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1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5
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8
第五节 犯罪学的体系 11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14
第一节 犯罪学的思想渊源 14
第二节 犯罪学的产生 18
第三节 犯罪学理论的发展 3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问题的基本观点 53
第二篇 犯罪现象论 61
第三章 犯罪现象 61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6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犯罪状况 67
第三节 国外犯罪状况 74
第四章 犯罪人 78
第一节 犯罪人的概念 78
第二节 犯罪人的特征 84
第三节 犯罪人的分类 93
第五章 犯罪行为 100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动机 104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过程 109
第四节 犯罪行为发生的特点与规律 118
第六章 犯罪被害人 122
第一节 被害人概述 122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 131
第三节 被害人的类型 139
第四节 被害预防 143
第七章 犯罪类型 146
第一节 犯罪类型的意义 146
第二节 国外的犯罪类型理论 148
第三节 我国犯罪类型的划分 154
第八章 几种主要类型的犯罪 162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 162
第二节 经济犯罪 171
第三节 暴力犯罪 179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 184
第五节 毒品犯罪 192
第六节 女性犯罪 199
第七节 重新犯罪 206
第三篇 犯罪原因论 211
第九章 犯罪原因概述 211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 211
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的结构 214
第三节 犯罪原因研究的理论基础 220
第十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235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241
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 248
第五节 家庭学校因素与犯罪 253
第六节 文化因素与犯罪 264
第十一章 犯罪的主体原因 270
第一节 犯罪主体原因研究的意义 270
第二节 意识因素与犯罪 272
第三节 心理因素与犯罪 277
第四节 生理因素与犯罪 284
第五节 人格异常与犯罪 289
第六节 精神病与犯罪 294
第一节 概述 298
第十二章 自然环境因素与犯罪 298
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 302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犯罪 309
第四篇 犯罪对策论 317
第十三章 犯罪预测 317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317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依据 321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种类和内容 326
第四节 犯罪预测的方法和步骤 328
第十四章 犯罪预防的一般原理 333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与分类 333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基本规律 342
第三节 我国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方针 348
第一节 概述 357
第十五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357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犯罪预防 361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犯罪预防 375
第四节 社会控制与犯罪预防 382
第五节 犯罪的微观社会预防 388
第十六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 393
第一节 概述 393
第二节 个体的社会化 400
第三节 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 406
第四节 变态人格的矫治 408
第十七章 犯罪的治安预防 411
第一节 概述 411
第二节 犯罪的宏观控制 416
第三节 重要场所控制 420
第四节 特殊行业控制 424
第五节 重点人员控制 426
第六节 犯罪的技术预防 432
第十八章 犯罪处遇 436
第一节 犯罪处遇概述 436
第二节 犯罪处遇的非刑罚方法 439
第三节 犯罪处遇的刑罚方法 449
第十九章 国外犯罪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457
第一节 国外犯罪对策理论的历史沿革 457
第二节 国外犯罪预防的实践状况 462
第三节 国外犯罪矫正的实践状况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