
一 “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522
二 宰相理政,方镇御边,学校议政 524
三 “重定天下之赋”与工商皆本 526
第二节 顾炎武改革君主集权政体的设想 527
一 批判“私天下”的政治体制 528
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 529
三 废天下之生员 530
一 论“循天下之公” 531
第三节 王夫之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改造 531
二 理势相成与政治变革 532
三 理欲合一论与人禽之辩 533
四 道器统一论与任人任法并重 535
五 道统、治统与尊君 536
第四节 唐甄抨击暴君暴政的思想 537
一 “帝王皆贼”说 537
二 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539
三 “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539
第一节 清代帝王维护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 542
一 君权惟一论 542
第二十三章 清代帝王的统治思想与古典政治思想的终结 542
二 严禁朋党论 546
三 文化崇正论 547
第二节 乾嘉汉学的政治理念与戴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 550
一 乾嘉汉学的循道与崇圣主旨 550
二 戴震的“以理杀人”辩 552
三 “归返原典”政治思维 556
第三节 龚自珍“自改革”、救衰世的政治思想 559
一 激烈抨击“衰世”,劝谏朝廷“自改革” 559
二 重建农宗、平均天下与尊崇君命 560
三 君师合一的政治理想 563
后记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