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雨量 1
第二节 水位 7
第三节 水深 21
第四节 流速 29
第五节 比降 53
第六节 流量 66
第七节 雨量与流量之关系 86
第八节 水位与流量之关系 94
第九节 洪水之测验 103
第十节 湖泊之蓄水能力 111
第十一节 冰凌 124
第二章 河性通论 132
第一节 概论 132
第二节 荒溪 152
第三节 河口 154
(甲)总论 154
(乙)无潮汐之河口 157
(丙)有潮汐之河口 159
(A)河口之潮流 159
(B)潮区内流量之规定 168
(C)海水与河水之混合 186
(D)泥土量与潮流之关系 189
(E)潮区内河床之构造 195
第三章 治河设计 196
第一节 概论 196
第二节 治理荒溪 200
第三节 治理山流 203
第四节 河流中下游之治理 208
(甲)总论 208
(乙)裁湾取直 220
(丙)塞支强干 224
(丁)湍流 234
第五节 治理河口 236
(甲)治理无潮汐之河口 236
(乙)治理有潮汐之河口 240
第四章 治河工程 248
第一节 河工材料 248
第二节 梢埽结构 255
(甲)欧洲梢工 256
(乙)中国埽工 278
第三节 治理荒溪工程 296
第四节 治河之建筑物 309
第五节 治河建筑物之结构 326
(甲)护岸工之结构 326
(乙)丁坝之结构 338
(丙)顺坝之结构 354
(丁)潜坝之结构 362
(戊)拦沙工之结构 366
第六节 截堵支流工程 372
第七节 裁湾取直工程 376
第八节 施工程序及辅助工事 392
第五章 护岸工程 405
第一节 概论 405
第二节 河岸 405
第三节 湖泊岸 405
第四节 海岸 406
(甲)海水蚀岸之作用 406
(乙)海塘工程 418
(A)概论 418
(B)护岸工及护滩工 419
(丙)护沙工 464
第六章 堤防工程 469
第一节 河堤 469
(甲)堤防之种类 469
(乙)堤线之规划 474
(丙)堤防之横剖面 479
(丁)筑堤工事 484
(戊)修守事宜 490
(己)堤防与农田之关系 510
(庚)堤防与河流之关系 512
第二节 海堤 513
第七章 拦洪水库 522
第一节 概论 522
第二节 拦洪水库之设计 525
第三节 坝址之选择 531
第四节 泄水道与溢水道 533
第五节 水库泥沙问题 535
第六节 拦洪水库举例 539
第八章 治河规划之新趋势 551
第一节 流域规划 551
第二节 治淮规划 553
(甲)淮河流域概况 553
(A)淮北坡水区域 554
(B)里下河坡水区域 555
(C)淮河水系山水区域 555
(D)运河水系山水区域 555
(乙)淮河之病源 559
(A)淮河洪水期之气象与水文 559
(B)历代黄河侵淮之後果 560
(C)淮河流域之土壤侵蚀 563
(D)近年黄河南泛之灾害 563
(丙)治淮之方针 564
(A)治淮原则 565
(B)治淮办法 566
(丁)治淮之工程 567
(A)蓄洪工程 568
(B)河槽疏浚与整理工程 572
(C)灌溉,动力及航运工程 573
(D)水土保持与沟洫等工程 574
第三节 治黄规划 576
(甲)黄河流域概况 576
(乙)黄河之病源 578
(A)黄河之迁徙 578
(B)黄河之泥沙 582
(C)黄土之冲刷 585
(D)黄河流域之碱土 585
(丙)历代治黄之事迹 587
(A)大禹治河 587
(B)贾让三策 587
(C)王景治河 588
(D)贾鲁治河 588
(E)潘季驯治河 588
(F)靳辅治河 589
(G)恩格司氏之黄河试验 589
(H)李仪祉之治黄探讨 590
(I)前黄委会之下游治理计划 590
(丁)治黄之原则 591
附录 595
(一)水工模型试验述要 595
第一节 总论 595
第二节 水工试验之沿革 597
第三节 水工试验之原理 601
第四节 水工试验室之设备 612
第五节 水工巨型试验场 624
第六节 结论 632
(二)练习图题 636
(三)译名摘要 649