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的新开拓(序) 李希凡 1
第一编 论红楼 3
《红楼梦》的研究方法 3
《红楼梦》:中国历史第三次大转折时代的镜子 8
一 《红楼梦》所反映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之质变 11
二 《红楼梦》所反映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质变 19
《红楼梦》:中国早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23
一 《红楼梦》的八大思想特征 24
二 《红楼梦》的定性与定位 55
《红楼梦》的三线结构和三重旨意 57
一 全书内容回顾 57
二 线索结构与主题结构 72
三 题旨的客观性质 74
“太虚幻境”的现实意蕴——《红楼梦》第五回及“同性恋”简析 78
成书过程:“传奇”本《红楼梦》和“增删五次” 94
一 从《风月宝鉴》到“传奇之曲”《红楼梦》 95
二 “传奇”本的主题与题材 99
三 艺术形式的创新 101
四 基本剧情推测 105
五 所谓“增删五次” 108
第二编 论宝玉 117
“补天”:《红楼梦》与贾宝玉的“灵魂” 117
一 神话与现实:补天与“背负”——叛逆 118
二 “补天”与“济人” 122
三 “无材补天”:“书之本旨” 126
四 几种误解 131
贾宝玉:一个新型的“补天”人物 135
一 “斥天”的补天派:贾宝玉的反封建 135
(一)“‘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 139
(二)“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 142
(三)“必定有昏君他方谏” 151
(四)“为君父生色” 158
二 新的萌芽:贾宝玉的“事业” 164
(一)“贤王”——“不以官俗国体所缚” 166
(二)“灭不过次序去”和“世法平等” 170
(三)“不肯听其自由”和“全放出去自便” 180
(四)“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和“原该多疼女儿些是正理” 187
结语:人文主义的闪光 200
第三编 论续书 211
曹雪芹后30回续著如何“迷失” 211
一 “迷失”的时间 212
二 “迷失”的六点奇怪 214
三 “迷失者”是谁 218
四 “迷失”的原因 222
后40回的伪续者:高鹗?他人? 225
一 程伟元、高鹗是否撒谎 226
二 高续说 他续说 227
三 后40回有没有“旧时”底本 228
四 “梦稿本”是否高鹗手定本问题 228
后40回“尚属接笋”而“无矛盾”吗 231
一 “一心读书”和“调戏”女儿的宝玉 232
二 化“情”为“理”的宝黛爱情 237
三 “旺相司”里的女儿们 245
四 四大家族的全面“复初”与“圣明仁德”的“圣上” 249
五 枘凿不合的细节描写 253
六 关于结尾 256
(一)“忠孝”双全的宝玉出家 256
(二)“白茫茫”的冬野雪景 259
(三)与开卷对着干的“归结” 259
七 续书的主题:“福善祸淫” 260
第二层:“淫情万恶首,忠孝百善先” 262
第一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62
第三层:“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回头是岸,皆大欢喜 265
结语 267
附:辨贾宝玉“中举”与曹雪芹“举人”说——析一条脂批 269
一 关于贾宝玉“中举” 269
二 关于曹雪芹“举人”说 272
第四编 论探佚 277
“红楼探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77
一 “红楼探佚”的必要性 277
二 “红楼探佚”的可能性 278
三 “红楼探佚”的目的、意义 281
四 “红楼探佚”的方法 282
柳湘莲“作强梁”之谜 284
一 试析湘莲的“出家” 285
二 柳湘莲所“惧”何“祸” 290
三 谜底何时揭开 298
粤海“姬子”:探春的结局 306
一 探春远嫁的时间 307
二 探春对远嫁的态度 308
三 “外藩王妃”的不可能 312
四 远嫁的原因 319
五 “贵婿”是谁 322
六 “海啸”之伏 324
七 “凤凰”之喻:探春的婚后生活 329
八 “直而不作”的“姬子” 331
九 探春回不了家的原因 335
十 残局 336
结语 338
元妃之死——析“虎兕相逢大梦归” 339
一 元妃薨逝的时间 340
二 元妃的失宠与监禁 340
(一)“杨国忠”是谁 345
三 元妃失宠或失势的原因 345
(二)“娘娘夺锦”与“方相之旧” 348
(三)析“虎兕相逢” 352
四 综观“大梦归” 361
“贾府之败”的几个问题 365
一 贾府抄没的前奏 365
二 贾府抄没的时间 368
三 贾府抄没的导火线 369
四 一场幕后前哨战 371
五 昙花一现的“梦里功名” 373
(一)兰、菌“高登”的时间 373
(二)“高登”的本身条件与客观可能性 373
(三)“高登”与“出将入相” 374
(四)“黄泉路近”的原因 375
(五)“如冰水好空相妒” 376
(六)李纨的“晚韶华” 378
第五编 论脂评 381
脂砚斋是谁 381
畸笏叟是谁 406
脂评的《红楼梦》艺术论 419
一 脂评的小说观:情文论 420
二 “红楼”真实论 425
三 “红楼”典型论 433
四 “红楼”人物创作论 439
五 “红楼”情节结构论 447
六 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451
七 《红楼梦》的写法 457
八 《红楼梦》的读法 468
结语 473
跋 张锦池 475
后记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