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户刈义次主编;薛德榕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3031·1051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

1. 光合作用 1

1.1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研究历史 武田友四郎 1

1.1.1 光合作用的意义 1

原书出版说明 2

序 户苅义次 3

1.1.2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其研究的进展 3

1.1.3 光合作用研究领域中生态学研究的分化与农学研究的进展 9

1.2 单个叶的光合作用特性 17

1.2.1 单个叶光合使用的牲 玖村敦彦 17

1.2.2 叶子--光合作用器官的结构 星川清亲 18

1.2.3 单个叶光合作用测定法 伊藤浩司 27

1.2.4 光与光合作用 35

1.2.4.1 叶子的光反射、吸收及透射 玖村敦彦、石井龙一 35

1.2.4.2 光强度与光合作用 黑田昭太郎 41

1.2.4.3 光投射方向与光合作用 玖村敦彦 46

1.2.4.4 叶面光分布与光合作用 玖村敦彦 48

1.2.4.5 光强度的变化与光合作用 玖村敦彦 49

1.2.4.6 光质与光合作用 玖村敦彦 51

1.2.5 CO2浓度与光合作用 石井龙一、玖村敦彦 54

1.2.6 风速与光合作用 玖村敦彦 72

1.2.7 空气湿度与光合作用 玖村敦彦 73

1.2.8 温度与光合作用 酒井慎介 73

1.2.9 药剂与光合作用 酒井慎介 82

1.2.10 大气污染物质与光合作用 酒井慎介 84

1.2.11 病害与光合使用 酒井慎介 86

1.2.12 叶子水分状态与光合作用 牛岛忠广 87

1.2.13 叶内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光合作用 津野幸人 96

1.2.14 叶子无机物质含量与光合作用 津野幸人 99

1.2.15 叶内色素含量及种类与光合作用 鲛岛宗明、玖村敦彦 102

1.2.16 光合作用功能的日变化 小岛睦男 103

1.2.17 叶龄与光合作用特性 小岛睦男 108

1.2.18 叶子历程与光合作用特性 玖村敦彦 112

1.2.19 植株部位与光合作用特性 津野幸人 120

1.2.20 各种因子效应的相互作用 玖村敦彦 122

1.2.21 光合作用特性的种间差异 秋田重诚、村田吉男 124

1.2.22 光合作用特性的品种间差异与遗传 小岛睦男 142

1.3 田间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149

1.3.1 田间条件下光合作用的特征 玖村敦彦 149

1.3.2 群体光合作用系统及其发展 玖村敦彦 150

1.3.3 田间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法 伊藤浩司 172

1.3.4 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宫坂昭 177

1.3.5 光合作用的季节性变化 村田吉男 201

1.3.6 光合作用的生境变化 村田吉男 210

1.3.7 田间条件下各种因子与光合作用关系研究法 玖村敦彦 216

1.3.8 光与光合作用 伊藤浩司 217

1.3.9 CO2与光合作用 内岛善兵卫、宇田川武俊 237

1.3.10 温度与光合作用 内岛善兵卫、宇田川武俊 246

1.3.11 风速与光合作用 宇田川武俊、内岛善兵卫 252

1.3.12 水分与光合作用 牛岛忠广 258

2. 物质生产 268

2.1 物质生产的实际状态 268

2.1.1 有关物质生产诸量评价法 岩城英夫 268

2.1.2 物质生产率的地理分布--各种生境物质生产的实际状态以及支配物质生产的因子 吉良龙夫 276

2.1.3 各种植物的物质再生产形式 木村允 299

2.1.4 竞争与迁徙 黑岩澄雄 310

2.2 各种因子与物质生产 323

2.2.1 光与物质生产 佐伯敏郎 323

2.2.2 温度与物质生产 县和一 330

2.2.3 水分与物质生产 牛岛忠广 336

2.2.4 无机养分与物质生产 津野幸人 345

2.2.5 群体结构与物质生产 佐伯敏郎 354

3.1.1 发育研究法 365

3. 从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角度来看栽培理论与高产品种理论 365

3.1 以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栽培理论与育种理论的发展 武田友四郎 365

3.1.2 生长分析法 367

3.1.3 物质生产观点上的生长分析 371

3.2 物质生产力的种间差异、品种间差异与高产品种理论 林健一 373

3.2.1 植物种类的生产率 373

3.2.2 从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来看高产品种 375

3.3 栽培时期和栽培地区论 村田吉男 386

3.3.1 栽培时期的更动与生育样相的变化 386

3.3.2 栽培地区论 391

3.4 栽植密度和栽植样式论 堀江正树 394

3.4.1 栽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 395

3.4.2 栽植密度与受光态势 398

3.4.3 栽植样式 405

3.5 施肥论 村田吉男 407

3.5.1 通过施肥以扩大产量容器 408

3.5.2 产量容器的容量与其内容物数量的关系 411

3.5.3 施肥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量 412

3.5.4 多肥条件下的物质生产与体内代谢 413

3.5.5 品种的耐肥性 416

3.6 CO2施肥论 石井龙一 418

3.6.1 人工设施内的CO2浓度 418

3.6.2 CO2施肥的效果 421

3.6.3 CO2施肥与其他环境因子 425

3.6.4 CO2施肥的浓度 428

3.6.5 CO2来源与施肥时期 428

3.7 灌溉论 429

3.7.1 水田灌溉 田中市郎 429

3.7.2 旱地灌溉 中川恭二郎 433

3.8 杂草防治论 千坂英雄 441

3.8.1 农田杂草的控制 441

3.8.2 作物和杂草群落的物质生产及其分配关系 442

3.8.3 作物受害的分析 448

3.8.4 杂草的繁殖 450

3.9 草地管理论 川锅祐夫 451

3.9.1 饲料作物干物质生产的意义 451

3.9.2 播种量与植株密度 452

3.9.3 牧草混播与草种之间的竞争 453

3.9.4 牧草高产品种与草种特性 454

3.9.5 收割与再生 459

3.9.6 施肥 465

3.9.7 夏枯、冬枯及季节性生产 466

3.10 产量界限与高产理论 武田友四郎 469

3.10.1 产量界限 469

3.10.2 高产理论 479

4.2 “综合性”的方法 487

4.2.1 系统与系统工程学 487

4.1 概要 487

4. 电子计算机模拟在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栋方研 487

4.2.2 研究行程的流程图(模型化) 488

4.3 CO2固定途径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实验--生物化学反应系统状况 491

4.3.1 生物化学系统的特征与电子计算机模拟实验 491

4.3.2 CO2固定循环的基本结构 492

4.3.3 最小量模型的设计 493

4.3.4 数学模型化与数学解析 494

4.3.5 电子计算机模型化 496

4.3.6 参数值(反应速度常数)的推断 496

4.3.7 电子计算机的若干实验结果 498

4.2.3 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模拟实验 499

参考文献 501

译后记 527

索引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