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1.1 无心磨削的基本概念 1
一、无心磨削的基本原理 1
二、无心磨削的特点 3
三、无心磨削的工作方法 5
1.2 无心磨床的分类 8
1.3 无心磨削的发展历史概况 9
一、无心磨床的发展与工作图式的演变 9
二、我国无心磨床的发展 13
三、无心磨削理论研究概述 14
1.4 无心磨削的发展趋势 15
第二章 无心磨削的成圆理论 17
2.1 概述 17
一、成圆的概念 17
二、定位误差和合成误差 18
三、不同支承磨削形式的成圆问题 19
四、各种成圆理论 20
2.2 自身定位的几何成圆理论 22
一、几何关系 22
二、几何成圆过程 23
三、支承式无心磨削的情形 28
2.3 非自身定位的几何成圆理论 29
2.4 静态成圆理论简介 32
2.5 准动力学成圆理论 33
一、准动力学谐波生成理论 34
二、实验结果分析 39
三、计算机仿真 40
四、小结 44
第三章 无心磨削的运动特性 45
3.1 概述 45
3.2 工艺系统与工件运动的关系 48
一、导轮的状态 48
二、工件的运动 49
一、导轮的运动 49
二、砂轮的状态 49
3.3 工件运动学 49
三、托板的状态 49
三、砂轮的运动 51
四、工件的相对速度及其方向余弦 51
3.4 工件受力状态 53
一、空间力系 53
二、空间力系求解 54
3.5 运动特性分析 55
一、∑Y 和∑MY 的意义 55
二、两个基本概念 56
三、工艺参数对∑Y 的影响 57
四、工艺参数对∑MY 的影响 58
3.6 运动特性的实验验证与应用 59
一、问题及其分析 59
二、措施 60
三、结果 61
第四章 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动态性能 62
4.1 概述 62
4.2 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 63
一、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振动模型 63
二、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运动方程与固有频率 65
三、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 69
四、无心磨削工艺系统动态特性的控制 73
4.3 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80
一、动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80
二、支承式无心磨削再生振动的产生 82
三、支承式无心磨削的稳定条件 84
四、磨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89
五、支承式无心磨削动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91
六、外圆无心磨削的动态稳定性 93
七、无心磨削稳定性区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94
4.4 无心磨削的动态尺寸精度 100
一、动态尺寸精度的概念 101
二、动态尺寸精度的数学模型 110
三、变值系统误差规律的确定 113
四、无心磨削尺寸精度的评价与工艺控制 115
五、动态尺寸精度评价的实验研究 120
第五章 导轮的修整 123
5.1 概述 123
5.2 导轮的理想曲面 124
一、接触条件 124
二、接触线方程 125
三、导轮理想曲面 126
四、参数 L 和 h 的计算 128
五、导轮理想截面半径的求解步骤 129
5.3 导轮理想曲面的近似修整 129
一、导轮的近似修整方法 129
二、导轮修整参数的选择 131
第六章 无心磨削工艺系统的诊断、控制与综合评价 134
6.1 概述 134
6.2 圆度误差的诊断与控制 135
一、谐波控制线 135
二、谐波诊断原理 137
三、谐波控制原理 138
四、谐波诊断与控制的实验研究 140
6.3 无心磨削系统加工精度的综合评价 143
一、加工精度综合评价概述 143
二、加工精度的构成和评价规则 143
三、加工精度的实验安排与综合评价计算 145
四、无心磨削系统加工精度综合评价的实验实例 147
第七章 无心磨削系统工艺参数的最优化方法 150
7.1 概述 150
7.2 无心磨削工艺参数的多目标模糊优化设计 151
一、优化空间与目标 151
二、约束条件的建立 153
三、问题的模糊化 156
四、最优水平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159
五、优化的数值解法 162
六、实例分析 164
7.3 无心磨削工艺参数的正交实验方法 165
一、实验条件及方案 165
二、预选较优目标 167
三、最优目标的确定 172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174
7.4 基于准理想解的最优解模糊评价原理 174
二、基于准理想解的最优解评价方法 177
三、最优解评价的应用实例 178
第八章 无心超精研方法 180
8.1 概述 180
8.2 无心超精研螺旋导辊的理论廓形及其简化 181
一、符号 181
三、导辊廓形方程 182
二、工作原理 182
四、有关参数的确定 185
五、导辊廓形的简化 187
六、计算实例 188
8.3 加工螺旋导辊的砂轮截形设计 189
一、砂轮理论截形 189
二、边界条件 193
三、砂轮简化截形 195
四、导辊误差 196
五、计算实例 199
8.4 无心超精研的运动特性 200
一、工作原理 200
二、运动学 201
三、动力学 207
四、接触角对转动特性的影响 213
参考文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