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理念的胎息 3
因果之环 3
道德高于知识--康德伦理学对虚无主义的时代意义 11
中国知识者“志难酬”的哲学思考 15
让理想永远是它本身 25
论康德伦理学的俄罗斯道德实践 30
道德理想主义与道德现实主义 42
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想手记 48
关于良知存在的一种证明 62
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生命本体论 67
附录一 探索文明精神的内在结构 劳承万 99
附录二 我写《文明精神结构论》 102
附录三 文明发展的精神定向 杨海文 张念 104
附录四 一个思想者的感伤记忆 田崇雪 112
第二辑 道德高于知识 121
道德高于知识--兼及对学术研究的一种沉痛思考 121
说述而不作 132
流氓无产者气质批判 136
再谈中国的流氓无产者作风 144
后现代主义,还是后道德主义--关于当代文化批评的本体论阐释 149
纯粹欲望批判 164
当代欲望结构的分析 173
当代欲望结构的再分析 187
不谈学术 193
不再幸运的年代 197
附录一 血统的悲哀 204
附录二 知识分子的心态剖析 207
附录三 沉重的网络 211
附录四 青春作赋 214
批判武器的批判--建立社会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刍议 223
第三辑 先验批判 223
创建中国哲学的思辨传统 226
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 229
辨乎天人之际 232
当代学术语法的批判与重建 236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246
先验批判与理论创新 252
先验批判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蒙 260
仍然属于先验批判的问题 268
附录一 对现代学术命运的若干反思--从刘士林《先验批判》谈开去 劳承万 276
附录二 是否可行及如何可行?--有感于“先验批判”与学术批评 张国功 283
附录三 学术合法性是如何可能的--《先验批判》读后 朱国华 293
附录四 致友人的一封信 302
区分思维与存在--试论中国文化启蒙的逻辑起点 307
第四辑 在中国,真正的启蒙何时到来? 307
理性的毁灭--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札记 321
在历史语境中阐释全球化 331
实物交换的时代 341
文化批评的人性底线 353
20世纪中国四种文化幻像 362
面对感觉的沦丧 381
在中国,真正的启蒙何时到来? 387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边缘 399
对一次关于“电脑”与“人脑”之讨论的追忆与反思 404
附录一 发出中国民族自己的声音--“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研讨会综述 万宇 414
附录二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苏州会议记要 418
附录三 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学术界》改版两周年感言 421
附录四 为建构东方语境而努力--《东方丛刊》创刊十周年感言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