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国刑法的运用 3
一、改善和强化刑事司法的原则 3
(一)严肃执法的原则 3
(二)和谐统一执法的原则 6
(三)罪刑相适应与刑罚目的协调制约量刑的原则 11
二、我国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 14
(一)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14
(二)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与其他近似概念的区别 16
(三)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的分类 18
(四)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的制定原则 20
(五)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的制定技术与颁行方式 23
(六)刑法的最高司法解释的作用和意义 25
三、定罪的方法 27
(一)唯物论与定罪 27
(二)辩证法与定罪 31
(三)形式逻辑与定罪 34
四、罪名问题 37
(一)罪名的功能 37
(二)罪名的分类 39
(三)罪名的确定 41
(四)关于类推定罪的罪名 44
五、以法人名义进行的经济犯罪问题 47
(一)法人应否作为犯罪主体 48
(二)如何处理以法人名义进行的经济犯罪 51
六、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56
(一)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57
(二)从宽处罚的原则 63
七、对少数民族公民适用的特殊刑事责任原则 81
(一)关于少数民族身分与刑事责任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概览 81
(二)少数民族公民特殊刑事责任原则的含义 85
(三)少数民族公民特殊刑事责任原则的根据 88
(四)少数民族公民特殊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 91
(一)研究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问题的意义 96
八、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96
(二)关于老年人犯罪之刑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情况 100
(三)关于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特点的初步探讨 103
九、不作为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110
(一)不作为犯罪的概念 110
(二)不作为犯罪中特定义务的种类 112
(三)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113
(一)犯罪动机影响故意罪定罪量刑的根据 116
十、犯罪动机对故意罪定罪量刑的意义 116
(二)犯罪动机对故意罪量刑的意义 118
(三)犯罪动机对故意罪定罪的意义 120
十一、共同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125
(一)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 127
(二)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 128
(三)共同犯罪的罪责区分 130
十二、正确运用刑法惩治官僚主义 133
(一)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意义 133
(二)运用现行刑法打击官僚主义 134
(三)完善打击官僚主义的刑事立法 138
十三、挪用公款罪研究 140
(一)挪用公款罪的创制及其意义 140
(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144
(三)认定挪用公款罪应划清的界限 153
(四)挪用公款罪的追诉和刑罚适用问题 157
(五)关于挪用公款罪立法完善的建议 160
(一)诈骗罪的本质 163
十四、诈骗罪研究 163
(二)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 167
十五、抢劫中故意杀人的定罪问题 174
(一)抢劫罪的“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杀人 174
(二)因抢劫故意杀人的罪质罪数问题 177
(三)关于抢劫罪的危害性及刑罚轻重的认识 184
下篇 中国刑法的完善 189
十六、中国刑事立法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189
(一)中国十年刑事立法及其主要特点 189
(二)对中国刑事立法发展前景的探索 197
十七、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12
(一)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213
(二)中国刑法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218
十八、中国刑法科学应当如何发展 224
(一)更新基本观念 224
(二)明确研究重点 233
(三)改进研究方法 234
(一)关于刑法调整对象的不同认识 238
十九、刑法调整的对象 238
(二)刑法调整的对象是个人与国家的冲突关系 241
(三)调整对象的刑法功能 244
二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刑法观念的转变 247
(一)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观 247
(二)商品经济与刑法的民主性 251
(三)商品经济与定罪量刑的基础 254
(四)商品经济与刑法的国际化 256
(一)公有制与经济犯罪观 259
二十一、树立社会主义的经济犯罪观 259
(二)计划经济与经济犯罪观 262
(三)竞争与经济犯罪观 264
(四)分配原则与经济犯罪观 265
二十二、社会主义刑事责任理论问题 268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 268
(二)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 274
(三)刑事责任理论在刑法学中的地位 278
(四)研究刑事责任理论的实践意义 284
二十三、关于犯罪主体立法的完善问题 286
(一)刑事责任年龄和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完善 286
(二)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规定的完善 290
(三)生理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完善 293
(四)“法人犯罪”问题规定的完善 295
(五)犯罪特殊主体方面规定的完善 297
二十四、罪过问题 299
(一)罪过在刑法中的意义 299
(二)罪过的形式及其判定 307
(三)罪过的程度 315
二十五、轻刑化:中国刑法发展之路 323
(一)轻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24
(二)轻刑化是商品经济的反映 325
(三)轻刑化是社会民主的保障 327
(四)轻刑化是科学刑法的要求 328
二十六、商品经济条件下刑罚的特征 330
(一)等价性 330
(二)经济性 331
(三)人道性 333
(四)平等性 335
二十七、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废除死刑问题的探讨 337
(一)提出这一问题的意义 337
(二)经典作家的见解 339
(三)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 341
(四)死刑有无副作用 342
(五)社会主义中国对死刑存废应持的基本观点 344
二十八、非刑事法律中刑法规范的基本问题 346
(一)非刑事法律中刑法规范的性质 346
(二)非刑事法律中刑法规范的功能 348
(三)非刑事法律中刑法规范的协调 352
(四)非刑事法律中刑法规范的适用 355
(五)非刑事法律中刑法规范的发展前景 358
二十九、非刑事法念中刑法规范的立法原则 359
(一)立权法的统一性 359
(二)立法方式的多样性 361
(三)立法内部的协调性 366
(四)立法技术的科学性 369
三十、安乐死与刑事责任 371
(一)国外有关安乐死的理论与实践 371
(二)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安乐死的讨论 373
(三)应在严格条件下允许安乐死 375
(四)实施安乐死的条件限制 379
(五)对非法安乐死的处置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